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义(四川省德阳市第三中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使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是形象思维占据主体位置,具有非常强的情境性,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将数学中比较抽象的概念进行情境式的教学,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学模式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情境教学的方法更是被應用在很多教学中,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的为学生创设情境去帮助学生学习,然而一些情境的创设虽然表面看起来非常的华丽但是学生真正能接受的知识并不多,所以情境的设定不应该是表面化形式化,更多应该注重对情境的合理掌握,深入准确的带入知识点,不能偏离了教学的理念,如果是随意没有准确性的情境创设必定会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的课堂。在新课改背景下,许多教师对于情境教学的认知就停留在只要跟情境教学贴边的就可以了,也不管情境是否合理,是否适合运用到某个知识点中,教师并没有去深入思考为什么要创设情境,而只是追求形式化来迎合新课程提出的要求。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然而一个有价值的情境创设才能将问题有效的带入,但是有些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对情境的创设是简单随便的甚至是出现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情境,虽然说也是运用了情境教学的模式,但是根本就没有达到情境教学的作用,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一点作用。在课堂上学生的兴趣来源于具体的情境,所以教师应该创设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有的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都是采用千篇一律的情境,不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也不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因为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在教学中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但是也正是因为有了多媒体的应用让许多本应该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东西变为了由多媒体进行演示,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没有一种参与感而是以一种被动的方式去学习数学。
小学生处于具体形象的思维阶段,正在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数学的多数知识都是相对比较抽象的,但是因为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并不完全所以在理解某些数学知识点的时候就会显得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应该在情境教学中使用生动的语言教学方式为学生刻画一个具体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去理解,既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时、分、秒》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大时钟,在课堂上对时钟组成部分进行一次介绍,分别讲解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化作具象的知识进行讲解。生动的语言描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相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还能够让教师富有亲和力,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利用情境教学的时候要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充分激发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生都是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所以有时候课堂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有时候进行情境创设教育的时候会让学生参与一些课堂小活动,比较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这时可能就光顾着玩就会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所以教师应该对课堂秩序进行有效的管理。在顺利进行情境创设教学的同时兼顾到学生的一举一动,这样才能在一个井然有序的课堂环境下进行教学。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实践中锻炼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模式。
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的重要因素,所以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旦被建立起来,那么后续关于数学的活动开展将变得非常顺利,也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小学生没有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是被动的,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数学思维也得不到培养。所以就要合理的利用情境教学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通过在站台上车、下车的人数来学习加减法。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这才是情境教学的真正意义。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象的知识,更有利于小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在情境教学的模式下也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有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