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梓晶(济南市文化馆,山东 济南 250000)
所谓的群众文化艺术舞蹈主要根本就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就越发追求文化艺术,精神需求的提升,在进行文化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开始探究文化内涵,使群众文化艺术的时代特征更具鲜明,从而开发一系列的群众文化艺术,通过对舞蹈作品的编排与训练,使文化艺术舞蹈作品更好地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从而使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使群众的文化艺术生活得到丰富。
任何一部优秀艺术作品的诞生,一定都有着其内在的意义性的核心主题。群众文化艺术舞蹈也是如此,群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已经深入人心,怎样增加新元素、优化其创作使其变得新颖,内容更加丰富,这就需要创作者慎重进行选题。可以说艺术作品的核心就是要注重题材的选择,它是作品的灵魂,是舞蹈编导的重要法则之一。因群众文化艺术是流传于民间,演员身份较为特殊,所以,在评判演员时不能过于专业化,在选题时应当结合演员自身情况,保证题材内容可以在演员所接受的范围内,控制好题材的难易程度,以便促使演员在活动中能够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在表演过程中游刃有余。在选择题材时,要注意题材应当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选择一些与我们生活实际相贴切的主题内容,例如红色精神、社会抗震救灾等主题,这些都能够很好的将人们积极、乐观、团结的精神和面貌展现出来。在精心选题之后,就需要进行精密地构思,只有将好题材和好构思相结合,才能够使作品更具灵魂和思想,而且构思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编舞工作的效果。构思是编舞的基础,其既可以具体化也可以抽象化,它不是类似剧情的故事梗概,不只是为凸显戏剧的主题,更彰显的是情感、感觉和思想世界。对世界人、事、物产生疑问或感受、印象,“构思”必然地会显现出来,它是一种潜在意识,在编导整合完善后将其传达个舞者,让他们的思路更有条理性,从而使其在表演中更加形象的表达出艺术的内涵。
在群众文化艺术中应用舞蹈编导法则,可以充分发挥即兴舞蹈的作用。即兴动作需要一定的基本功为基础,在灵感的推动下产生的动作。而即兴舞蹈则是即兴动作的更深一层环节,在动作的延伸下产生的舞蹈,可能会产生意外的效果。群众文化艺术需要经过合理选题和精密构思后,让主题在舞蹈动作中鲜明的呈现出来。将实际生活素材巧妙的舞蹈相融合,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演员的整体水平,在完成对演员动作的选取。即兴动作在这一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即兴动作的存在通常可以给编舞者带来惊喜,为整体作品增添更加活跃的色彩。舞蹈表演需要一定的理智,但也需要激情的融入与调动,在寻找合适的舞蹈动作时,可全面了解和挖掘即兴舞蹈的素材,将这种雏形作品很好地展示出来,在舞蹈动作冲充分将主题思想贯穿其中,使得编导与舞者产生共鸣,与即兴舞蹈相结合,在对其修饰和完善后形成新的作品。
在舞蹈编导法则中,舞蹈作品产生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道具,作为舞蹈动作的人工延伸,它对群众文化表演主题的彰显十分重要,一部优秀的群众文化艺术作品,要善于利用道具,在各个动作下将主题充分的提现,将其精神传达给观众,能够给予观众深刻体会。而表演现场中道具与布景的运用,有着吸引观众注意力的作用,一些修饰物的存在,更能激发群众的兴趣与观看欲望,在关注舞蹈动作的同时,思考并感受道具所传达的意义。道具可以使编导构思更加形象具体,是编导意图的直接体现。通常道具有可能是一把椅子、桌子或是小石头、模型等,他们有着很强的实用性或不实用性。例如,在秧歌中常用的手绢花、扇子,在古典舞蹈中常用的绸缎、长剑等。艺术的语言让道具超越其生活原型,不但发挥了其自身作用,还使其自身拥有了艺术价值,将道具合理的修饰,能够使得舞蹈表演更加精彩,舞者在运用的同时也更加凸显了动作的灵活性,将内心感情通过动作与修饰物来表达出来,从而进一步凸显出作品主题,使其更具意义。
将舞蹈编导法则应用到群众文化艺术中,要把舞蹈与音乐充分融合。无声状态下的舞蹈缺乏灵性,难以展现出舞蹈的灵魂,而将音乐与舞蹈有效结合,可以赋予舞蹈生命,让观众在不同的音乐中感受舞蹈的魅力。同时音乐的选择至关重要,音乐的选择恰当与否,会使舞蹈表演效果直接受到影响。音乐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喜、或忧愁,其具体制作还应与舞蹈的主题与构思相结合,在制作音乐时,不仅要考虑整体队形、单一舞蹈动作,还应注重对舞蹈音乐旋律的选择,让观众在观看时,受到听觉与视觉地双重享受。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更能帮助舞者集中精力,使舞者可以在恰当时候将舞蹈动作与情感内涵充分表现,使舞蹈的动作更加丰富,思想更富内涵。二者的巧妙完美结合,可以将舞蹈作品所需要表达的意义与主题内容充分彰显出来,并最终将这些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群众文化艺术舞蹈向更深层艺术境界迈进。
群众文化艺术舞蹈创作者可以根据现实社会或者历史资料进行创作,并将其当做为舞蹈创作的基础。在群众文化艺术舞蹈的题材选择上需要针对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创作舞蹈时要注重题材的群众性,让舞蹈作品面向官大人民群众,充分了解群众所需,了解群众的实际生活,并与之相结合,实地考察人民群众的生活背景、知识水平、审美兴趣等,选择更贴性群众,有着通俗性、平民性的题材,从而提高人民群众对群众文化艺术舞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舞蹈作品形象成形时需要对艺术、人物形象等进行设计,这都为舞蹈作品的形成与群众文化艺术舞蹈基本格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追求舞蹈形象的亲和性能够使舞蹈作品更切近于群众审美,从而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拉近群众与文化艺术舞蹈之间的距离,使舞蹈更加亲和,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打动广大人民群众。
总的来说,群众文化艺术舞蹈一定要以编导法则为基础加以探讨与研究,与群众生活相结合,了解舞蹈所要表达的主题及舞蹈编导所给予的中心思想。将舞蹈动作过于单一的结合,不但会淹没主题,还会使舞蹈失去灵魂。所以就要善于了解群众了解任一带给舞蹈生命的因素,精心编排舞蹈。实现真正的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舞蹈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