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丽娜
2002年元旦,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诞生。随后民生新闻节目遍地开花,迅速占领各地面频道。在山东,第一档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民生直通车》2004年开播,之后相继涌现《拉呱》《生活帮》等十几档民生新闻节目。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民生新闻的“热”度退去,一些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单纯从选题内容来说主要表现在:节目内容重复、琐碎、低俗化严重;栏目间同质化竞争加剧;受众出现收视疲劳等。
民生新闻如何摆脱低俗化、同质化,再造往日辉煌?《民生直通车》做了大量尝试。严把选题关、加强主题策划无疑是最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
要解决民生新闻琐碎的问题,首先要在选题上杜绝鸡零狗碎的选题,不能整天只盯着邻里纠纷、夫妻矛盾、水管爆裂、车辆小刮小擦、街头小偷小摸。2017年9月全新改版后的《民生直通车》,就在选题上严格控制一般化的火灾、一般化的车祸,基本杜绝了个人纠纷的报道,整体节目的观感和收视,都有很好的效果。
减少了重复率高、社会影响力小的“小民生”,节目靠什么支撑?放小就要抓大,就要抓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大民生”。电视民生新闻不能排斥时政新闻,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方针、重要会议,发生的一些具有社会意义、政治意义的事件,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民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但是这些政策和法规比较宏观、抽象、枯燥,市民很难接受和理解。因此,记者报道时就要把这些政策法规解读好,让群众看得懂、理解透,并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把新闻事件放在社会的背景上进行分析解剖,提炼新闻本身的价值,通过对百姓身边小事的报道,以小见大,彰显民生新闻的厚度、深度和高度,在全社会倡导一种时尚新风气。
实践证明,对“大民生”信息进行民生化的解读,已然成为民生新闻节目吸引高人气、提高影响力的一大法宝。2017年年底,流感高发,《民生直通车》在发布省疾控中心的最新监测数据时,同时进行了民生解读:这些监测数据是如何得来的,这些数据对受众预防流感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这个冬天的流感就会更严重,一旦得了流感又该如何处理和应对。节目播出时,一度成为收视高点。
在传统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按照新闻价值来说,首先考虑的是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然后才是接近性和趣味性。因此暖新闻往往是以软新闻的方式起到补缺调剂作用。眼下,社交媒体风行,对趣味性的追求,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种排序原则已经被颠覆。自带趣味性和人情味的暖新闻,可以冲淡人们对现代紧张生活的焦虑感,也可以纾解累牍迭至的揭丑、爆料、腥星新闻而造成的审丑疲劳。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关注那些不显著但可能感同身受,不典型却富含温情的新闻信息,并从中获得道德力量和快乐分享。这也是暖新闻,已经成为民生栏目每天不可或缺的选题类型。
2017年2月8日,一名6岁的小女孩随爷爷奶奶乘坐高铁时,独自在济南西站下了火车,正在女孩“哇哇”大哭并使劲拍打即将启动的列车时,站台客运员发现后二话没说,撒腿朝女孩跑去,在列车启动前将小女孩拉回到安全线内。列车关门到启动开车的时间非常短暂,小女孩乘坐的G59次列车从关门到启动的时间是25秒钟。如果不是客运员不顾安危,跑向孩子,高速运行的高铁极有可能会危及孩子生命。《民生直通车》第一时间报道了这一暖心的春运小插曲,很多观众都为勇敢的客运员点赞。节目的播出不仅取得很好的收视效果,还传达出了浓浓的正能量。
自媒体的出现,让新闻事件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上午发生的事情,等到晚上民生新闻节目播出时,早已没了新鲜可言。每天晚间档播出的新闻,如何把传播了一天的信息做出新意?如何让民众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在新闻的第二落点上用力。实践证明,一个关注率很高的新闻事件,往往能够引发出与之相关联的其他新闻事件,这些事件也许已经存在,也许即将发生,但其新闻价值是由前者引发而提升的,这些新闻事件相对来说,都可以看作是新闻的第二落点。
新闻的第二落点不是背景资料,而是新闻事件的扩展和延伸,具有独立的新闻价值。2017年11月20日上午11点多,济南洪家楼学府路西首一家米线店内,一名30多岁的外卖送餐员用刀将米线店店主夫妻俩和一名前来拉架的水果店店主砍伤,随后逃离现场。这是个极端个例,还是背后隐藏着必然?《民生直通车》当天的节目,除了简单播发外卖送餐员砍伤米线店主外,重点推出了新闻链接,外卖送餐员为何因时间而疯狂?从考核机制、准入机制、社会保障等方面做了全面调查和分析,一方面,帮助受众更好地了解这个行业,能更多地给予外卖送餐员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找出痛点,促使这一行业更健康合理地发展。
这里说的新闻主题策划指的是“新闻媒体的动作策划”,是一种专题报道,有统一的报道主题、统一的报道风格、固定的播出时间,收视上有一定的延伸性。
主题策划类的新闻,可以改变民生新闻过于琐碎、低俗的情况,有助于各栏目形成差异化的收视亮点,给观众带来多样的审美情趣。通过主题策划,一方面可以满足栏目的正常播出,引领舆论,呼应主流。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栏目的品位和档次,扩大影响力和品牌。
当前《民生直通车》的主题策划类型丰富,能占到每天节目的三分之一。主要涉及:为呼唤爱心、呼吁百姓一起参与的“公益性主题策划”,为宣传任务精心设计的“行政类主题策划”,在构建区域文化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的“历史、文化类主题策划”,满足受众娱乐需求的“趣闻类主题策划”,表达栏目观点、引导社会舆论的“评论性主题策划”等。春节期间,《民生直通车》播出大型历史、文化类主题策划《山东名人说山东》。通过30多位祖籍山东、现在在相关行业中取得骄人成绩的名人老乡的自述,展示了山东这几年在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一策划,不仅展现出了名人眼中的山东成就,还展示出了山东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可喜局面。不但提高了观众的对山东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还提升了栏目的文化底蕴和节目品质。
民生新闻是一种最为贴近民众生活、最能反映民众思想的新闻传播范式,因此在未来一段很长时间内,民生新闻仍在电视新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加强大民生、暖新闻、热点新闻第二落点追踪和主题策划等方面的选题和报道力度,使电视民生新闻报道具有实用性的理念,促使民生新闻既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又发挥了舆论监督和帮助服务的作用。这样的报道不但符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又充分发挥了电视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
参考文献:
1.李月明.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及其发展探索[J].西部广播电视,2014(20).
2.李朗.论民生新闻的发展路径与品质提升——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J].中国出版,2015(17).
3.张良君.规避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误区[J].当代传播,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