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挑战与路径选择

2018-04-01 22:43马蓉睿
实事求是 2018年6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

马蓉睿

(中共烟台市委党校 政经教研室 山东 烟台 2640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是新时代赋予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崭新开端。为了实现这一伟大梦想,我们不仅要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更要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乡村振兴道路。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的历史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意义。从历史角度看,它是在新的起点上总结过去,谋划未来,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描绘了乡村振兴的新蓝图。乡村振兴战略较过去“三农”政策有重大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国家战略层面:“四化同步”向“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转变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之后五年时间,前三“化”均有飞跃发展。但“农业现代化”的滞后,已成为我国现代化短板,拖累了“四化”同步发展的进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行“就业优先战略”、“生态环境优先发展”;在此基础之上,又首次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表明“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党的工作重中之重,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规划深度、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提升到崭新的高度,为今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指明了方向。

(二)城乡关系层面:“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向“城乡融合”转变

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工业和城市相对发达,农业和农村却相对落后,城乡协同发展的要素市场仍未建立。为改变这种差距,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一过程在不断发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和不充分,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为此,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强调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下,乡村不再是城市的附属,而是与城市相互独立、并行发展,最终实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

(三)农业农村自身层面:“农业现代化”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变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令大部分一产从业人员进城务工,但农村艰苦的生活条件和过低的收入水平没有得到根本改善。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要让农业经济、农村空间、农民生活同时实现现代化,这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新思考。

二、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农村、农民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均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加上诸多因素制约,“三农”却成了我国现阶段现代化的短板。

(一)农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1.“农业产品”供需失衡,供给质量亟待提升。当前,“农业产品”并不局限于农产品,还包括由此衍生出的二三产业的产品,但普遍存在同质性、单一化、低品质、缺乏安全性等问题。例如,大多数村庄仍以传统种植、饲养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缺少主导的龙头产业;村庄普遍缺乏自有地理标志商标品牌,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少数村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如乡村旅游,定位不够清晰,极易出现同质化倾向,很难带来明显的收入增长。

2.农业市场竞争能力不足。一是经营规模长期偏小。调研发现,绝大多数村仍然进行一家一户、分散、全包模式的小农经营,极易受劳动力和市场信息的影响。截至2016年底,我国经营规模在50亩以下的农户有近2.6亿户,占农户总数的97%左右,经营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82%左右,户均耕地面积5亩左右。[1]小规模经营造成土地产出率低、资源利用率不高,使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二是生产成本高。2004年,中国与美国的水稻、小麦、玉米与大豆四种粮食的每亩总成本比值只有 0.51、1.37、0.73、0.75;而 2015年,中美比值上升到 1.24、3.10、1.56 与1.39。[2]中国的农业成本一直在上涨,主要源于土地、物质、人工成本的快速上涨。由于人均耕种面积较小,大部分地区难以开展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只能依靠人工投入。一方面导致人工与土地成本持续升高,另一方面导致过多的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效率低下。

3.农村普遍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乏力。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农村没有集体经济,仅靠小农户经营很难令农民致富。少数有集体经济的村对集体资产的运作效率也不高,常有将集体资产一次性流转出去的情况,不能为村集体带来持续性收益。另外,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不够丰富,不能形成龙头产业凝聚劳动力、带动收入增长;少数村尝试建设“股份合作制”集体经济,但目前注册合作社法人只能是个人身份,这为村集体财产利益分配带来隐患。

(二)城乡要素难以合理流动

1.农村缺乏多元化人才。一是农村劳动力结构严重失衡。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剩余村民老龄化严重,素质参差不齐,宗族观念、本家意识严重,法制观念亟待提升,传统小农思想根深蒂固,群众教育跟不上。二是村干部整体能力不强。一方面,村两委普遍年龄偏大、素质不高、党性不强;部分村干部对乡村事业重视程度不够,对基层治理工作缺乏主人翁思想,延续旧有观念,“管理”思想严重,“服务”意识淡薄。村干部任期太短,更迭频繁,“看摊守庙”“老好人”思想严重,选举不想得罪选民,这就造成三年任期,部分干部只有在中间一年会干些实事。另一方面,两架马车很难磨合,大部分村两委出现“一肩挑”的情况。这些问题极易造成干群关系信任度低。三是农村人才尤其是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乡村人才政策不灵活,很多政策不能落地,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

2.农村缺乏资金、技术支持。一是政府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管理支农资金的部门过多,支农资金的整合与使用效率低下;中央地方财力分配不合理,上级部分项目只提要求不给资金,部分上级专项资金需要地方配套;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农村很难争取资金支持,镇级缺少可支配财力。二是社会资本下乡不通畅。社会资本下乡仍存在体制机制障碍,资金很难流向“三农”;支农金融政策并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农民很难通过信贷审核,对返乡创业造成极大障碍。

3.农村资源浪费严重。部分农村耕地闲置、撂荒的问题非常严重,却因种种原因很难流转,导致其他土地即使流转也难以连片,规模经营存在障碍。农村宅基地闲置造成资源浪费,每年因农村人口进城新增的农村闲置住房有5.94亿平方米,市值达4000亿元。[3]

(三)农村环境与生态问题比较突出

1.化肥和农药使用过量、低效,污染环境。中国是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大国。从总量看,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的1/10,化肥用量占世界的1/3,农药用量占世界的1/7;从强度看,我国平均化肥使用量达到400公斤/公顷,是世界公认的安全警戒线上限225公斤/公顷的1.8倍,是欧美国家平均使用量的4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从利用率看,2017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农药利用率为38.8%,尚未完成到2020年要求的“40%以上”的目标。[4]长期的过量使用、利用率低下,导致农产品质量跟不上,严重污染生态环境。

2.养殖业污染问题突出。每年因饲养生猪等动物产生的畜禽粪污达38亿吨,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将严重污染生态环境。

(四)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帐较多

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差距非常大。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仅有17.4%的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53.5%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47.7%的农户使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36.2%的农户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55.8%的农户使用现代能源做饭取暖。种种数据表明,农村“七改”工程迫在眉睫,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领域亟待提升。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做好“五大振兴”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做好“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和乡村组织振兴”。这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了具体路径,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走一二三产融合之路

仅靠农业单一产业,并不能使农民富起来。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多渠道的去增加收入”。农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的内涵更为宽泛,既可以当地农民或农民合作组织为基础向产业链下游延伸,也可以依托外部的龙头企业向上游生产环节挺进,不管以何种方式实现各主体和各产业的联结,都必须让农业得到稳定发展、让农民得到真正实惠。

1.推动农业一、二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2018年3月16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部关于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8%,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4∶1。一要发展农产品保鲜、储藏、烘干、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鼓励建设粮食烘储中心、果蔬加工中心。二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工作思路,“种养+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实现全村“抱团”闯市场,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2.推动农业一、三产业融合,扩大农民收入领域。(1)利用科技进步推动劳动分工,实现规模化服务。一要推动农业领域科技进步。支持研发现代农机具、促进军民融合机械化生产。二要推动农业领域劳动分工。一是创新土地托管服务方式。通过土地全托管或半托管等模式,为农户提供所有或部分生产经营环节的服务,解放土地对农民的桎梏,增加农民工资性、分红性收入,节约农业生产经营开支,提高效率。二是搭建农业生产综合服务平台。为给土地托管服务提供硬件和技术支撑,重点开展测土配方和智能配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烘干贮藏或冷藏加工、庄稼医院、农民培训等服务,提供“一站式”公益性服务。三是成立合作社联社。利用已经存在的各村合作社资源,由村集体带头成立合作社联社,实现劳动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三要实现规模化服务。2016年,我国开始实行土地三权分置;2018年,我国首次创新宅基地三权分置,这为我国农业实现规模化服务提供了政策保障。在耕地、宅基地流转后,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公开招标,走集约化发展道路;要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修建完善生产路、机耕路,配套大口井、扬水站,发展节水灌溉(如以色列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抽沙压土改良土壤,推广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统一打造特色农业品牌,统一储藏和销售农产品。

(2)互联网销售助添农业振兴。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性、保质期短、市场供求信息不畅等因素,导致了农产品普遍存在“卖贱、买贵、滞销”的怪象,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和居民消费体验。互联网作为更加通畅、便利和广阔的销售平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好方案。各地可对本地农产品设定统一高标准,统一收购、加工、网上宣传和销售;并参照“盒马鲜生”案例,把线上销售和线下体验相结合,将生鲜食品、餐饮服务一站式购物融为一体,可令市民即刻吃到购买的生鲜和半成品农产品,解决“农民卖不掉、市民买不起”的问题。

(3)发掘农业创意特色。一要发展乡村创意旅游。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8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7400亿元,从业人员900万,其中农民从业人员630万,带动700万户农民受益。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天然的农村产业融合主体。中国乡村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要把体验、科技、文化融入到旅游业中。例如,中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遗产地总数为15项,位居世界首位。其他地区可效仿农业文化遗产,充分利用当地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因素,把农业生产、历史文化同自然资源融为一体,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产业。二要“讲好乡村故事”。现阶段,商业竞争愈演愈烈,谁更早发掘出自己产品的故事和品牌价值,谁就能更早地抢先市场。如果初创公司人员配给不足、资金缺乏却想做营销,成本最低、最能带来品牌传播效应的策划方式就是给自己的品牌策划一个好故事。

3.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探索新型农业综合体。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将现代农业生产空间、居民生活空间、游客游憩空间、生态涵养发展空间等功能版块进行组合,相互依存、相互裨益,形成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田园综合体。例如,江苏省镇江扬中市的“渔光一体”示范项目,把光伏产业、养殖产业、休闲旅游巧妙结合在一起。引入循环水、陆基集装箱等先进养殖设备,对澳洲淡水龙虾、草鱼、鲫鱼、黄颡鱼等多种水产品进行套养,提高渔业养殖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水上产出清洁电力,输送到国家电网,真正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复合利用,形成上有光伏发电、中有观光旅游、下有水产养殖的产业景观一体化格局。

(二)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筑牢“三农”发展基石

1.加强“舆论引导”。要多宣传家乡的美好前景,让外界看到家乡变化,感受发展温度,形成振兴乡村的热情。定期举办“乡贤”表彰大会,前期并不急于让“乡贤”回乡反哺,而是要激发在外“乡贤”的“乡愁情怀”。

2.“筑巢引凤”,吸引能人回乡。一是政府的服务要跟上。服务既要做好“加法”,县政府一级要设立产业扶持资金,成立农业担保公司,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信贷援助;建立乡贤人才库,定期召开乡村发展促进会、联谊会等;聘请企业老总、专业人才等能人担任荣誉村支书或荣誉村主任。服务还要做“减法”,在行政审批等环节要不断简化。二是基础设施要完善,要能够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娱乐的需要。三是农村产业要丰富。利用废弃的老粮仓或旧村屋,建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创意园,如乡村艺术写生创作中心、乡村艺术家工作室、艺术品交流中心等,打造“美术村”“摄影村”“设计村”,让更多艺术家走进乡村,推动乡村振兴。

3.搭建平台,吸引大学生返乡。一是资金吸引。对于毕业后自愿到农村基层单位(岗位)就业的毕业生,财政可以给予学费补偿;和乡村签订了五年以上服务合同的本科毕业生,可以给予资金奖励。二是环境吸引。打造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使他们在农村也能得到跟城市一样的便捷。三是政策吸引。提供部分农村宅基地以合法的形式给大学生创业,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政策扶持;通过定期举办相亲联谊会、创造培训交流机会、开通职称评定“直通车”等方式,为回归人才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对于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其在贫困县的工作经历和业绩贡献,可作为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评优评先、提高待遇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对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且作出重要贡献的,可破格晋升职称等级;对工作不力、不能如期达到人才振兴工程阶段性目标的,将严肃问责。

4.多管齐下,推动专家学者返乡。一是以项目合作、购买服务、技术入股、聘任兼职、讲学授课等多种方式,吸引专家学者来乡;建立人才公寓,以解决乡村人才难题。二是落实人才引进专项编制,出台人才引进补贴、创业支持等支持政策,提供住房、医疗、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一站式”配套服务政策,对达到一定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给予一定照顾。三是对专家学者取得的科技成果,优先在政府网站发布,全力帮助推介,促进科技成果优先在本地范围内转化。

5.本地培养,选拔“土专家”“田秀才”。一是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建立初、中、高三级专业教育培训体系,支持农民灵活取得学分,获得农民专业技术职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对职业农民在培训、生产、福利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促进各类人才进入职业农民队伍。二是开展选拔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三带”方面作用发挥突出的乡土人才。重点选拔扎根在基层、活跃在民间,在传统工艺、古建技艺、现代农技等领域掌握特殊技艺技能的能工巧匠、经营能人、生产能手,包括刺绣、陶艺、印染、漆器、雕刻、彩扎、剪纸、泥塑、古建筑、农民画、盆景制作、古典家具、特种养殖种植等方面的“土专家”“田秀才”。入选的培养对象可在人才项目申报、培训和职称晋升、搭建工作室平台、参与省级成果展会、创新创业资金资助等方面获得优先支持。三是重点培育具有互联网思维、有较强创新能力、有文化理念和生态理念的农业生产者和引导者,加速农业信息化、现代化建设进程;培养一批本土化的农村电商经纪人,为特色优势产业接入互联网提供田间集货、分级包装、第三平台接入等服务。四是支持高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加强涉农专业全日制学历教育,研究开设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的实用专业,创新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

(三)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引领乡村精神文明

1.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充满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这些既是人们心间挥之不去的乡愁,又共同构成各地独有的乡村文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施爱诚孝仁“四德工程”,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家风培育,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2.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一要抓紧把有历史文化等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列入保护名录,着力保护古村落和古民宅;重视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二要在农村地区深入开展送地方戏活动,倡导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歌颂农村发展,创作出富有乡土气息的优秀文艺作品。让文明新风成为乡风主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科学引导,坚持用当地百姓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宣传,把老百姓身边的好故事、好榜样讲出来、演出来、唱出来,让新风尚在广阔乡村生根发芽。

3.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一要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宣传方式,批判和抵制社会上不文明婚闹、高价彩礼等行为,多弘扬绿色健康的婚丧嫁娶。二要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在乡村进行常态化的“反邪教”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

(四)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建造宜居乡村新风貌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一要继续改善环境,除了加大投入、落实政策,还要因地制宜、灵活把控,把农村“七改”和通讯网络落到实处。二要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要推广生态循环农业项目。通过农牧结合,种养结合,培育构建“种植业—秸秆—畜禽养殖—粪便—沼肥还田、养殖业—畜禽粪便—沼渣/沼液—种植业”等循环利用模式;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饲料生产、畜禽水产养殖、畜禽和水产品加工及精深加工一体化复合型产业链;推进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生物智能、旅游等循环链接,形成跨企业、跨农户的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联合体。

(五)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三农”新队伍

一要丰富队伍。要补充更多年轻的、有专业知识、懂经济、愿意到农村施展抱负的精干人员。采取从现任村干部和优秀村民小组长中选拔一批,从致富能人中选拔一批,从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退伍军人中选拔一批,从县乡机关、离退休干部和异地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一批,从村后备干部中选拔一批,从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一批等“六个一批”方式,着力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二要刺激鼓励。把村干部报酬、招录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充分调动村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当年有经营性收入的村,10%可用于奖励村干部;鼓励村干部参股入股,村干部可在“股份合作经济”项目中占有15%左右的股份,形成村干部、村集体、群众利益共同体;对发展村集体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在公务员招录和乡镇领导班子选拔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以激发基层干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三要加强监管。防止小官大贪,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健全完善考核机制、健全完善村务公开机制、健全财务管理审计制度、健全完善民主决策机制。

做好五大振兴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苦干实干、久久为功,中国乡村的未来一定会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