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嘉美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直播行业的火爆引发了新一轮的媒介革命,并迅速成为“网生代”表现自我的新阵地。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共3.43亿,占网民总体的45.6%。①随着直播井喷式的崛起,行业所催生出的主播群体迅速进入到了大众的视野之中,并因其在网络直播场域中的言行举止而引起了全民热议。
主播作为网络直播空间的第一主体,在与围观者进行社交互动时,大多并非天马行空地随心而谈,为了使自身更受网民的欢迎与喜爱,他们不断摸索并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于自身表达的叙事技巧。
无论是网络直播还是其他媒介下的叙事话语表达,说到底都是人的社会行为,正如法国学者罗兰·巴特曾提出:“叙事是与人类历史本身共同产生的。”②在直播中,主播对事件的把控与选择体现在其对话语符号的运用上,直播主体因先天占有平台优势,所以从语言是否能够产生有利自身意义的维度来看,主播总是在有意无意地控制着话语的导向性。
主播在直播场域中,对言辞和话题的选择极为重视。语言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网络主播借助语言与围观者交流思想,产生互动。为了更好地凸显自己的特点,主播经常使用主动语态或者是颇有情感倾向性的词汇来营造自身的形象,例如用“我觉得和你们聊天很有意思”来表达对围观者的重视,用“我个人比较喜欢古典乐”来体现自己的品位,用“我平常看见流浪猫、流浪狗就会忍不住喂给它们些吃的”来突出自己的爱心等。这些主观性话语的表达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为了提升主播在看客心中的地位以便传递自己的诉求,看似日常化的语言,不仅拉近了主播和围观者之间的距离,而且满足了网民的窥探欲望。在对于话题的安排上,直播主体除了倾向于选择当前的热点事件外,也热衷于选择自身擅长的专业领域。但无论是什么话题的组合交流,都是为塑造主播个性而存在的,而主播也总是能够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对事件进行评论来体现自己的独特之处。
直播主体对于语言的表达和话题的运用有着自己的安排,在话语构建上的主观性选择帮助其实现了语言的特定含义,不仅达到了意在言外的效果,更打造了其自身独特的个性魅力。
直播以互联网为依托,主播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激烈的空间博弈。所谓的直播空间,就叙事学的角度来分析,是指抽离时间因素之后,包括一切可视对象在内的影像。③从主播的直播现场来看,空间对象除了自身造型、装饰组合等可视因素外,声音的叙事作用也不可忽视。
视觉元素作为画面内容的展现方式,其表情达意功能是不能忽略的。一方面是主播的妆容、服饰在向看者传递自身的性格特点的同时,也表达出自身的心理情绪。如果把服装的色彩与类型看作是主播的第二语言,那么其情感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约定俗成的性质,比如人们通常认为红色着装代表着热情奔放,休闲装比商务装要显得平易近人等,不同搭配的组合,会带给围观者不同的情绪联想。在画面造型中,直播环境的选择也具有重要的叙述意义,环境实际上不仅标志着主播话题的控制与开展,也是直播艺术走向叙事的逻辑前提。一般情况下,在封闭的室内空间中主播倾向于选择更加私密性的话题讨论,其语言也更加随意没有太多顾虑;而在开放的室外环境中,主播在镜头前所谈论的焦点通常围绕着他所在的环境事件展开,话语也相对有所避讳。
从符号学的角度观照直播叙事,无论是外貌装饰还是环境选择,都具有一定的指代功能。由于这些造型元素与人的视觉需求和深层心理结构具有一定的吻合点,因而很容易将观者融于整个话题叙事链中,并引起一定的情感共鸣。
与视觉造型共同构成叙事的声音元素,不仅极大程度上削减了直播的假定性,还发挥着重要的表情达意功能。在声音的类别中,除了作为第一叙事因素的人声外,还包括音乐、音响两大类。
音乐和音响虽不像视觉内容一样有具体性,但在情绪的感染力上,是画面元素所不能及的。在封闭空间的网络直播中,多数主播会选择搭配音乐来与观者进行交流互动,利用音乐的剧作和表意功能来增强直播的总体效果。音乐作为重要的叙事手段之一,主播在选择音乐上并非随意,根据话题风格来挑选音乐是他们常用的方式,沉重的事件选择伤感的旋律,轻松的话题搭配明快的节奏,正是由于音乐本身的这种感性化特点,使看者更容易沉浸于主播所营造的叙事氛围中。如果说音乐是主播在室内直播的首选,那么音响则为户外直播提供了支持。法国学者马尔丹提出了狭义的音响概念,即是指自然音响,包括除了人声和音乐之外,所有能够传递信息、表情达意、交代环境的声音形态。④从某种意义上说,音响本身就携带了许多信息含义,主播在进行户外直播时,音响的介入不仅增强了话语的现场感,同时扩展了叙事的空间。例如旅游主播在进行户外直播时,鸟鸣声和流水声的加入会使网民的参与感更强,而且似乎也打破了银幕的局限,使主播的叙事表现更具力度,其情感表达外延,给观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无论是画面造型还是声音艺术,主播都有自身的选择,而也正是基于这些元素的运用,使主播的谈话交流更加吸引看者,推动着直播行业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规模可观的主播经济的发展。
网络直播不同于短视频,受众在观看短视频时虽然也伴随着社交分享的需求,但互动性远没有直播来得及时。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伴随着滤镜美化下的高颜值主播进入大众的视野,他们善于与观者交谈互动,也善于利用美化软件设计情节和镜头的表现力,并以此来把控直播叙事的节奏。
直播行业的火爆,使YY、斗鱼、映客等越来越多的平台纷纷入局,PGC模式成为直播平台的“新宠”,主播在无需担忧内容生产的前提下,为了吸引更多的看客,加强自身的互动手段是不二之选。主播在直播的同时挑选滚动在屏幕上的观者留言,第一时间进行对话回复,并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深入展开讨论,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及时性互动。除此之外,围观整个直播场域,主播对于新进直播间的观众会特别关注,并会加入“欢迎某某进入直播间”“求关注求打赏”等词汇,以此来掌控整场直播的叙事节奏。直播行业大量资本的加持,吸引了更多的主播,也催生了直播经济的兴起。
为网络社交所孵化出的直播,以更好地满足围观者的凝视心理为目的,因此推出了美化功能。直播实际上是一场基于视觉文化的观看,拉康认为“凝视”不仅是主体对物或者是他者的看,而且也是作为欲望对象的他者对主体的注视,是主体的看与他者的注视的一种相互作用。⑤由于直播的特性无法做到直播主体对于他者的看,那么主播就尽可能地注重被看时自身的美感表现,除了在互动交流上精心设计外,还巧妙利用美化软件来修饰自己的外形外貌,以此赢得受众的关注。美化功能的完善使直播行业更加火热,其根据节目的不同,推出了相应的虚拟场景,不仅可以随时随地使主播变得貌美,同时也给主播提供了一种新的叙事环境,将整场直播的节奏带动起来。
互联网方兴未艾,网络主播在直播中的话语表达、造型设计以及互动、美化手段的安排都直接影响着整场直播的叙事效果。网络场域下的主播,为了使自己的直播更加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使视频尽可能地达到精良化要求,也越来越重视直播中叙事的策略。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2017-08-04.http://www.cac.gov.cn/cnnic40/index.htm.
②张寅德.叙事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2.
③金天逸.电影艺术的科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136.
④宋家玲.影视叙事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108.
⑤克里斯蒂安·麦茨,吉尔·德勒兹.凝视的快感——电影文本的精神分析[M].吴琼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