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研究

2018-04-01 17:04李玉梅
市场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农户农产品融合

◇李玉梅

一、河南农村三产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河南农业是中国农业的缩影,近年来,河南在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水平不断提高、主食产业化逐步推进,促进了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全产业链升值。但在产业链延伸、农业功能拓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产业链条仍然较短。河南省在农产品产业链条的延伸上虽然下了很大功夫,但总体效益并不明显。农副产品的加工仍然以初级加工为主,且半成品居多。而且农产品精细加工的数量与层次,明显不符合升级发展的市场消费需求。

(二)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一、二、三产业虽已融合,但并不普遍,而在现有融合中,工商资本与农户之间矛盾重重,彼此之间缺乏长期合作的有效机制。而且农户弱、小、散的局面没有得到扭转,仍然处于劣势地位。农业增效的收益大都流入到工商资本手中,农村、农户真正受益有限,长此以往,必然会被边缘化。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迟缓。农村三产融合要靠广大新型农业经营体的市场经营,但目前传统农户弱、小、散,并没有形成现代农业合作社,或者有类似的结构却无法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其流于形式,导致农户在和工商资本合作时总处于劣势地位,无法保证其利益。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的规模普遍偏小,参与农村三产的力量有限且层次较低,带动力明显不足。龙头企业在全省分布不均,往往集中在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使农产品的加工、流通、消费环节所产生的利益主要流往城市,农村与农户难以从中受益。

(四)利益协调机制不畅。农村三产融合是一项系统、庞大而持久的产业活动,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其中,并各自发挥所长,形成专业的分工与协作,以便优势互补。目前利益协调机制尚不完善、不顺畅。一是在河南省的农村三产融合调查中发现很多龙头企业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示范与带动作用,有些企业甚至秉持“有利时就带动,无利时就避开”的机会主义,缺少示范性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二是当地政府在招商引资中,注重的是企业的实力与知名度,但却忽视农户与其对话和谈判时的对等权,使得农户在三产融合过程中只能处于被动的跟随地位。而且工商资本凭借其地位优势和对政府的影响力,在农村资源分配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农户和农村集体的意见难以受到重视,导致其利益逐渐边缘化。三是三产融合的根本目的在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美丽,农户是农村的天然主体,与农村、农业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在利益不协调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导致农业增效但农民不增收,农村依然落后,和国家的宏观战略意图并不符合,也不利于统筹解决“三农”问题。而且,这种情形下,农户参与三产融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都将受到打击,也会激化农户与工商企业间的矛盾,并影响农村三产融合的整体进程。

(五)支持保障机制不健全。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落后,尤其是在农业主产区,情况更是不容乐观。目前,河南省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不足,许多农村地区的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道路、燃气等基础设施很是匮乏,甚至没有。而农产加工所需的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也明显不足,限制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同时,农村三产融合的促进政策和涉农领域的扶持政策,没有设立专项基金。对三产融合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支持力度也不大。而在用地、用水、用电等重要领域,也没有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

(六)技术要素扩散渗透力不强。科技拥有强劲的生命力与促进作用,在三产融合中能发挥大作用,第二、三次产业早已因为科技的融合而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业却没有同步跟上。虽然农户知识水平整体有限,高科技推广、普及科技难度较高。但从根本而言是科技支撑体系不健全,科研投入不足,产学研对接不畅。最终导致高技术推广不足,相关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经营理念落后、现代管理水平低下、市场信息收集与处理受限。

(七)生产理念落后。农业长期以来注重的是“生产导向”,但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经济社会都已发生了巨变。农产品种类的日益丰富,国外进口农产品的巨大冲击,使生产导向必须向消费导向转变。只有符合了市场消费需求,才能更好地销售农产品并获取经济利益。目前,我国广大居民消费升级,更青睐于绿色、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的农产品。因此,农业生产者应及时捕捉市场需求信息,将绿色、有机农业及农产品放在中心位置。

二、河南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实证研究

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中,河南各地涌现出一些典型案例,剖析这些典型案例并进行实证分析,有助于全省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地借鉴学习,发挥典型引导作用。

(一)河南中鹤现代农业开发集团。河南中鹤现代农业开发集团(下文简称中鹤集团)成立于1995年,生产基地、工业园区位于鹤壁市浚县。目前,中鹤集团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粮食深加工产业园,其独特的“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不仅实现了企业盈利,还带动了浚县及周边县市种植业的发展。而且,该公司在当地建设的中鹤新城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中鹤模式下的三产融合,经济、社会、文化效益非常明显,不仅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还明显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收益,尤其是对富裕劳动力的就地吸纳效果非常显著。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来看,不仅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还为当地群众打造了良好的生活空间;同时,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1.实行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发展。中鹤集团在当地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实现了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并对土地进行整理和复垦,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化、高效化发展。而且,依托企业雄厚的资金力量、良好的现代管理水平,普及了现代大型农业机械。并与国际国内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将高科技普遍运用于农业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

2.农牧结合、“产+销”一体化经营。中鹤集团目前有肉羊、肉牛、小麦、大豆、青储玉米等多个生产基地,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粮食深加工、饲料加工、生物有机肥生产、牛羊屠宰冷藏保鲜、牛羊肉加工等产业链。而且在中鹤“种+养”模式下,实现了地种粮,粮结秆,秆喂羊,羊拉粪,粪还田的循环生产方式,不仅增加了土壤的肥沃度,还减少了对化肥的依赖,提高了粮食、蔬菜、瓜果的质量,为新型绿色循环农业的发展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经验。

3.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鹤集团将企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全面建设集住宅、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于一体的新型城镇社区,切实解决了农村地区农民的后顾之忧,还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这些都无形中提高了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进而促进了工业化、城镇化与耕地保护的协调发展。

(二)河南中牟国家农业公园。河南中牟国家农业公园于2014年4月开工建设,位于郑州市中牟县,主要涉及雁鸣湖镇的东漳东村、韩寨、朱固3个村,占地7073亩。中牟国家农业公园处于典型的农业、农村地区,但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西侧紧挨河南省会郑州,东侧与古都开封为邻,两大城市人口众多,潜在市场消费能力非常可观。因此,在公园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其先天优势,确定了三大定位:市民菜篮子、休闲观光地、生态环境保护地,充分发挥了农业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几大功能。目前,全区约有15家企业入驻,其中世界500强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5家。园区共有六大功能分区:农业种植示范园、优质水产养殖示范区、农业文化创意园、花卉高新科技示范园、精品果蔬示范园、综合管理服务区。从开始建设至今,园区荣获了各种美誉,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河南省农业科技园区、郑州市科普教育基地等。可以看出,无论是先期的园区规划,还是后期的园区经营都明显遵循了农村三产融合、共同发展的原则。

1.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园区在建设之初就打破了传统的农业产业概念,大力引进二、三产业,并用二、三产带动一产发展。在水产养殖示范区引进龙祥、万邦、邦达等优质水产企业,利用其先进的技术、资金、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对现有养殖基地进行改造升级。利用现代化养殖设施设备,实现当地水产的标准化养殖和育苗。而且进一步发挥企业在营销推广、市场预测、产业链延伸方面的优势,壮大雁鸣湖大闸蟹等知名品牌。

2.充分发挥农业的文化功能。农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很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有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园区依托花卉、渔业、蔬菜等农业资源开发了丰富多彩的休闲、旅游、科教等文化服务类延伸产品。主要产品有农家乐、采摘、农耕体验、民俗、垂钓等项目。还以花卉为媒介,打造了主题婚礼场馆、鲜花SPA馆、香草展销中心、精油体验馆、花卉主题餐厅等。为了配合园区的休闲、旅游、观光、教育功能,政府专门开通了游578路公交车,可直达园区。

3.注重园区的生态保护功能。园区位于沿黄旅游生态文化产业带,三面环水,生态环境资源非常优越。园区通过采取生态节约型农业的发展道路,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美好画面,不仅为当地居民打造了美丽乡村,更为郑汴两市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度假,享受良好生态环境之地。

三、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是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立足河南省情,根据河南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了顺利开展农村三产融合,在保证农户利益的前提条件下,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其资本、技术、先进理念等稀缺资源,带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首先,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作用,鼓励其发展农产品初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积极打通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与市场之间的信息对接,将生产导向转变为消费导向。其次,积极促进各类农民合作社的建设,加强政策优惠与财政补贴力度,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其经营水平与抗风险能力,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再次,支持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利用技术、资金的溢出效应,带动当地产业经济共同发展。最后,鼓励现有农产品企业优化整合,积极发挥其在农产品生产、深加工、营销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二)建立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首先,建立多元主体激励相容机制。在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多元经营主体之间建立激励相容机制,实现多方共赢。尤其是要特别考虑农户的弱势群体地位,充分保障其利益。例如,优先支持能切实带动当地农户致富的企业,在用水、用电、用地、财政补助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其次,鼓励农户成为农工商经营主体。鼓励中小企业与农户开展合作,帮助农户成长为农工商主体。但要明确限制企业的持股比例,维护农户的权益,防止农户过度依赖企业资本,避免其将来在利益分配时被边缘化。

(三)发展多功能农业。目前,河南省的农业多功能开发形式主要有休闲农业、能源农业、生态农业等。河南省目前的休闲农业主要有乡村旅游、农家乐、渔家乐、农业观光园、采摘园等形式。河南省可以郑州为试点,大力发展都市近郊农业旅游。目前,河南省的能源农业发展由于受到技术限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尚没有著名的能源农业龙头企业。河南省应根据省内资源禀赋不同,大力引进高科技能源农业公司,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在生态农业实施中,大规模的现代企业可以较为容易地开展生态农业,但河南省农业基础薄弱,众多的经营主体不仅小,而且散。克服这些困难可以成立科技帮助小组,大力普及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并提供相关发展技术。

(四)充分发挥政府对农村三产融合的支持作用。借鉴发达国家农村产业化过程中的经验,如日本农村产业运动等,政府应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指挥、协调职能。河南省各级地方政府也应积极发挥其各项职能,尽职尽责地创造良好的外部产业环境。减少直接的行政干预,致力于创建公平的市场环境。如建立市场准入机制,鼓励探索、创新,加强道路、水电、信息、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有效而合理的财税支持政策,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五)推进“互联网+”新业态。河南省农村地区相对落后,尤其是豫西、豫南、豫北等地山区,不仅农业资源禀赋差,交通也不发达,农户的自身不足限制了农产品的加工与售卖,很多优质农产品年年丰收,却没有收到良好的市场效益。现代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物流体系的日益完善,可以很好地帮助众多中小农户与市场更好对接。同时,“互联网+”的融合,可以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全面提升农业产业链的升级改造与优化,最终实现农业增效。

(六)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加工业。首先,依托河南省粮食大省的农业特色,重点解决粮食收储等问题,鼓励各经营主体就地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尤其要关注农业产业链的下游产业,如农产品的精深加工、食品制造等。其次,鼓励各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提升产业聚集度,充分发展产业集聚优势,降低各组织之间交易成本,相互协作,取得市场共赢。再次,鼓励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国内知名品牌,充分发挥其产业带动与示范作用。最后,加强高科技应用,从农产品加工技术入手,全方位发展冷鲜保存、冷链运输等相关产业,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设施设备的发展。

四、结语

河南省农村地区的三产融合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对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以三产融合的方式推进河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仍然面临重重困难,尤其是农村地区长期以来思想落后、科技发展水平低、人才储备弱等现实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三产融合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管理、科技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树立现代“大农业”发展理念,积极创新现代农业技术研究、开发、推广体系,改革传统的农业经营管理体系,积极构建适合新业态的农村三产融合综合体系。

[1]赵霞,姜利娜.荷兰发展现代化农业对促进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6(11).

[2]芦千文,姜长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分析与思考——基于对湖北省宜昌市的调查[J].江淮论坛,2016(01).

[3]李玉磊,李华,肖红波.国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世界农业,2016(06).

猜你喜欢
农户农产品融合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融合》
粮食日 访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