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10月18~19日,黑龙江省散装水泥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召开。省散办主任郭涛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散办副主任任志斌作工作报告,来自全省各市地、区(县)散办主任、相关企业负责人共80多人出席会议,省散办党支部委员邬红主持会议。
省散办主任郭涛在讲话中指出:一要认清形势,看到希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全面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同时,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环保督查力度,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思想日益深入人心,这些都在宏观上为散装水泥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年4月,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黑龙江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修正案并颁布实施,这是在新形势下我省散装水泥事业发展的法律保障。我们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看到希望,进一步增强发展散装水泥事业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迎难而上,不辱使命,为我省散装水泥事业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二要辩证分析现状,树立信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政策调整、全省各级散办面临机构改革,表面上看,这些因素给我们发展散装水泥事业带来了影响,也使我们许多同志思想上出现了波动,发展散装水泥事业的信心动摇了,认为为之奋斗了十几年、几十年的事业前途迷茫。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利的条件中往往包含不利的因素,不利的因素里也往往存在有利的条件。我们不能盲目的悲观,要辩证地分析现状,要善于在散装水泥事业发展进程出现的波折中寻找和发现有利的条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政策调整,会倒逼我们改变传统的管理手段,创新管理模式,转变工作作风,变管理为服务,变被动为主动,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市场服务、为散装水泥事业发展服务;机构改革,使我们各级散办都面临着撤、并、转的局面,但是,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我省散装水泥队伍不断壮大,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黑龙江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颁布实施,使我省散装水泥事业发展上升到了立法的层面,机构设置、职能定位等都有了法律保障,无论机构如何变化,职能依然在,事业依然在,散装水泥事业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因此,我们既要看到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政策调整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增强危机意识,更要看到我省散装水泥事业发展的诸多积极有利的条件,增强发展散装水泥事业的信念。
三要积极采取措施,开拓未来。一是针对各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分类施策,积极工作,发挥作用,有为才有位。二是加强学习,学习党和国家及我省与发展散装水泥事业相关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要针对条款深入研究,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指导工作。三是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转换工作方式,变管理为服务,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会议认为,2018年是全省散装水泥发展最艰难的一年,在后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时代,既要克服管理经费不足问题,又要直面政府及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同时还要做好散装水泥事业发展工作。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工作难度加大,困难重重。在大背景下,全省各级散办干部职工排除干扰,万众一心,全力推动全省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截止到10月底,全省实现散装水泥839.09万吨;水泥散装率52.89%,同比增加10.75个百分点;实现预拌混凝土供应1343.9万立方米;实现预拌砂浆供应79.3万吨。包括使用率在内的其他指标也创两年来新高,难能可贵。
会议回顾了2018年的主要工作:一是以政策调整为切入点,积极推进《黑龙江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修订工作。《黑龙江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修订工作启动于2017年。由于省政府、省人大集中开展法律、法规清理工作,因此,《条例》调研、考察和大幅度修改时间不够,考虑到《条例》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的作用,省散办向省政府法制办、省人大法工委提出了删除原专项资金章节,其他条款章节未做大幅度修订。省政府法制办、省人大尊重了省散办的意见,今年4月26日省人大通过《条例》修订并发布施行。为了配合《条例》宣贯,省散办印发《关于做好〈黑龙江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宣传贯彻和落实工作的通知》,配合《条例》宣贯。《条例》的重新修订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撑,为机构改革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
二是充分发挥行业内部监督检查机制作用,协调处理市、县散办工作中的敏感问题和争议。多年以来,全省行业坚持内部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处理基层散办工作中产生的政策执行纠纷和行政处罚案件的调卷审核。我省是较早实施散装水泥依法推进的省份之一,在长期依法行政社会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出一条散装水泥行政内部执法监督检查机制,对促进我省散装水泥发展意义重大。今年以来,省散办组成检查组对全省行政执法展开督导检查,办理省政府专项询问和法律纠纷3起,形成专项调查报告一份,处理信访和行政处罚纠纷各1起。通过建立健全行业内部监督检查机制,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行业健康发展,也标志着我省散装水泥及其产业发展走上了正规化、法制化管理轨道。
三是强化全省散装水泥行业“放、管、服”行政职能下移,提高行业执法工作效能。为加快全省散装水泥“放、管、服”行政职能改革进程,推动散装水泥行政执法力量下沉,整合散装水泥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奖励、行政监督检查等治理重心下移,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机构改革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全省进一步推进散装水泥行政执法属地化管理。今后,凡是涉及散装水泥行政执法案件一律由市(行署)、县散办属地管理,除法律、法规明确由省级散装水泥办公室行使行政权力外,省散办重点将负责散装水泥发展政策研究与发布、发展措施制定;行政监督指导;违反《条例》的重大案件和上级部门交办的案件查处;跨区域执法组织协调等工作。
四是加大行业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全省行业职工的培训,努力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是我省散装水泥重点工作之一。“十三五”前三年,共举办各类培训3期。全行业有近260人次参加了省散办统一部署的各类培训学习活动,从业人员的素质有明显提高。为加强行业法制建设,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的能力,省散办强化法制培训和学习,有效地促进了全行业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哈尔滨市、牡丹江市散办在开展各类培训工作方面走在了全省市地前列,为全省散装水泥人才培养培训提供了宝贵经验。省散办执法人员参加2018年省法制办组织的省直部门法律考核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五是加快全省散装水泥产业提档升级和绿色发展。随着我省经济发展新常态,预拌混凝土市场震荡下行,产品需求连续下滑并创历史新低,预拌混凝土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开始显现。“十三五”前三年全省加快预拌混凝土产业的提档升级,推动预拌混凝土行业去产能并且成效显著。主要做法是继续引导产能小、抗风险能力差的混凝土企业从城市转入县域或农村混凝土市场发展,从而带动县域经济和散装水泥循环经济发展。哈尔滨市明确将预拌混凝土产业列为产能过剩行业,3年来未批准任何预拌混凝土新建企业。混凝土搅拌站从2015年的136家下降至现在的98家。大庆市、齐齐哈尔市预拌混凝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也得到了根本好转。牡丹江市预拌混凝土企业引进了国内最先进的hzs-300混凝土搅拌站,单机台时300/h立方米,填补我省空白。今年以来,全省散装水泥产业绿色发展扎实推进,哈尔滨市积极开展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绿色发展,市散办积极协调环保部门与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企业签订减排和绿色发展协议,全面实施骨料场地密闭。省散办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委托科研院所开展散装水泥绿色发展课题研究,为下一步出台散装水泥绿色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会议指出,自2011年《黑龙江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发布实施以来,极大地促进我省散装水泥工作发展,预拌混凝土在全省范围内铺开,并走进了城镇、垦区。预拌砂浆也进入行业发展的快车道。农村散装水泥发展也赢来大发展。但与全国散装水泥发展先进省份相比我们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和差距。散装率始终徘徊42%上下浮动,散装水泥供应量全国排名中下水平。散装水泥增长量和水泥散装率在全国排名倒数。纠其原因:一是行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行业发展降速。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停收对全省行业发展的影响逐步显现。长期以来,我省散装水泥组织机构均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取消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管理经费支出没有保障,导致机构不稳定,影响事业发展。截止目前,我省还有一家地级市散办没有经费,停发工资近一年。由于行业发展引导资金不足,导致社会资本投资行业发展的信心弱化,加上近几年建设市场低迷,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产业发展动力明显不足。
二是预拌砂浆生产局限性严重制约行业发展。尽管全省预拌砂浆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全面推广依然存在较大难度。受地域经济发展所限,干混砂浆生产企业分布不均衡,除哈尔滨市、鸡西市干混砂浆生产形成产业规模外,少数地市处在发展初级阶段,大部分地市预拌砂浆尚属空白,形成了行业发展瓶颈,亟待解决和提高。据初步测算,若要在全省地级城市普及30万吨干混砂浆生产线,资金缺口应当在7亿元左右。
三是农村散装水泥推广应用工作还需进一步提高。黑龙江省地广人稀,村屯间距较大,加上水泥生产企业的集中度不断完善,散装水泥运距不断加大,农村推散所面临的工作困难越来越大。由于投入大、产出少,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往往出现农村销售网点随建随撤、今年建明年撤的尴尬局面,形成了年年抓、年年不见成果的局面。特别是省农垦总局、省森工总局裁撤,将大大影响我省农村散装水泥发展和推进。
四是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由于机构改革人事编制冻结,导致全省行业发展人才匮乏,特别是专业管理干部匮乏,很不适应事业发展。散装水泥行业涉及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以及水泥制品生产加工,所涉及到添加剂、掺合料技术以及机械设备、散装水泥边缘产业技术等,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如不加以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散装水泥事业的发展。
五是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不确定性导致从业人员思想波动。我省各级散装水泥组织机构大多属于事业单位,国家大部制改革后,事业单位也加快了机构改革步伐。由于这次机构改革步子大、不确定因素增多,导致我省散装水泥从业人员思想浮动,履职责任淡漠,给行业发展带来影响。
对于下一步工作重点和打算,会议强调:第一,配合主管部门做好机构改革工作。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是我国政体改革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重视机构改革工作的意义,配合主管部门做好机构改革工作。一方面要做好机构改革的协调工作,提供改革所需的相关政策和文字材料。另一方面要积极做好当前散装水泥发展工作。工作不干就会造成机构的可有可无,尤其是专项资金停征以后,我们基层工作力度明显下降,不会干也不知道怎么干,你越畏手畏脚,就越显得你工作的非重要性,机构存在的合理性越受到质疑。希望大家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要以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对职工高度负责的态度完成好此项工作,确保事业发展。
第二,完善全省发展散装水泥的政策措施。按照国家发展散装水泥的产业政策,加快研究制定《关于我省散装水泥绿色发展指导意见》,总结哈尔滨市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绿色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推动全省产业升级;加快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农村推广应用散装水泥的意见》,特别是针对垦区、重点森工林区退出散装水泥发展序列后,出台衔接政策,推动我省农村散装水泥发展;继续开展《黑龙江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条例》调研和修订工作,《条例》发布实施为我省散装水泥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撑,由于国家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和行政执法工作改革,现行《条例》条款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需要进一步补充和调整,按照部门立法要求,抓紧开展调研和立项工作,起草《条例》的修订条款。
第三,进一步加大预拌砂浆推广力度。各级散装水泥办公室要加大预拌砂浆的推广使用管理力度,加强对发展预拌砂浆工作的领导。凡具备预拌砂浆生产能力的市(行署),应当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制定城市城区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配套政策。不能按期完成“禁现”措施的,要书面说明尚不能“禁现”的具体原因和理由,由省散办报主管部门备案。对目前尚不具备预拌砂浆生产能力的市(行署),应尽快启动预拌砂浆站的各项准备工作,组织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参观学习,做好预拌砂浆招商工作,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和佳木斯市力争2020年前完成预拌砂浆建站工作。
各级散办要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开展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建设布点工作。根据发展逐步扩大预拌混凝土“禁现”范围,提高预拌混凝土应用水平。
第四,进一步提高全省行业信息化水平。为全面落实我省关于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和“互联网+”行动,全面提升我省散装水泥行业智能信息化监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我省在哈尔滨市散办智能工作平台的基础上,升级为黑龙江省散装水泥行业智能工作平台并通过国家交通部符合型检测和省交通厅审查备案。该平台对行业管理、适时监控、数据统计和信息查询以及数据分析与评估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散办要适时跟进,尽快完成联网组合,推动全省行业信息化水平。
第五,强化宣传培训工作,做好人才培养和人才贮备。散装水泥宣传工作是散装水泥推广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大宣传力度,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社会对散装水泥推广工作的认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是发展散装水泥重要的、长期性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利用多种方式方法,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教育使散装水泥优越性更加深入人心,使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支持散装水泥发展。继续开展业务、法律培训工作,加快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散装水泥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