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审美化的必然性及其内驱力

2018-04-01 08:28◇吴
市场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内驱力美的产品

◇吴 翟

我们常说的经济审美化,主要是探析审美是如何在经济运行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研究审美如何在经济运行的生产主体、生产客体和生产对象三者的联系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审美的主观感受越来越多地和功能性产品相结合,并进一步适应和改造其产品功能;审美的艺术气息逐渐倒逼工业产品工艺的进步并与之互相推动;审美带来的感性认知和工业理性完美和谐统一。研究经济的审美化在当下我国经济的重要转型期起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在当今社会,我国经济飞速迅猛发展,相对而言较为落后的审美文化与经济体量的日益庞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矛盾愈来愈突出,经济需要审美,经济审美化成为社会呼吁。

一、经济审美化内驱力的构成

1.审美经济的基本特点是消费者通过体验感觉到美的认知,从而为追寻美的再次体验而不断消费。对美的体验成为文化创意类商品的主要商业切入,客户在体验到美的同时,同其消费心理产生了共鸣,为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或者肯定自己的审美能力愿意付出相应经济代价。而审美经济的内驱力包括:对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的需求,产品是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结合体以及供需关系的平衡。

所谓附加价值就是产品自身价值的附加部分,它包括式样、商标、包装装潢、推销方式以及运输、服务等。附加价值能够使产品本身产生“1+1>2”的社会效应,显著提升产品的内在价值,使与该产品相关的产业能够得到有效整合,进一步提高该行业、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实,商品的附加价值不自今日始,它的存在和发展是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存在及发展相一致的。说得确切一些,它是商品生产及其交换的伴随物,它随着原始社会以物易物、物品产生交换属性而产生。并且,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国际市场,也存在于国内市场,它是商品经济的一大重要特征。由于这些特征,审美经济的发展得到了有效驱动,逐渐为国内外广大专家学者竞相研究关注。

2.感受追寻美(提高审美)的过程已经逐渐渗透到各类文化创意产品的体验和消费中。顾客能够通过对文化创意类产品(诸如影视、动漫、小说、音乐)的审美中身临其境与文学形象感同身受从而触发其深层意识的审美内驱力;参与者在对文学形象的不断体验和模仿中能够获得某种感知美的效用,从而感到愉悦。参与者感受美、审美的过程,未掺杂实用性和经济性,这种基于美的体验,与康德对于审美的判断相吻合,也就是审美是一种无利害关系的愉悦。在当今社会,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审美在文化创意行业的应用以及在其他领域的逐渐普及符合时代潮流。这种无功利性质的对于美的精神需求,愈来愈为参与者所需要和接受,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的有力武器。人们通过购买各类文化创意产品及相关服务,去体验、追寻、捕捉美的存在,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的内心同美产生共鸣,从而较快地提高其自身的审美能力,同时使自身情操得到熏陶和升华,使审美能力大幅提升。事实证明,这种提升个人审美的方式是极为行之有效的。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充分展现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突出员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行业,是文化、知识、网络和技术高度紧密关联的产业。无论是音乐方面的产品、影视作品,还是产品的包装设计、环境的美化设计,都是文化创意者别出心裁的灵感体现。从创意的来源、性质来看,审美产品的创造过程,带有强烈的个体性,具有自由创作的特征,个体有极大的运筹范围,对于审美,他们各自的判断标准、界定方式不一,每个人心中对于审美的尺度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差异。

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当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已经得到基本解决,群众追求美好生活和精神享受,在产品的选择上他们逐渐把目光聚焦于审美,审美已然成为消费行为的内驱力。文化创意类审美产品本质上的商业动机是个体化情感的具体表达,情感在文化创意类产品上得以表现,顾客对产品进行解码,通过对产品的审美去捕捉产品中所寄托的情感,体验情感而达到消费目的。审美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载体是情感的表达,文化创意类产品是其具象体现。情感具有及其深厚的内涵和扩张力,如何挖掘、延续、再创造,在文化创意类产品上编码表达,成了当下经济学者所研究的新课题。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文化创意类产品最终的具象表现将体现在对审美的追求上,这是在产品极度丰富、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增长情况下社会的必然选择,经济必将向审美趋同,经济审美化势不可挡。

二、经济审美化内驱力的运作方式及基本规律

在我国经济审美化进程中,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地区的递减式发展层次极为突出,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东部沿海地区表现得十分显著,人们有足够的精力和物质基础去进行审美和审美创造。东南沿海在其经济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已逐步跨入经济审美化的新时代,而中西部由于其生产力的相对落后,工业制造环境难以匹配和适应产品审美的全新理念要求,其文化创意类产业较难形成规模经济。马克思理论告诉我们一个简洁而深刻的道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个人有了经济基础方才有向审美化迈进的可能。目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化程度急剧提高,经济审美化逐渐成为该地区追捧的主流文化之一,这是一个很好的经验。我们只有及时分析和总结沿海的经济审美化成功经验,用以指导中西部地区文化创意类产业的发展和审美经济的飞跃,才能不断加速我国工业制造业企业从传统的工业经济向新型的审美经济的成功转型,给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审美经济学是美学的艺术与经济学的理性完美结合,不但拓宽了美学的理论范畴,而且促进了审美经济的孕育和发展,即从过去的低附加值的工业经济模式逐渐向高附加值的创新模式转变。该理论将审美与经济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经济健康发展。审美相对而言较为高雅,其持续对情操有熏陶作用,能够消磨经济发展的浮躁和功利,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该理论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将传统与未来相结合,美学同经济学相结合,学科交叉融合创造出最大的效应。通过审美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并将之引入国家的战略发展,能够显著刺激国家经济发展。

三、审美经济学的发展

经济的审美化就是要扩充商业产品和商业体验中与艺术、美学相关的元素。消费不仅仅是物质产品的购买行为,更应该寄托对于艺术、美学的深层渴望,表现出消费者情感的共鸣。美的体验或情感的共鸣应成为某种产品区别于其他同质产品的显著特征和核心竞争力。产品应以其文化特性满足其追捧者的口味或喜好(审美)。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中,产品的审美体验逐渐占据了愈来愈重要的地位。产品的审美体验在为经济发展所推动的同时,也不断助力经济的持续发展。审美的经济化同经济的审美化相辅相成,互相发展,互相推动、融合、促进。这种经济形态的新特征被经济学者称之为“大审美经济形态”。它打破了人们对经济发展中关于农业经济和初级工业经济的固有认知,是一种对传统经济模式理论的超越。“大审美经济”就是超越传统经济的以产品的实用功能和一般服务为重心,代之以实用与审美,产品与体验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经济发展形态。这种“大审美经济形态”逐渐为广大专家、学者所接受,“大审美经济形态”的理论目前已日趋成熟,在城市治理和企业发展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核心战略作用,为其注入审美机制,促进有序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审美也必将走上全球化发展道路,经济审美化必将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也必将在不久的将来迎来井喷式的发展。审美是有血有肉的,是切切实实存在的,它表现在我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为我们的提高发展提供养分土壤。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谓的超越物质的精神上的享受,即是一种审美的外在表现,而精神享受所付出的物质成本及非物质成本(如时间等),都是经济的,表现出特有的经济属性。这种超越物质的精神享受的推动与普及,代表着经济审美化的发展趋势。经济的审美化将带给人们超越物质的感性体验和精神层面的心灵愉悦,这种感性的体验与愉悦(审美)也会持续推动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玲.“生态经济人”构建略论[J].改革与战略.2014(06).

[2]白艳霞.《经济审美化研究》在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J].艺术百家,2011(02).

[3]姜奇平.经济审美化的内在动因[N].光明日报,2005-06-23.

猜你喜欢
内驱力美的产品
唤醒内驱力,让孩子拥有“自推”的力量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