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秀(甘肃省甘南州博物馆 甘肃 甘南州 747000)
公元744年回鹘取代突厥,在漠北蒙古高原建立回鹘汗国。9世纪中期,回鹘汗国内部爆发内乱,在黠斯戛人的攻击下,汗国灭亡。回鹘人分三支西迁,其中一支到了新疆别失八里一带,越过天山占有吐鲁番盆地,并扩展到今焉耆、库车地区,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在原有居民(古代龟兹人、古代焉耆-高昌人和汉人)的影响下,开始进入农耕生活,文化上有了长足的进步,逐渐舍弃摩尼教,接受了佛教。在高昌回鹘王国时期,回鹘文逐渐取代了漠北时期使用的古代突厥文,成为当时新疆和中亚地区广泛通行的文字之一。
回鹘文是一种拼音文字,它以粟特文字母草体来拼写回鹘语,这种文字最早何时使用已不可考,但在公元9世纪前后已有大量回鹘文文献形成。回鹘人用这种文字记录、创作了大量作品,翻译了大量典籍,许多地契、借据等社会经济文书都用此种文字写成,在13-15世纪还成为金帐汗国、帖木儿汗国、察合台汗国的官方文字。
敦煌所出回鹘文木活字“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活字实物,也是研究中国和世界活字印刷技术的创造和发展非常珍贵的资料”,“也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含有以字母为单位的活字实物”。迄今为止,所知世界范围内收藏的回鹘文木活字全部出土于敦煌莫高窟。
敦煌回鹘文木活字首次发现于1908年,由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在莫高窟北区P.181 窟,即今敦煌研究院编第464 窟内发现。据《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记载:“该洞部分地被废物碎片堵塞。稍微清理一下就可以拍摄它了。我们于那里发现了用于印刷蒙文(经学者考证实为回鹘文)书籍的大量小方木块,它们各自能印出一个完整的字来”。在这里伯希和只说“大量小方木块”,没有说具体发现了多少小方木块。此后,美国印刷史专家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一书中也有记载:“伯希和曾在敦煌一个石窟里的地上发现了一套木活字……它们无疑是现存最早的活字……总数有几百个,大部分都完好无损”。从卡特所记知伯希和当年在莫高窟一个洞窟,即今第464 窟内发现的回鹘文木活字总数有几百个。
回鹘文木活字在敦煌的第二次发现是在1914年,是由俄国人奥登堡仍然在伯希和曾经发现回鹘文木活字的今敦煌研究院编第464 窟内发现的。
据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孟列夫记述,1914年8月20日至1915年1月26日,奥登堡率领的考察队在敦煌莫高窟考察长达6 个月之久。“在挖掘洞窟沙质地面时,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写本和碎片、钱币、日常生活用品等。考察队中的人以他们发现的古代回鹘文木活字为特别重要。奥登堡院士编的考察队工作报告初稿未完稿上也有‘一百三十件回鹘文木字’的句子。这种活字和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方法有根本的区别,而奥登堡考察队发现的古物是活字印刷的最早的例证”。
1944年2月,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的前身)在莫高窟成立,从此结束了我国最大的石窟群无管理机构的历史。在1944年至1949年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职工发现了著名的莫高窟土地庙文书,还收集了许多零散文物,其中包括6 枚回鹘文木活字。由于在记载该木活字的原始文字档案中,没有记录是谁、于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发现的这些木活字,故它们的来历时至今日一直是个谜而为学术界所关注。但可以确定的是这6 枚回鹘文木活字是在1944年——1949年间在敦煌莫高窟第三次发现的回鹘文木活字。
1988-1995年,敦煌研究院考古专业人员对莫高窟石窟群北区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考古发掘,获得了重大的考古收获。其中在6 个洞窟,即B56 窟,B59 窟,B160 窟,B162 窟,B163 窟、第464 窟发现回鹘文木活字48 枚。这些木活字均已得到回鹘文专家细致深入的考释和研究。
关于敦煌发现回鹘文木活字的时代,在国内外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主要有观点可以大致划分为两类:
1.13 世纪末14世纪初
关于敦煌发现的回鹘文木活字的时代问题,首次在莫高窟发现回鹘文木活字的法国人伯希和曾经进行过研究和判断,它曾指出:“我们于那里(伯希和编号P.181 窟即今第敦煌研究院编464 窟)发现了用于印刷蒙文(实际是回鹘文)书籍的大量小方木块,它们各自能印出一个完整的字来。那里在元代可能于该洞中有一个刊经厂。”
收藏有伯希和发现的回鹘文木活字的美国印刷史学家卡特也曾对敦煌发现的回鹘文木活字的时代做研究,他在1925年所著《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一书中写道:“伯希和根据它们(回鹘文木活字)存放的地点和其他因素,考定为1300年左右的东西”。
李约瑟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5 卷第1 分册《纸和印刷》中仍沿用卡特的说法:“在敦煌找到一套古维文木活字,有几百个,其年份大约是1300年。”
按照上面的研究,通过对活字印刷术传至回鹘的研究可以得知,敦煌发现的将回鹘文木活字的时代也应该在13世纪末和14世纪初。
2.12 世纪——13世纪上半叶
关于回鹘文木活字时代的另一种声音是认为在约12世纪到13世纪上半叶之间。有学者指出:“根据敦煌地区回鹘人活动的史料以及莫高窟兴衰的历史等因素考虑,敦煌回鹘文木活字的年代应在12世纪到13世纪上半叶之间。”
关于敦煌发现的回鹘文木活字的具体时代,目前尚无定论,但是由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以确定,1983年以来在敦煌几次发现的回鹘文木活字的时代至少在14世纪初以前。
上文已提到回鹘文属音素文字,由20 个字母组成,字母分词首、词中和词尾三种不同形式。这与汉字和西夏文都是方块字不同,回鹘人要使用活字印刷技术,必须要将适于方块字的活字版技术,进行吸收、消化和改革,使其适用于拼音文字。而在敦煌莫高窟四次发现的回鹘文木活字已有以字母为单位的活字和以动词词根为单位的活字,这就极大地减少了刻制活字的数量。为活字印刷技术由适于方块字演变为也适于拼音文字。
简而言之,在活字印刷西传的过程中,除了制作技术的传播,还存在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的方块字和西方法拼音字母在字形,书写和语法结构上的不同为活字印刷术的西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传的活字印刷术必须做出调整和创新,而在中国和西夏的方块字的活字印刷术传到回鹘之后,结合自身的文字特点,回鹘人对适于方块字的活字版技术,进行吸收、消化和改革,使其适用于拼音文字。回鹘文活字印刷所做出的这些努力,则成为活字印刷术继续向西传至欧洲的重要因素,对活字印刷术的西传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四次敦煌莫高窟发现的众多回鹘文木活字则成为研究印刷术西传过程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