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现状研究

2018-04-01 04:34郭秀梅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动漫青少年日本

郭秀梅,陈 茜

(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0)

20世纪80年代,《变形金刚》《米老鼠与唐老鸭》《铁臂阿童木》《蓝精灵》《聪明的一休》等大量国外商业动画片被引进中国,这些动画以其生动的人物造型、有趣的故事情节、精良的制作技术迅速吸引中国青少年的眼球,从此中国青少年开始进入一个动漫时代。之后随着视觉文化的逐步强势,“读图时代”开始主宰平民的阅读领域,这个领域的不断扩大,把日本动漫推上中国动漫市场的首席。有调查显示,在我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我国原创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1]由此可见日本动漫作品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力之大。

为此,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分别从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价值影响、文化影响、心理影响、职业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探究,以期探寻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成长的利弊得失。如在价值观影响上,李霄、仪建红在文章《日本动漫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中分析认为,在青少年追求身份认同的过程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联系纽带:社会与同伴关系。而日本动漫中出现的诸如“自我”、“认可”、“友谊”、“梦想”这样强烈的价值观念正是迎合青少年所期望的对自我身份的认同。(1)在职业影响上,吴新兰在《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未来职业的影响》一文中指出,青少年正处于职业规划和职业定型期,日本动漫文化从动漫创作、语言学、网络文学、表演文化等多个方面影响中国青少年职业规划方向。(2)本文则通过分析日本动漫的内容、构成、特色,结合中国国情全方位阐述日本动漫在中国青少年中风靡的原因,从利弊两方面客观分析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并从社会、学校、家庭多角度提出防范日本动漫负面影响的具体应对策略。

一、日本动漫在中国青少年中风靡的原因

(一)日本动漫具有中国文化元素

从历史上看,日本文化长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人的思维习惯、表达方式有着东方人传统的内敛与细腻,动漫作品在故事情节叙述及情感表达上更能使中国读者、观众产生共鸣。在制作手法上,中国传统文化为日本动漫提供了灵感。日本动漫处于探索期时,日本动画界“怪人”大藤信郎把在中国流传数千年的皮影戏和日本独有的千代纸结合起来绘制动画,并摄制完成日本首部获得国际大奖的动画片——彩色动画片《鲸鱼》。在取材内容上,许多日本动漫作品都包含中国文化元素。比如《龙珠》的主角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孙悟空;《圣斗士》的主角之一紫龙在中国修行;《中华小当家》讲的是中国人的故事,等等。日本动漫中蕴含中国文化元素极易引发中国青少年的兴趣和文化认同,这也正是日本动漫席卷中国青少年一代的内在成因。

(二)日本动漫具有独特的外在魅力

在人物形象设计及性格设定上,日本动漫角色被赋予特定的“萌属性”构成要素,符合当代中国青少年的审美价值观。“萌”这一词汇起源于日语的“萌え”。“萌”用于动漫中时,与日语本义(草、嫩芽等的生长)相偏离,用来表示对特定角色、要素等的喜爱。[2]188具体如身材比例,双马尾、猫耳、女仆装等外形服装要素,以及可爱、傲娇、腹黑等性格要素。与此相应,“xx控”这一着迷于某一要素的同好群体也在中国社会中得以产生与发展。与角色形象大多单调幼稚的中国动漫相比,日本动漫中种类丰富的萌属性要素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投其所好。在音声处理上,OP、ED、BGM、角色歌等动漫音乐的曲风及歌词内容契合动漫主题,并通过适时进行音乐重复或在关键时刻插入OP、ED的方式,烘托作品整体氛围,营造临场感,引发观看者情感共鸣。除音乐之外,声优(即配音演员)的声音表现也是日本动漫的一大魅力之处。日本声优大多经过声优专门学校的严格培训,其多变的音色、丰富的语音语调使动漫角色更加生动丰满的同时,也带给观众听觉的享受。可以说,日本动漫靠角色的独特设定抓住中国青少年的眼球,用专业的音声表现征服中国青少年的耳朵。在作品内容表现上,优秀的日本动漫往往拥有庞大复杂的世界观和细致的人物设定,一部作品便是一个由作者亲手创造的小型社会甚至国家。如魔法类动漫《妖精的尾巴》的作者便为该作品设计了各个国家及其专有的文字、货币、战斗系统等,一个架空的魔法大陆瞬间跃然纸上。同时,作品内容也在紧贴其世界观大背景的前提下宣扬与现实社会相符的价值观,阐述作者对人生、世界的种种疑问与思考,使作品不仅仅只是作为停留在娱乐大众这一基础层面的商业产品,而是力求挖掘作品深度,为其赋予一定的哲学性与现实意义。在题材上,日本动漫形式丰富多样,选择性强。既有体育竞技、战斗探险等热血、正能量的类别,也有魔幻、超能力、未来世界等超现实题材。同时因其有年龄分级制度的保障,暴力血腥、同性恋等中国动漫鲜少涉及的主题也并不避讳。日本动漫题材来源广泛,除原创之外,基于小说、游戏、绘本、儿童文学等的改编与二次创作也是动漫制作的常见模式,其广泛的涉猎范围使其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三)日本动漫迎合了中国青少年的心理需求

青少年思想宽泛,思维活跃,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和幻想,乐于发挥自身特色和价值,且具有探寻自我定位的心理倾向。日本动漫抓住了青少年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情节设计上努力去迎合其心理需求。始终人气高涨的少年动漫与少女动漫这两大类别便是其迎合青少年心理需求策略获取成功的最好证明。总结各类少年动漫与少女动漫即可发现,其故事构成大同小异,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模板:一是主角成长记。即最初资质平平的主角通过接受种种挑战,克服困难,磨炼自己,最终获得成功的青少年成长故事,常出现在探险类、体育竞技类等热血少年动漫中,代表作品有《灌篮高手》《火影忍者》等。二是拯救世界的英雄勇武传。即在末世背景或邪恶势力的支配下,才智过人,胸怀抱负的主角企图改变现世规则,创造理想新世界的悲壮奋斗史,常出现在超能力类、魔幻类动漫中,如《死亡笔记》《CODE GEASS反叛的鲁路修》等。面向少女的动漫作品则常常采用王子与灰姑娘式的经典恋爱模式,男女主角身份地位和性格上的反差以及童话故事般的浪漫情节是其主要魅力点,常出现在校园类、青春类动漫中,经典作品有《花样男子》《会长是女仆》等。此几类动漫作品通过对角色和故事背景的巧妙设计,使故事内容处于虚幻与现实的微妙平衡点,增强了青少年角色带入感的同时也满足了其发挥、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可以说,日本动漫给青少年们编织了一场在幻想中又隐藏着一丝可能性的华丽青春梦,很难不令人心生向往。

(四)中国缺乏精品动漫

中国动漫重制作轻故事的现象还很多,不耐烦于讨论故事的合理性,[3]疏于人物刻画和对主题广度深度的拓展,内容上缺乏创意且说教意识强。除此之外,因长期对青少年这一主要动漫受众群体的忽视和缺乏影片年龄分级制度,中国动漫的题材和受众面狭窄,角色形象和作品内容低龄化倾向严重,不符合青少年味口,以致于不能精准挖掘市场。中国动漫在这些方面与日本动漫的差距在短时期内难以超越,罕有令广大青少年赞赏之作。

(五)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加快了日本动漫的传播速度

随着电视、网络、智能手机等高科技产品的广泛使用,动漫网站、动漫论坛、字幕组等公众载体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打开了中国青少年接触日本动漫作品的通道。同时线下动漫产品专营店、动漫展览会等相关组织、活动则使虚拟的二次元世界延伸到现实社会,形成完整的实体产业链。线上线下的完美融合提供了宽广的互动平台,有利于广大动漫爱好者之间的情报交流和共享,扩展了信息网的同时也能不断吸引新粉丝的加入,从而加快了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速度。这些则构成了日本动漫席卷中国青少年一代的外在条件。

二、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影响利弊的分析

(一)观看优质日本动漫作品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拓宽中国青少年视野,协助其规划职业方向

日本动漫题材丰富,常常通过作品体现出作者的思想理念体系,而不似中国动漫中一眼就能看穿人物好坏的直白式表达,更能引发青少年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青少年在观赏动漫影片的同时,无意中学习了历史、科技、情感、语言等方面的知识,并可能进一步激发对相关知识学习的兴趣,甚至成为其终生的职业方向。特别是近年来,因热爱日本动漫而报考日语专业或动漫设计专业,并最终从事相关职业的例子屡见不鲜。

2.有助于培养中国青少年的开拓进取精神

许多日本动漫作品崇尚励志坚韧、意志坚强的精神,从我国动漫网站点击率来看,位居高榜的是《海贼王》《圣斗士星矢》《灌篮高手》《火影忍者》等精品动漫,这些动漫将坚忍不拔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剧中角色倡导团队合作,协调一致,为了团队和自我的理想而奋斗不息,主人公多能克服艰难险阻,为了梦想自强不息,最终取得成功。[4]64观看这样的作品,对培养青少年的开拓进取精神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有助于中国青少年减压释压、娱乐身心

中国家长大多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情节,在巨大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面前,为了让子女将来有一个好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大多数家长更多采取的是抓早抓好子女教育,争夺有限的优质教学资源,以致大部分中国青少年学业繁重,心理负担更重。为了减压释压,部分青少年加入到动漫爱好者的队伍中来。从多种社会调查数据来看,在动漫迷大军中,中学生的阵容最为庞大,特别是初中学生人数更多,他们是动漫读物最忠实也最基础的消费群。中学生在沉重的学业压力之下,喜欢以轻松搞笑、具有幽默感的动漫画(如《蜡笔小新》)和有积极向上意义的动漫画(如《灌篮高手》)作为调节剂,放松心神,调节身心。

(二)部分劣质日本动漫作品的弊害

1.暴力凶杀场景影响中国青少年的价值取向

据日本一家社会调查报告显示,日本动漫中量充斥着暴力场景。其中在正片(正式播放,没有片首和片尾的情节)播放中暴力镜头占有率为13.8%;暴力镜头持续时间平均为3分钟,镜头间隔时间为9分18秒每次,[4]64如《寒蝉鸣泣之时》《寄生兽》《东京食尸鬼》等动漫中,流血断肢、吞噬人体等暴力血腥画面和猎奇的杀人手法不计其数。青少年在观看此类动漫时,轻则导致生理上的不适和心理上的抑郁感,重则助长青少年的暴躁情绪,使其形成崇尚暴力,轻视生命等错误思想观念,进而引发极端行为。色情元素在日本动漫中占的比例也非常大,我国在引进日本动漫时,对其中的暴力色情元素进行了删减,但仍有一些不法商贩进行售卖。[4]64作为动漫的主要受众群体,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大多心理浮躁冲动,且还未形成完备的分辨能力和清晰的价值取向,极易受到此类动漫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和煽动。

2.内容低劣的动漫作品易把中国青少年引入歧途

日本动漫作品精品很多,但也良莠不齐。有些内容缺乏、画技低劣的作品,为追求最大的商业利益,常常花样翻新,打着前卫时尚的幌子,吸引青少年追逐。例如有的动漫作品突出反映人物的不良行为和叛逆性格,极易被正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接受甚至模仿;有的号称“前卫时尚”,把漫画做成小巧灵便,便于携带的“口袋型”,导致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沉迷漫画,荒废学业;有的利用少男少女充满好奇的懵懂之心,用“色情诱人”的动漫人物图像吸引青少年,把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学生引入歧途,荒废了奋发进取的大好时光,如此等等。

3.沉迷动漫易导致中国青少年个人性格走向偏差

现如今,大多数青少年都是家庭独生子女,在城市中独生子女占比更大,在极度缺乏玩伴的情况下,青少年会感到孤独和寂寞。[5]动漫的出现占据了青少年的世界,成为青少年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适量观看动漫作品会起到一定积极正面作用,但如果过量观看甚至过度沉迷,无疑就会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轻者沉迷于虚拟世界,自得其乐,不敢正视现实社会中的困难与矛盾,与同龄人交流越来越少,社交能力降低,性格变得孤僻、自傲,自我封闭;重者痴迷动漫成瘾,分不清现实与虚拟,个人的喜怒哀乐被动漫角色的喜怒哀乐所左右,甚至因为动漫角色的死亡而产生轻生的念头。

三、防范化解日本动漫作品负面影响的对策

(一)注重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防止青少年误入歧途

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一方面,日本动漫以其独特的魅力对青少年的价值观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青少年对动漫的强烈认同感,使得青少年在模仿动漫角色的同时,思想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在社会价值观念中,青少年价值观念具有超前性和先导性。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知识的能力比一般社会人士强,是青年中最富于理性思维的群体;但青少年群体思维也存在不够成熟、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对很多问题缺乏判断力的弊端,[6]这就需要我国家庭、学校和大众传媒,在青少年长期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引导帮助广大青少年形成科学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庭要发挥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第一载体的作用,学校要发挥社会主流文化主渠道作用,大众传媒要发挥外来文化把关者的作用。

(二)营造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良好的德育环境

举办中华经典诵读、诗词大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文化艺术节、体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增强活动的互动性,提升活动的趣味性,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充实青少年业余生活,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在青少年脑海里确立和稳固,让青少年在参与活动中体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现实生活的乐趣,明白现实的乐趣远远大于动漫,并且是动漫无法替代的。对于动漫文化,采取“扬”与“抑”相结合的方法,“扬”动漫所长,把动漫中的积极因素融入校园文化;“抑”动漫之弊,坚决拒绝和反对动漫中的不健康内容,让学生学会对动漫信息进行辨析、筛选、扬弃、消化和吸收。

(三)转变对青少年的教育理念,培育科学的价值评价体系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然而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教育子女的家长并无几人。大多数家长拥有子女成龙成凤的强烈愿望,实际却对子女的兴趣、特长并不了解,只知道给子女加担子、压任务、要成绩,使子女负担沉重,身心俱疲,不愿与家长沟通,自我封闭或一头扎进动漫提供的虚拟幻境中。要改变动漫带来的负面影响,家长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分析子女的优势与特长,因材施教教育子女长大成人。家庭教育宜采取家长与子女的互动式教育,杜绝灌输式、散养式教育。对喜欢看动漫的子女,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抽时间陪伴,与子女一起欣赏动漫带来的乐趣,交流观看动漫的收获与心得,引导子女从动漫中收获正能量;鼓励子女自我安排学习、娱乐、交际、业余活动等项目时间,调整处理好多种活动的密度与节奏,增强子女的成就感。对于沉迷动漫的学生,家庭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对个别极端有轻生念头的学生,不能等闲视之,必要时找专业心理咨询机构进行辅导。

(四)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制作中国精品动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与“魂”,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综合性、包容性、天下情怀等。[7]今天,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挖掘出来、展示出来,并采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承下去,是每一位中国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每一位精神文明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文化工作者,甚至每一位家长,既要深刻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旨要义,又要结合中国青少年成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举办让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开发符合青少年需求的文化产品。尤其要重视被广大青少年所喜爱的动漫作品的制作,不断总结中国动漫《秦时明月》《魁拔》《大圣归来》等作品的成功经验,借鉴日本动漫剧本创意与制作等方面的特长,努力打造中国动漫精品力作,推出一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为背景,内容丰富、形式灵活、表现手法各异的动漫精品,增强中国动漫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增强文化自信,纠正青少年中存在的动漫作品以洋为美、以洋为荣认识上的偏差,化有形为无形,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展现给青少年,让青少年在欣赏中受益,在快乐中成长。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为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提供机会,拓宽途径。在这一积极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作为日本代表文化之一的日本动漫在中国青少年一代中的渗透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面对这一趋势,既不能视日本动漫为毒害中国青少年的洗脑工具而一味排斥,更不能不加以辨别其中的糟粕就全盘接受。以客观理性的思维方式正视其文化价值,引进健康积极的动漫作品,以扬弃的方法论取其精华,为国产动漫的发展提供经验,同时发挥家庭、学校和大众媒体的作用,注重对中国青少年动漫爱好者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才是当今时代对待日本动漫应有的态度。

注释:

(1)李霄,仪建红.日本动漫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J].人民论坛,2011(17).

(2)吴新兰.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未来职业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参考文献:

[1]李舫,刘阳.六问中国文化产业——专访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N].人民日报,2009-10-28.

[2]小山昌宏,須川亜紀子.アニメ研究入門——アニメを究める9つのツボ[M].現代書館,2014.

[3]李蕾.中国动漫差距在哪里[N].光明日报,2013-05-07.

[4]王璐.利与弊:反思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3(12).

[5]于登舟.动漫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研究[J].北方文学,2017(06).

[6]李霄,仪建红.日本动漫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J].人民论坛,2011(17).

[7]陈秉公.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N].人民日报,2017-11-29.

猜你喜欢
动漫青少年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青少年发明家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开口笑
锋绘动漫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