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梦瑶
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速度迅速,跨国公司作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载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已逐渐超过国际贸易,在国际市场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也越来越普遍,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力度的差距逐渐缩小。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新兴经济体,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不容小觑,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从2002年的世界第26位发展到2008年的第12位。在经过了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飞速发展,截至2015年,我国以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456.7亿美元的数字跃居全球第2位,创下历史最高水平。虽然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前景比较乐观,对外直接投资额增长迅速,但是,投资环境日趋复杂,为企业跨国投资带来较大的挑战,区位选择对于跨国投资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
我国在2003~2013年的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趋势整体变化不大,但是也有细微的变化。总的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投资覆盖率最高的地区在亚洲,其次是对拉美的投资,中国对拉美地区的投资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中国对欧洲国家的投资明显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在欧洲地区,我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英国、德国、俄罗斯等,对北美洲地区的投资则主要集中在加拿大和美国,对大洋洲的投资则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688.1亿美元,截止到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净额猛增至1456.7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2.3%。虽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远远超出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由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时间较晚,在投资活动方面积累的经验教训较少,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2015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4274.8亿元,却仅占美国存量的9.4%,英国的24.5%,日本的44.1%。
虽然我国对外投资的国家分布广泛,但是行业集聚度较高,截至2015年末,中国13000多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跨国企业16000家,这些企业遍布全球共17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广泛,九成的投资流向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和制造业。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大多分布在发展中国家,比如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然而增量却集中在欧洲等发达国家。据统计,2015年,我国对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投资分别达到448.9亿美元和105.4亿美元,占比分别为65.3%和15.3%。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来看,近些年来我国对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投资势头不减,但是基本保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对于欧洲等发达国家的投资却一直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邓宁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里提出,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前提是东道国必须有特定的区位优势,使企业可以降低成本以获取比国内市场更为丰厚的利润。相关的基础设施、劳动力成本、税收优惠、市场规模、生产专业化等都可以视为区位特定优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位优势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区位优势表现为劳动力水平高、发达的科学技术、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稳定的政治环境、经济自由度高、完善的法律制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区位优势包括廉价的劳动力和丰裕的自然资源、政府的优惠政策以及潜力较大的市场等。根据目前理论界的研究结果,本文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时会遇到与本国截然不同的商业环境,复杂的商业环境使商业活动变得更加充满不确定性,跨国公司只有具有足够的垄断优势才能克服自身的劣势获得投资回报。这种垄断优势分为三种,分别是:绝对的垄断优势、所有权优势和比较优势,第三种优势更常见。
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跨国企业的区位选择。根据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我国存在一些处于比较劣势的企业,这些企业在国内已经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但是如果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把这些行业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去,其结果不仅可以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国内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而且还有利于东道国产业的调整。与此同时,一些技术水平高、规模较大的国际型企业通过学习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吸收全世界的先进人才,脱去“中国制造”的帽子,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得了先进技术和技术创新(何小芬,2011)。跨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时,自然资源禀赋也是重要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之一。东道国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不同国家在自然资源上的差异使得采矿和加工贸易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时,生产成本因素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选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劳动力成本在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关键因素。根据邓宁的国家生产折衷理论,制造商将会利用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利润,其中劳动力成本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区位因素。跨国企业总是从自己地理或者心理距离较近的国家开始国际化进程,因此地理距离因素也是影响区位选择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一般来说,地理距离越大,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动性越小;反之,地理距离越小,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动性越大。在当今世界经济和投资发展进程中,交通运输、信息通信、水电供应等基础设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波特在“钻石理论”中指出,东道国的基础设施状况已经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条件。健全的基础设施会尽可能地减少经济活动成本,从而充分满足跨国生产、经营的需求。
决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就是东道国的经济规模和市场潜力。较大的市场规模会使企业普遍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导致规模经济,使所有企业都能降低成本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企业必须考虑投资目标国家的市场潜力和市场规模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所以,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一般选取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区域内或区域间的国家签署书面文件,逐步取消关税或者非关税壁垒,实现区域间货物或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进行要素的合理分配,进而协调产业、财政政策,以使各国获得经济发展。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不受限制的自由贸易可以使各国专门生产其最有效率的商品和劳务。国际直接投资能够向东道国转移技术、营销和管理方面的知识。经济理论证明自由贸易和投资是一种正和博弈,所有的参与国都将获益。
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受到东道国产业发展布局和主导产业集聚的影响。如日本的造船业、德国的汽车业、美国的信息产业等行业均处于世界相关行业的直接投资领域的长期领导地位,对相关企业的直接投资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因为集群投资的独特优势,中小企业更加重视东道国的产业集群效应。但是另一方面,产业集群给中小企业也带来了竞争压力,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中小企业也可以从跨国企业那里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跨国经营可以显著降低劳动力、运输、信息成本。东道国的政治制度影响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国更容易是那些具有明确的政策环境的国家。邓宁提出,在同等条件下,外国投资者更加偏爱具备良好的制度环境的国家。只有东道国政局稳定,企业员工的安全得到充分的保障时,企业才会考虑对该国进行投资。
首先,加大对资源丰裕国家的投资,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投资这些国家可以填补我国的稀缺资源缺口,并且获得低成本的资源供给,通过大量的资源供给进而促进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次,加大对发达国家周边或者与发达国家关系密切的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尽管发达国家是我国投资的主要对象,但其对我国的出口设置了复杂的技术和环境等贸易壁垒,极大地阻碍了我国产品的出口,影响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最后,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也同样不可忽视。发达国家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丰富的资本资源,我国企业可以通过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借鉴国外经验,或者通过并购、建立战略联盟等形式绕开技术壁垒,利用反向技术外溢效应等方式促进本国产业结构升级。
首先,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尽快建立对外直接投资管理制度。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对外国直接投资管理和发达国家建立完整统一的做法并不可行。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保持相对独立的同时,通过管理部门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信息交流,实现功能互补。其次,消除中国外汇制度下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差别待遇。只要投资项目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中国的外汇管理应该以对外直接投资项目为基础,而不是以投资的所有权性质供给外汇,从而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最后,充分发挥外商组织和海外华侨华人的作用。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刻理解有关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必要信息,为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政府还可以成立专门的机构,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以及风险缓解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安全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康康.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6.
[2]王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J].社会科学家,2011(09).
[3]吴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