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国铭
微纪录片的定义是相对于传统的纪录片而言的,它继承并发展传统纪录片的艺术创作规律,更强调“微”。
微纪录片的“微”首先是指其时长要短小精悍,一般不能长于10分钟。
其次,指的是其传播方式上的“微”。微纪录片主要依靠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各种移动客户端进行便捷传播,并且依靠“微”平台(微信、微博、QQ等)进行一键分享、转发、评论。考虑到融媒体背景下信息的裂变速度可以扩大传播影响力,其传播的方式和内容也都更加新颖有趣。2017年初,央视新闻频道推出系列微纪录片《初心》,每集6-7分钟,是中央电视台在时政纪录片领域的重大创新,首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制作系列微纪录片,并将首发平台从电视屏幕移至新媒体。该片在编辑手法上不设画外音解说,全程由习近平总书记本人自述或历史亲历者亲诉,真实质朴,而且奇特新颖。《初心》在央视“两微一端一网”首发后引发全网热评热议,好评如潮,总阅读及播放量突破12亿,成为互联网领域现象级微视频红色经典。
最后,指的是其信息传受主体的“微”。在过去,纪录片主要由专业团队制作,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平民草根加入到创作微纪录片中,拍摄设备简易,制作周期短,主题直接明确,这都使得纪录片更接地气。
微纪录片的这些特征无疑改变了纪录片概念的外延与内涵,但是无论纪录片发展呈现了多少新变化,植根在纪录片本质特征——真实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进化的是多样有趣的表现手法,正因如此微纪录片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艺术。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就微纪录片的发展而言,较传统纪录片其叙事的内容主体往往是“小叙事”。所谓“小叙事”指的是底层的、民间的、世俗的、个人的、日常的小事情,以及“大叙事”中的小细节、横截面。传统纪录片一般都偏好宏大的叙事,但是微纪录片往往把镜头对准平民百姓,记录发生在琐碎生活中的平凡人生,或者截取宏大历史的横断面,构建“微”历史。记录一个个能让人会心一笑的小故事,而不去讲一些大道理,这是微纪录片最本质的叙事策略。微纪录片中呈现的事件生活化、人物平民化和背景真实化都体现了其关注小叙事的特征。
微纪录片《初心》追溯总书记“初心”的形成脉络,梳理了总书记从梁家河到正定再到宁德的从政理念与实践的历史渊源,小处落笔,高处立意,勾勒出生动和立体的国家领导人形象。
2012年,10集系列微纪录片《大雨》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该系列微纪录片以“7·12”北京水灾为背景,每集记录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通过微纪录片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面对天灾困难时发生的真实感人的故事。我们被普通的北京市民在暴雨中体现出的团结协作、互相支持、共渡难关的精神所打动。其制作周期短,可以很快地将当下最新的信息传播出去,迎合人们对信息时效性的需求,并且其叙事的主体对准了小人物身上发生的真实事件,比起高大全的说教,其中体现的小叙事特征才是最打动人心的,才更具有说服力,所以当年这个系列的微纪录片才能在网络上广泛流传。
由于微纪录片受篇幅所限,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将故事讲清楚,并且进行情感的有效输出,导致其叙事结构往往成碎片化、散点式分布,叙事节奏也非常明快,这样才能将大量信息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输出,更能适应现代人的快节奏获取信息方式。因此长镜头、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并不适合微纪录片,碎片化、非线性的叙事结构才是更适合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
比如以央视播出的百集系列微纪录片《故宫100》为例,每集时长6分钟,讲述关于故宫的一个小细节。大到国家文化历史、礼仪外交,小到茶杯、砖瓦,《故宫100》都有所涉猎,每集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入主题,然后由一个个碎片叙事组成一集。在第50集中,分别从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的视角、骑三轮车在城墙外的老人的视角和游客的视角呈现“再见紫禁城”这一集的主题,这样碎片化、散点式的叙事结构很快将这一集的主旨传达出来,并且体现了时空流转,物是人非,而故宫是依旧屹立在那里的紫禁城,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使人产生无限回味。《故宫100》在叙事上充分体现了叙事的短平快的结构,更加适应融媒体时代受众的审美需求。
细节对于文艺作品来说往往起到推进叙事、渲染气氛、辅助塑造人物等重要作用。对于微纪录片来说,时长较短,加之叙事的碎片化很容易使受众的注意力分散,因此在叙事表达上就注重将局部的细节放大,从而使受众的注意力集中在微纪录片的视听表达上。微纪录片虽比不上传统纪录片那样的宏大和厚重,但是通过很详细的记录,也一样可以对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及深刻性进行展示。
微纪录片《插旗》荣获第二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微纪录片奖,全片仅有4分钟。记录了每一年美国阵亡将士纪念日,美国士兵到华盛顿阿灵顿国家公墓为死去战友举办的“插旗”活动。影片最后是一个年轻母亲在孩子的墓碑前哭泣不肯离去的画面。这位母亲先是坐着哭泣,然后慢慢躺下来,趴在草地上看着墓碑继续流泪。拍摄过程中,始终都是运用全景画面,一是避免打扰到母亲与孩子的重逢画面,二是能够通过全景画面表现目前全身的动作和情绪,完成叙事。心情逐渐平复之后,这位年轻的母亲安静地躺在墓地上,用拇指不停地摩挲着墓碑上的字迹,好像在抚摸着儿子年轻的脸庞一般。影片接着给了母亲那双略显苍老的手一个特写,表达她内心对孩子的不舍和思念。在这位母亲仿佛睡着之后,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她平躺在墓地上的全景镜头,然后出现了一行字“PEACENOWAR”。影片很短,镜头画面也都很简单,但却利用大量的特写镜头和全景镜头渲染了悲伤的气氛,仿佛让人身临其境,使得影片极具感染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也开始加入到制作微纪录片的行列中来。凤凰视频从2009年就开始运营微纪录片,2012年首届“凤凰视频纪录片大奖”特设了“最佳微纪录片奖”,随后,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中国·镇江西津渡国际纪录片盛典、“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等重量级的纪录片评比活动中,纷纷设立了微纪录片奖项。2012年央视纪录频道推出了《故宫100》《资本的故事》,每集时长5-8分钟,实现电视台和网络的融合,台网融合可能会是电视台今后的发展趋势。其他门户网站(优酷、网易、土豆、搜狐等)纷纷开设了“微纪录片”相关栏目。
在融媒体时代,自带新媒体属性的微纪录片,除了秉承纪录片的真实性特征外,微纪录片在时长上短小精干易于在网络传播,表现手法也更为多样,这使得其拥有自己独特的叙事艺术——着眼于日常生活中的小叙事、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和注重对细节的放大等。现在处于全民记录的时代,一方面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另一方面也使得微纪录片作品的质量良莠不齐。面对媒介融合的大环境,微纪录片需要结合自身特点,运用恰当的叙事策略,借助新媒体平台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曾雅恬.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微纪录片叙事策略探析[D].暨南大学,2016.
2.燕京.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析[J].传媒论坛,2016(16).
3.王春枝.微纪录片的叙事探析[J].新闻知识,2014(08).
4.焦道利.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纪录片的生存与发展[J].现代传播,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