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继文
(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临汾 041004)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是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立德树人,师德为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充分认识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因势而动,顺势而为,着力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立德是教育的灵魂,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这就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原来更多注重“才”转为首要关注“德”。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高校是社会主义高校,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地本质要求我们的“德”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一种德,既包含个人的德,也包含着国家层面的德和社会层面的德。从根本上讲,立德树人“要立的是大德、是公德、是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之德。”[2]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建设这项工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就对高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价值与非主流价值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态势,加之当前的大学生大多成长于互联网时代,是虚拟时空的第一代“原住民,如何要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是一项重大的时代课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力量,是每一位高校教师应尽的责任。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每一位高校教师都要充分认识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做立德的表率、树人的典范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忽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为此,作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高校教师寄予殷切希望的同时也指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每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高校教师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自觉把个人发展融入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之中,积极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践行者,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杰出英才。
我国的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今天的大学生将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而广大高校教师就是打造这支“梦之队”的筑梦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否可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1]“两个坚强阵地”的论断从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高度指明了党对高校领导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教师的第一素质,关系到教师能否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做高校教师的思想工作,如何最大限度把高校教师凝聚在党的旗帜下,这是一个新的时代课题。当前,在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师队伍呈现出人员构成多元、个体意识显著增强、利益诉求和政治诉求相互交织等新的特点。虽然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状况总体良好,现实中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高校教师由于对党史国史和基本国情了解不深,加之在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下,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迷茫、价值观念扭曲、社会责任感不强等现象,甚至出现了极少数人与党和政府疏远疏离的倾向。因此,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刻不容缓,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必须牢牢掌握。各高校党委要坚持教育管理和纪律约束“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对一些违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违反宪法和法律、甚者煽动国家分裂和民族团结的言行,必须依法依规严肃处理。高校要严格落实“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政治要求,对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行为敢于亮剑。
对高校教师而言,要自觉做到“政治充电”。“政治充电”就是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高校教育工作的讲话精神,通过学习讲话精神和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切实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认识,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用好课堂讲坛,以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可以看到,在部分高校中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认为政治学习只是文科教师,甚至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师的事情,其他学科的教师则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些人的错误认识加上一些高校党委重视不够,直接导致教师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淡漠,“吃着共产党的饭砸着共产党的锅”、口无遮拦、毫无底线的“人物”屡屡出现。
对高校党委而言,要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建立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制度,把岗前培训和定时在职培训相结合,在职称评定、干部选用、年度考核中强调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首要标准,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工作大网来助力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层面的问题,其中“最大问题,也是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是一些领导干部、教师思想严重西化、理想信念动摇等问题长期存在所导致的领导权、话语权旁落问题。”[3]一些高校教师,包括一些高校的领导干部长期以来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无足轻重的工作,在他们眼中抓思想政治工作远不及抓科研见效快,因此对思想政治工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工作起来不主动,方法上面不创新,结果是导致在部分高校中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旁落,理想信念动摇,思想观念西化,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大行其道。与此形成强烈相对的是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思想政治理论被忽视,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被轻视,所有这些无一不严重地影响着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削弱着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的地位。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实事求是看待问题,客观理性分析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并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与其他专业的教师相比,思政课教师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意识形态教育“领头羊”的作用,他们既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又肩负着捍卫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使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主导者和意识形态建设的中坚力量。然而在现实中,这支队伍的建设情况并不乐观。当前高校中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对教师队伍重视程度不够、思政课教师工作量太大、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机制等等。有调查显示,高校思政课的经费投入不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薄弱等问题普遍存在,所有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各高校应该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积极引进专业的优秀人才,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和管理制度,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高校要对现有的思政课教师要进行专门的培养,如提供外出考察、参加学术会议和进修学习等提升机会,不但可以开阔眼界,还可以提升教师们的专业能力,使他们对党和国家最新的理论成果、大政方针能及时获取并传授给学生。同时要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的建设,努力培养出一批思想过硬、理论扎实的核心教师力量。[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1]就高校而言,就是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树立“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的大局观念,构建校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协调,学生工作部(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多方参与,各级学院党组织协作联动、干部教师全员参入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
校党委要高度重视、靠前指挥,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为思想政治工作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做好保障。宣传部是学校党委领导下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管部门,要紧密结合国家改革发展的最新形势,把理论武装、宣传舆论导向、形势政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合理效应。加强部门自身建设,注重理论学习,提升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增强大思政的意识。学生工作部(处)、团委等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责,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在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充分组织好每年的“三下乡”活动,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省情、体察民情,在实践中奉献爱心、服务基层、增长才干、磨炼意志,深切感受十八大以来改革发展的新面貌、新成就。各学院党组织要紧密结合本学院教学、科研和管理实际,做好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营造全员育人的思政工作氛围。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校园文化阵地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是阵地建设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校园网、校报、广播台、校园电视台等等都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得力武器,而微信微博、QQ群等新媒体及学生社团都是学生自主性很强的思政工作载体,高校教师要把好关、选好题,真正让这些平台发挥思想引导、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总之,“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需要坚定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自信,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更需要一批一批的高校教师勤勉工作、奋发有为,唯有如此才能开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谱写教书育人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