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岚
“语言表达能力,应包括语言基本功(发声、内外部技巧)的训练,对语言的组织结构能力,即兴表达能力和副语言表现力的培养和锻炼。”①要想很好地完成镜头前创作,电视社教节目主持人应该自觉训练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有声语言是主持人进行二度创作的主要手段,经过训练的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具备科学的发声技巧和吐字归音能力。社教节目主持人的发声吐字应该清晰、准确、优美。对于生僻字或难理解的词,主持人应该自觉查阅资料进行确认。
除发音吐字的准确之外,表意的准确也十分重要。停连、重音等技巧有助于表达的准确流畅,而对象感和内在语则关乎节目温度的传递、情怀的表达。因此,社交节目主持人应该加强内外技巧的训练。
在播音创作中,组织语言不仅是有声语言的安排和组织,还反映出有声语言表达背后的创作思路和语言逻辑。无论是文字语言还是口头语言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意图进行组织和编排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表达目的。“怎么说”和“说什么”决定了语言组织的效果。具体而言,“说什么”决定了节目的内容,而“怎么说”决定节目推进的过程。
1.突出中心,明确主题。社教节目题材广泛,话题众多,但每一期节目基本上都有一个主题或中心。作为主持人,在节目开头就应该明确地引入主题,告诉观众节目的信息要点是什么。例如,“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在上一期节目中我们聊到了××,那今天咱们再来关注一下××方面的问题。”或者,“××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物品,但其实它还有许多妙用,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看。”在节目中间和结尾,主持人同样应该适时点题。例如,“您看,这就是××的作用了,是不是很神奇呢?”或者,“好了,今天关于××的话题就聊到这里,如果有什么问题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2.呈现过程,重视条理。社教节目的受众十分广泛,无论对象是谁,主持人都应该理清思路,有条理地呈现节目内容。主持人可以通过“首先、其次、最后”等词语引导,也可以用“关键词”的形式逐一展开内容。
3.注意转化,口语化表达。社教节目涉及科技、文化、法律、自然等诸多领域,节目中经常出现一些专业术语或生活中不常用的表达。遇到这些情况,主持人应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意义,然后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给观众。例如,“IC”一般指集成电路,“DDVP”则是农药敌敌畏。另外,主持稿是书面语,在镜头前创作时也应该尽量口语化、通俗化。
1.突出重点,适当复述。在社教节目中,主持人若能适当复述,可以强化要点。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复述决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融合了自己的理解经过加工后的“创造性”复述。例如,在嘉宾发言或讲解后,可以这样复述:“啊,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或“我理解,您刚才的意思是不是说……”②适当的复述既能将一些模糊的信息再次强化,还能起到提炼重点的作用。例如,“刚才大家看了短片,其实我觉得有几点特别重要……”或“今天的节目其实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
2.考虑受众,选择语气。不同的观众群体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面对少儿观众,主持人应当亲切热情,语气上可以富于变化适当夸张。面对老年观众,主持人应当亲切周到,语势上可以和缓平稳,情感上真诚温暖。总之,深入了解节目特点,悉心把握受众规律,根据不同受众需求来调整语气,才能更好地完成镜头前的创作。
3.推进环节,引导话题。要使节目节奏紧凑、流程自然,主持人要特别注意过渡语的使用。过渡语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主持人可以通过如下语句来过渡:“嘉宾的讨论十分热烈,下面我想听听现场观众的意见”“刚才我们说到……,那么接下来不妨让我们一起……”除此之外,当节目出现嘉宾或现场观众时,主持人要注意分配话语权,通过发言者的顺序和发言逻辑的推进引导节目的进程,并在此过程中体现信息的接收和反馈,完成观点的呈现与意见的整合。
1.词的使用。社教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进行描述时,要特别注意动词的运用。动词应该准确,还要富于变化。除了动词之外,名词的运用应该准确、简洁;形容词应丰富且有变化;在适当的时候添加方位词,能使描述更加准确。
2.句的表达。在社教节目主持的过程中,主持人语句的表达应该大致遵从以下几个标准。首先,多用短句和简单句。在二度创作时,主持人应该尽可能避免使用繁复的句子,因为长难句往往会影响观众对信息的把握,不利于传播,而简单句中主谓宾一目了然,观众容易听,也容易记。其次,句子尽可能朴实清晰,避免夸大和艺术性渲染。最后,句子应精炼,删去正确的但不必要的表达。
1.提问。提问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重要技能。在社教节目中,采访和互动环节十分常见。对于要提的问题,主持人应该提前准备,做到心中有数。好的问题应该问到“点子上”,一方面主持人要敏锐地把握时机,问观众所想、问观众所盼;另一方面,要拓展信息,问观众所未见,这样才能充分激发观众的收看兴趣,同时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接受节目内容。
2.归纳和总结。社教节目主持人的另一主要任务就是进行串联衔接。在节目中间重要的节点或结尾,主持人有必要进行适当的归纳和小结。这种归纳应该是渗透着主持人的辩证思考、包含着主持人观点态度、透露出主持人人文关怀的创造性表达。例如,“金话筒奖”得主路一鸣在主持《道德观察》时,“每期节目的最后一段串联词都会是观点清晰、态度鲜明的总结性论述:没有责问,有的是警示、信任和期待。”③
副语言包括体态系统和与之相关的境态。节目主持人最需要掌握的是体态,包括姿势语、表情语、肢体语等。
社教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可以有站、坐、行等姿势。站立时应挺胸抬头,目视前方。男主持双脚自然分开不超过肩宽,女主持一般可丁字步站立。坐姿应保持上半身挺立,坐凳子的前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行走时应步幅适中,自然摆臂,富有节奏。男主持应矫健有力,女主持应步履轻盈。在特定场景下需采用蹲姿或半跪姿势时,应保证动作的优雅大方。
社教节目有很强的服务性,传播主体在表情上应总体亲切温和。表情训练包括眼睛、眉头和嘴巴的表情达意的训练。要想生动地传达意图,就要注意各个部位传递的心理内涵。④
社教节目中最常用到的肢体语言是手部的动作。持话筒时一只手自然握住,另一只手自然下垂。指示方向、人、物时应手指并拢,掌心向上示意。在运用道具和示范操作时应从容不迫,小心仔细,注意展示细节。
总而言之,有声语言和副语言表达应该相辅相成,共同协作。不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促使社教节目主持人更好地发挥能动作用,高效完成镜头前的创作。
注释:
①姚喜双.播音导论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213.
②李宁.广播社教类节目主持人话语引导技巧[J].新闻窗,2017(05):89-90.
③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电视节目播音主持[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155.
④廖声武.节目主持人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