□张立
工匠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国人有着重要影响。2016年,“工匠精神”一词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核心理念“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愈加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在传统出版业中,工匠精神就一直是从业者固守的职业道德之一。本文从为何要求图书编辑践行工匠精神、如何践行工匠精神以及践行工匠精神需要坚持的原则和理念三方面来讨论图书编辑必备的职业素养。
工匠精神是劳动者对自己生产的产品不断改善、追求完美的精神,它力求将一个物品或一件事情做到最好。这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更多地体现在生产线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匠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被赋予新的含义。如今它不仅代表着追求完美,也代表着传承、创新和超越。因此工匠精神也更加符合当代要求,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推崇。工匠精神不单适用于生产制造业,同样适用于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党的十九大也强调弘扬工匠精神,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出版业是影响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产业,因而奋斗在文化产业一线的图书编辑更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认真做好每一本书,践行工匠精神,提升服务质量。
工匠精神在各行各业都有体现,那么图书编辑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如何践行工匠精神呢?
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图书编辑更应重视文化,重视文明的传承,固守职业操守。虽不必像古代书法家练字之前先要沐浴更衣净手一般,也需谨慎策划、加工每一本图书,以严谨专注的精神对待出版流程的每一步,方能显出对自己工作的尊重。从宏观上看,中华文化不仅博大精深,而且具有内在和外在的美感,接触这些会让人们内心得到滋养,编辑要严格遵守《出版管理条例》,组织、设计和生产优秀的文化产品。生活中因为协议上一个字写错或一个标点符号位置不对而产生纠纷的事例不胜枚举,更何况图书不是“即食快餐”。现代图书编辑的工作内容繁杂,受到外界的干扰也比较多,很容易导致心浮气躁,在工作中出现失误。一旦出现较大失误,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图书编辑在工作中要严格遵照图书编校工作的基本流程,落实“三审三校”制度,遵守《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把好质量关,对文字心存敬畏、字斟句酌,不放过任何差错,将工匠精神落到实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图书作为重要的精神文化产品之一,受众最为广泛。虽说众口难调,但是图书编辑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来尽可能满足受众的需要,具体表现在注重细节、严谨科学上。细节决定成败,严谨造就品质。编辑工作是良心活,对书稿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每一位编辑都要以严谨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书稿,能够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地审读加工稿件是编辑的基本功。还要深刻领会作者的意图,尊重作者的创造性。因此在工作中要坚持通过查阅书刊、上网搜索、向作者请教、与同事探讨等方式对有疑问的地方及时查询核实,杜绝想当然的做法。此外还要常常翻阅《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常见语言文字错误防范手册》等业务工具书,阅读各类图书,以培养语言感知能力,提高业务水平和人文素养。
好的东西需要传承才能发扬光大。出版前辈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以及精耕细作的工作方法,都是值得现代图书编辑继承和发扬的;他们关于出版的经验和思考经过实践的检验和时光的洗涤流传下来,也是出版业的宝贵财富。与此同时,图书编辑也要勇于创新,主要表现在:要有发现的眼光,能够发掘潜在的好书稿、有潜力的作者;要出新书,避免低水平的作品重复出版;要善于发现每本书稿的特色和新意,以最合适的形式将其打造出来;具备“互联网+”的思维,多方面开发图书的服务形式,使数字出版与纸质出版融合发展。
图书编辑工作其实很平常、很琐碎,有时甚至是枯燥的,编辑要保持平常心,脚踏实地、心平气和地做工作。优秀的图书编辑不应该只是技术娴熟的文字工匠,还应该具有体察他人的同理心和对人情世故的洞悉能力,使图书能够真正打动人、引导人。中国近代出版家陆费逵在其发表于1924年的《书业商之修养》一文中曾说:“如出的书有价值,使人读了获益匪浅,能贡献于社会,书业商的人格即高尚。”所谓不平凡,其实就是将平凡的事情反复做,做到极致,得到大家的认同。这也正是编辑工作最大的成就感。
践行工匠精神,切实做好图书编辑工作,需要坚持如下原则和理念: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追求速度对于增加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帮助,但如果因为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了更多的任务量而使得质量大幅下降,那就得不偿失了,这可以说是违背了工匠精神。应当尽量避免快餐文化现象,策划与加工并重,效益与管理齐抓,统筹好质量、品种和速度的关系,精心做好每一本书,保证图书的高品质。
《出版管理条例》第四条明确规定:“从事出版活动,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践行工匠精神就应当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在此基础上增加经济效益。图书的出版要以社会效益为首要目标,生产出能够代表人类最高水平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方面的图书,让优秀图书成为人类思想和心灵的明灯。图书编辑不能本末倒置,一定要坚守本心,不能以社会效益为代价来换取经济效益。
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之一便是对技艺的执着和对品质的追求,不能因为取得了一点成就而自满,甚至止步不前。要不断地反思,发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更要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图书编辑要追求极致,做好每一个环节。要掌握编辑工作的基本功,做好书稿的策划、编校等工作,使书稿符合各方面的规范,达到出版要求;要对书稿的美术设计进行把关,包括封面、环衬、扉页、勒口、插图和版式设计等,甚至对纸张的选择、印刷工艺等都要有所了解,将书稿以最完美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如今互联网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也要通晓新媒体的表现形式,具备敏锐的媒介敏感性和强劲的媒体融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工匠精神落到实处。
“互联网+”时代,文化的融合与技术的发展使我国出版业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因循守旧只会带来停滞和覆灭,只有创新才能带来发展。优秀的图书编辑不会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而是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提高自我,推陈出新。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的创新,要多开发原创图书和富有开创性的图书,应用新技术,最大程度地开发图书的内在价值。要走在供给侧改革的前沿,发现和挖掘潜在的优秀作者,架起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把优秀的文化、新鲜的知识、高效的技能、卓越的方法提供给广大读者。
出版的重要功能是通过编辑的专业化劳动生产出高质量的出版物,传播优秀文化,推进社会文明的进步。不论社会发展到何种程度,图书编辑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踏实做人,干良心活,研究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践行工匠精神,把文化服务做到极致。
参考文献:
1.安蓼葭.书稿的编辑加工[J].新媒体研究,2017(04):110-111.
2.柳斌杰.中国出版业的担当与作为[J].现代出版,2017(02):5-9.
3.朱于国.弘扬工匠精神,编写优质教材——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中国编辑,2017(12):57-61.
4.陈鹏鸣.出版人需要怎样的工匠精神?当编书匠其实不简单[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06-06(5).
5.黎洪波,利来友.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第四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