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县设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8-04-01 09:30刘永键刘星星
山东纺织经济 2018年7期
关键词:荣昌设区县域

刘永键,刘星星

(1.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 400000;2.新疆财经大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2)

随着城市与区域的交融性发展,都市区化已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形式,其主要目的在于扩宽城市经济发展空间,提高城市化水平。十八大以来,重庆是全国撤县(县级市)设区数量最多的城市。其行政区划调整实践表明,撤县设区是构建合理区域发展格局,统筹空间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荣昌作为城市发展新区之一,2015年撤县设区虽有模式可参但各功能区发展理念、思路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多维度分析设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针对性的进行对策研究尤为重要。

一、撤县设区带来的机遇

随着重庆五大功能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撤县设区在产业集群、产城融合、门户效应方面将对荣昌县域经济带来了机遇。

(一)推进城市发展,增强产业集群效应

撤县设区将释放城市增长潜力,增强重庆五大功能区特别是城市发展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新社区后发展空间规模的扩大,使荣昌传统产业链逐步融入都市区产业链中,促使新知识和技术在产业链上的进一步的整合优化,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对新设区实行“一区三园”的发展模式,并实行“项目服务经理制”,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重点发展“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农副产品深加工、轻工陶瓷及其它类工业”的“4+1”产业体系,使得80余个产业项目顺利推进,对城市发展和增强产业集群效应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促进产城融合、合力拉动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使荣昌担负起国家重要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集聚辐射功能,以更好地引领和促进全市及周边区域加快发展;有利于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打造成渝国家级城市群,建立更加适应重庆发展的行政区划格局。

荣昌所处的城市发展新区是全市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是聚集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人口的增加必然带来城市规模的扩大,城镇化和产业化带来的强大需求,为荣昌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直以来,荣昌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基本保持与产业发展同步的趋势,特别是第二、三产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尤为明显。撤县设区后,产业引导投资基金、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池将进一步保证政府承接优势产业的建立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的规划实施。从而促使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进而拉动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

(三)空间优化、彰显门户效应

撤县设区,使得作为畜牧科技城的荣昌在城市发展新区中被赋予差异化的发展理念和方向。其位于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内,地处四川、重庆两地接壤处,距重庆市区88.5公里,距成都市区246公里的优势地理位置,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承东起西、连接南北独特区位的优势经济位置。撤县设区后,荣昌的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进一步拓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二、撤县设区后面临的挑战

撤县设区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为原有县域经济的模式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挑战。主要体现在资金保障和要素瓶颈两大方面。

(一)资金保障难题

工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资金的大力支持,而2015——2017年全区公共财政收入远低于公共财政支出,超支约45%。资金供给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究其根源不难发现,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是主要制约因素。荣昌政府融资渠道主要是税收、政府性基金收入以及非税收入。相比中国政府融资的六大方式其融资渠道比较单一。

此外,当前荣昌的政府融资平台是由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土地和国有资产划拨以及赋予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权等方式出资组建。其主要承担着诸如城市新区开发、道路和市政设施建设等功能,具有资金投入量大、基本无回报或者收益极少、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等特点的公益类、准公益类项目投融资,呈现高负债率和低收益率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的融资能力以及平台的发展空间。荣昌升区带来的产业集聚效应的增强以及以工业经济为核心、建设“一区三园” 发展模式的“实体经济发展年”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无疑对政府融资提出了更大的难题。

(二)要素瓶颈难题

2014年8月,荣昌政府在《推进工业经济稳增长促发展二十五条措施》中提到强化生产要素保障的四个方面:争取用地指标,保障电力供应,突破天然气瓶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要素方面荣昌面临的主要挑战主要包括:土地要素制约、电力要素制约、科技人才要素三个方面。

土地要素制约。土地要素历来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传统要素之一,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要素的制约作用进一步加强。荣昌征地受上级指标的制约及国家政策对土地征用的限制的双重影响,导致发展中可用土地指标甚少,加之园区建设仍在起步阶段,其范围内的耕地仍未转化为工业用地,导致其县域经济发展受土地要素制约严重。

电力要素制约。从供电量来看,约75%的社会用电量由隶属重庆市电力公司永川供电局的提供,而全区电产量仅占25%。据统计,荣昌区全区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 91153.3 万千瓦时,而全区电产量只有22575.77万千瓦时,中间有着巨大的电量供应缺口。究其原因,从区域和设备上看,基础设施落后,难以实现区域全覆盖,设备故障和线路故障等也会频发,其问题会随着荣昌升区后产业集聚现象的加强变得更加突出。

科技人才资源匮乏。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而作为核心要素的人才更是成为转型的关键要素之一。据调查,截至到2015年,荣昌区重点产业科技人才主要分布在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共拥有博士学历64人,硕士学历151人。而荣昌区内其他相关部门和企业拥有博士学历的仅有1人,拥有硕士学历的仅有29人,重点产业科技人才只占从业人员的6.70%,科技人才总量明显不足。

三、撤县设区后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一)依托本区资源,构建特色产业集群

发展“一地一品”特色产业。着力发展荣昌四宝:折扇、陶器、夏布、荣昌猪,及万灵古镇4A级景区旅游业。发扬工匠精神,整合优化文化、农业产业的各项生产要素,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目的,以用户体验为目标,借助“互联网+”等平台协同产业集群,打造区域特色企业,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进而从内打开市场,带动县域其他产业的发展,积极培育高新科技产业群,重点解决:融资方式、人力资本两大难题。通过大力培育风险性投资,分散市场风险,完善资本市场与投资体制机制,以实现多元化融资方式,最大程度满足高新科技产业对投资的需求;积极参与“2011计划”构建产学研基地,借助区内各所高校的教育资源及企业技术人才资源,着力培养大量的技术创新者,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借力门户效应、增强产城融合

把握荣昌有利的地理和经济位置,融入重庆“五大功能区”战略布局建设,在产业定位布局、城市规划建设、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道路等方面的规划将与重庆主城和周边区进行衔接,进一步提升荣昌社会经济竞争力。并借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和直辖市的政策优势。进一步扩宽本地的折扇、陶器和夏布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和畜牧产业、茶产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空间、规模,立足本地特色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调整城市布局,加快构建“三铁四高”综合交通网络,提升内畅外联能力,并积极推进大内高速公路开展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九永高速延伸至荣昌、成渝铁路扩能改造、重庆铁路二环线等相关大项目,以带动当地旅游业、文化业、商业的发展。

进行产业园区建设,整备产能落后的工业园区,由政府和相关的企业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加大产业结构转型力度,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和发展潜力引进更多的优秀人才和技术,促进产业转向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三)构建多元化筹融资格局

荣昌原有模式为BOT筹资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运用PPP、ABS融资、融资租赁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分散融资风险。同时适当引民营资本进入公共领域,缓解政府融资压力,释放市场活力。

加强市区投融资合作,提高融资能力。具体途径包括:县域内深度协同投融资平台,多方共同出资成建新项目公司或参与产业建设项目,从内突破县域经济发展融资难的瓶颈;县域外协同毗邻都市区产业,招商引资,协同投资公司,激励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国资国企改革方面与市统筹,成为市级的子公司,提升自己的能级和管理水平,并通过重组、参股、行业调整、上市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融资管理能力。

(四)加强基础建设,构建人才培养平台

完善好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承接产业集群项目的基础。针对上述要素制约问题,新设区后应从以下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须加大园区土地征用和整治储备,除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外,还要解放思想敢于储地用地;加强供电设备的缺陷管理,同时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对已有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或者更换,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和配置水平,为电网的持续稳定提供坚实的设备基础;加强人才的引进、培养、规划,积极构建人才培养平台,积极贯彻“引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加入产学研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加强产业技术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奖惩制度,扫除阻碍人才培养后顾之忧。

四、结论

撤县设区为荣昌县域经济发展在产业集聚、产城融合、门户效应方面都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凸显出资金难以保障,要素瓶颈的挑战。基于此,县域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位置,把握机遇,立足本区发展特色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产业集聚、产城融合,推动经济稳定发展;同时应完善自身,解决资金、要素等制约,全面迎接挑战。

猜你喜欢
荣昌设区县域
吕继成:给荣昌陶注入新活力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重庆荣昌:国家级生猪交易市场研发中心8月建成
确保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荣昌大地上开创“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新篇章——专访中共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
人类学视角中的荣昌陶艺——关于荣昌陶艺的田野调查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撤县设区后新建区“村改居”策略研究
对设区城市交通管理立法的思考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的监督路径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