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胜
“我这个孩子学生气太浓,你能否把他放到农村所锻炼一下?”1988年11月20日,我到崇阳县税务局报到时,父亲对当时的魏海生局长说。
这一锻炼就是十年,辗转三个最偏远的农村分局,从事最艰苦的乡税征收管理工作:吃千家饭、睡百家床的屠酒税清理;一月回一次家的洪下村竹、木税管理;一个人,一辆自行车,早出晚归的农村个体税款征收等等。
虽然经过的人,经过的事已渐渐远去,但这十年的历炼,却培养了我独挡一面的能力、冷静处事的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我终身受益。
在那个以收入任务为中心的年代,每年年初征管范围一划、税收任务一分后,同志们基本上就各奔东西,为“开门红、双过半、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努力奋斗去了。当时我所在的青山所(分局),连续6年一个人或两个人负责全镇17个行政村的个体零售户管理,对于这块不到全所任务5%的“芝麻税”,所领导一般很少过问,除了每月8号开会,25日报账,其它一切事情都由专管员自己决定。
要把这些“芝麻税”都顺利收上来,首先必须对自己所管辖区域的税源情况有一个十分清楚的了解,哪个村有多少纳税人,每个纳税人的性格脾气怎样,一年能收多少税,差的任务怎么办。其次,因为农村个体零售户基本上是按次(季)征收,所以什么时间到什么村,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中午到什么地方休息,必须要有一个通盘考虑。第三,对纳税意识淡薄,软拖硬抗的“钉子户”怎样解决,这都是必须面对的矛盾和需要处理的问题。当时17个村中离青山镇最远的一个村骑自行车直达也需2个多小时,对在乡税征收过程中软拖硬抗的“钉子户”有时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冷静处事才能在收好税的同时保护好自己。
记得有一年在吴城村一龚姓纳税户处收税,他开一较大门市部兼营卖肉,我做工作让他缴税,一直从下午2点说到4点,他就一句话“没有钱,不交,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时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当时我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放弃,一种是将其攻下。假如放弃,整个吴城村乃至附近几个村的税你就别收了;如果攻下,所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把扣押通知书递给他,准备扣物,他一看暴跳如雷,拿了一把刀在手里,叫嚣道:“你敢拿我的东西,我就剁了你的手”。血气方刚的我把手往案板上一放,说:“你剁,剁了我是因公负伤,你是凶手;不剁,你的东西我扣定了。”
这时,我看见他眼睛都红了,不由下意识地将手一缩,刀“呼”地一下就落下来了,剁进案板几公分深(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后怕,如果当时不是下意识地缩了一下手,真的成了残废“军人”)。几个围观的群众怕事件闹大了,忙将其拖住并叫来了村干部。虽然这件事在村干部的协调下得以解决,龚姓纳税人当众赔礼道歉并缴清税款,但通过这件事,我养成了两个习惯:一是遇事要冷静,不能赌一时之气。二是到卖肉的纳税人处收税时,有意识地将他的刀拿在自己手中或暂时藏起来。
6年当中,接触面之广、突发事件之多、工作之艰辛在这里用笔墨难以一一描述,但是正是这艰苦繁琐的乡税管理工作,让我受益至今。
现在的洪下村,竹影婆娑,风景优美,但二十年前,我同黄正平在那里从事竹、木税管理时,却是环境最艰苦工作条件最恶劣的地方,这里不通公路,下乡收税时只能依靠两条腿。当时的工作程序是:先到村干部家(一般是村长)询问是否有本村或外地的贩子在收购竹木,然后赶往其收购竹木的村去收税,如果让贩子将竹木扎成排放入陆水水库,这笔税款就收不上来了。
到了下半年竹木收购旺季,我同黄正平还要分开下乡收税。山里地广人稀,有时从一个收购点到另一个收购点,要在芭茅丛中钻几个小时,那种寂寞,那种无助只有自己知道。不管是下雨下雪,你都要赶到下一目的地,否则你就没有地方吃饭、没有地方睡觉。
记得有一次从东流村到松柏村半路上下起了大雨,进退都是一样的距离,只好将外套脱下来,把所有的票证包起来继续往前走,我全身湿透赶到村主任家时已是晚上7、8点了,当村主任的妻子要我将湿衣服脱下来烘烤时,看见自己身上的热气,才知道雨水和汗水已交融在一起了。
后来进城,到县局机关,到办公室当主任,到基层分局任负责人,虽然也有很忙碌很辛苦的时候,但是与在洪下村收税时相比都算不上什么了。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不后悔。同样,从税路上有了收乡税的经历,你一辈子都学会了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