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云南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04-01 21:52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社会主义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云南省高质量经济

文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按照中共云南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的要求,要实现云南经济持续稳定健康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全省经济奠定雄厚经济。结合云南省情实际,笔者就推动云南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发展主攻方向调整,进行了一些思考。

强化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思考

高质量发展是在发展中求得进一步的发展。目前云南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是相对于过去高速度增长而言。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看,高速度增长阶段的起点是短缺经济,因此主要表现为数量型扩张,但在高速度增长进程中,往往伴随着产生人口红利下降、要素成本上升、环保压力增大、技术进步趋缓、产能过剩、投入产出效率低等问题,形成了经济数量扩张难以为继的阶段性特征。针对现阶段速度型发展所积累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需要通过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在面向大市场竞争的质量型发展阶段中予以解决。高质量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云南近4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延续,是经济由数量追求转向质量追求的历史性选择,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经阶段。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提高效率。高质量发展核心所指的效率,主要是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在经济效率方面,高质量发展阶段不能只是强化资本等要素的投入,微观主体必须受到投入产出的严格市场约束,投入产出效率必须成为经济主体决策的基础和出发点,才能形成高质量发展态势,才能推动经济发展可靠性提升和产品质量附加值提升。在社会效率方面,高质量发展体现为经济发展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可持续性发展,以及消灭贫困和解决经济发展中城乡区域不平衡等问题。从云南实体经济在国内的走势及其分化看,资源型企业普遍面临产能过剩的发展制约,但深层次问题则是企业效率不高,缺乏企业自主更新技术、按市场有效调节产品的引导体系与服务体系。

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动力变革。动力变革是从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基础和前提,是在经济发展传统要素驱动力减弱的背景下,重新培植经济发展新动力新优势,将传统要素驱动力转变为经济效率的不断提高。发展动力不再是单纯依靠来自于要素的无限供给和在政策刺激之下的需求拉动,而是要充分发挥需求端的引导作用,发挥市场的自我甄别机制,推动企业进行不断创新,推动优质产品代替劣质产品,推动高效率代替低效率,以供给效率的不断提升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

高质量发展的表现是经济结构优化。在正常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总是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应进一步加快。高质量发展应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经济结构上都有所表现。在宏观层面,表现为供给与消费平衡运行的供求结构、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的供给结构、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和需求结构,最终表现为中高速合适的增长速度。在中观层面,表现为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和梯度合理的地区差异,表现为在产业链上的不断优化升级。在微观层面,表现为企业投入产出结构的优化,表现为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系统化和品牌系统化。

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意愿的反映。高质量发展本身是一个中间目标,是一个手段、工具,但它不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的落脚点是为了让人民安居乐业,而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发展,是能够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的发展。这些福祉,既有生态的、收入的,也有宪法所赋予的劳动者权益,让劳动者告别环境恶劣、风险巨大、收入不高的行业与职业,是衡量经济发展是否迈向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与维度。脱离了美好生活,高质量发展无异于缘木求鱼。

提高实体经济发展质量需从供给侧解决支撑不足问题

云南作为一个欠发达西部边疆省份,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资源有限,人力资源缺乏竞争力,产业基础发展薄弱。从当前发展情况看,全省实体经济发展在阶段上普遍较全国滞后,企业发展不配套、产业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工业化发展中并没有获得经济规模优势和质量优势。主要原因在于要素对经济发展支撑不足,使得经济发展难以突破,价值链低端现象有所固化。

发展阶段较全国滞后。工业化阶段是判断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依据。按照国内较为通行的标准,衡量工业化发展阶段主要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和人口城市化率等指标。2016年云南省人均GDP为31265元,折算为美元为4706美元,而全国为8126美元。云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为 14.8∶39.0∶46.2,而全国为 8.6∶39.8∶51.6。人口城市化率指标上,云南省为45%,而全国为57%。从指标上判断,全国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需要从数量扩张转变为质量提升的阶段,而云南省人均GDP和产业结构指标处于工业化中期,人口城市化指标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产业基础仍然薄弱。云南省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6.2个百分点,反映出二三产业发展不足。第二产业内部结构重型化、初级化的问题仍较突出,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占比达到62.2%。优势行业过分集中在原材料、资源型工业,使得工业初级化特征较为明显。原材料、资源型工业作为传统支柱产业,共同特征就是资源投入密集型,而且是资源的简单投入与加工,难以形成完整的行业上下游联系,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较为落后。

要素对经济发展支撑不足。首先,支撑经济发展的要素生产率不高。2016年云南省全员劳动生产率为50117元/人,而全国94825元/人,云南省劳动生产率处于全国各省区第30位。资本生产率可以从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来判断。2016年云南省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为94%,居全国第28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50个百分点。其次,支撑经济发展的要素有效供给不足。从劳动力供给来看,一方面,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不足。大量人口仍然滞留在农村,二元经济结构严重影响了劳动力转移支持工业化发展的力度,也影响了国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另一方面,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单一,高素质人力资本稀缺。2016年云南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8年,和全国9.03年仍有一定差距。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积累是现代经济增长和创新驱动的主要源泉。从技术要素来看,2016年云南省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为58.4亿元,仅占全国0.5%。

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

在当前发展阶段,规模数量扩张已经不具备条件,提升云南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刻不容缓。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找到阻碍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症结所在。从未来发展来看,云南经济发展必须以获得质量优势为导向,做精做强;以强化要素供给为支撑,逐步推动供给体系从过去的以传统的中低端产品的供给为主,逐步向新型的中高端供给为主的转变。

建立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导向。贯彻全面发展观和五大发展理念,摒弃传统只追求规模和速度的发展导向,树立以效率为核心、以质量求发展的新理念导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立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科学定义发展质量的高低程度。设定符合地方特点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不追求多而全的指标设定,抓住几个关键指标,能够直观判断发展质量的高低,鼓励地区多元化高质量发展实践。

鼓励长期的研发投资。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弘扬创新精神,倡导创新文化,营造创造氛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鼓励长期研发投资,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能源技术等先进技术与传统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建立产业技术共享的研发平台。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各项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高起点规划建设滇中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强与国内外大院大所、名校名院、知名企业的广泛深入合作,推进“科技入滇”。

实施高层次人才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培养德才兼备且具有国际视野又不脱离社会实践的优秀人才。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培养引进机制、分配激励机制、人才评价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营造有利于育才、引才、用才、留才的良好环境。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营造鼓励先进的文化氛围。打造企业积极的文化氛围,培育工匠精神,提升竞争力。推动以人力资源为中心的居住、休闲、娱乐、益智、健康体系建设,促进人的工作、成长、健康一体发展。建立鼓励和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机制。

做精做强优势主导产业。通过合理的技术选择、高效的资本运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多层次市场需求,打造小而美、小而精的产业集群。把创意经济、绿色经济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方式的追求和转变。鼓励资本与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标准化的作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倒逼机制,严格把控企业准入的审批制度,淘汰标准线以下的产品,给降低能耗、控制污染的企业更大的生存空间。

充分发挥公共政策的功能。对体制造成的阻碍,要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更加重视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注重法治建设。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依法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以负面清单制度和环保、人权、法治作为底线,淘汰低质量发展。破除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真正实现国企和民企的平等待遇。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营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云南省高质量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