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璐
(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 450046;2.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48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反映在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一的经济领域,就是要坚持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的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党成功地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思想是新时代统领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强调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我们要提前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在此基础上,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于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阶段。根据国际经验,这个阶段会出现更多更复杂的问题,各种矛盾会集中爆发。我国既面临着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同时也面临着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重大风险当前,加之世界经济复苏低迷、我国处在“三期叠加”的特定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发展面临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不断发展,是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分不开的,是我们党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结果。邓小平曾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3]这一论述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江泽民指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经过艰辛探索而取得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改革成果,是我们党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个崭新的创造性发展。”[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论断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成果,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仍然需要坚持党对经济中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党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的发展理念为解决我国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推进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把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没有有效实现社会主义本质所要求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我国还存在有特定困难的特定人群,其中包括一千八百万左右的城镇低保人口,一亿三千万多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两亿多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上千万在特大城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等其他常住人口,九百多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口。[6]
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领导经济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求我们应当重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现阶段面临的一些问题,与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历史阶段有重要关系,也与对市场规律把握不够,还不能够很好驾驭市场经济有关。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深化改革,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同时,还应当把解决分配不公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花大力气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总量上,还应当体现在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和谐发展。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贯彻新的发展理念,使我国经济发展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7]而要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等一系列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巨大挑战。通过市场自发配置人力、物力、资源也可以实现结构调整,但这却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实现。因此,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更长远时期的发展要求,需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2012年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就指出,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在之后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他反复强调经济结构调整对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意义:“如果不注重转方式调结构,不仅会丧失窗口期的宝贵机遇,而且会耗尽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下来的宝贵资源。”[8]面对诸多结构性变化,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三期叠加”的重大判断,随后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强调要把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作为作为贯穿“十三五”时期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既把握了当前世界经济结构正发生深刻调整的大背景,又洞悉了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经济增长动力加快转换,从而推动我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国家统计局2018年2月28日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27122亿元,比上年增长6.9%。[9]这是自2012年以来GDP增速首次上涨,说明在我国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体制,其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矛盾,而作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处在发展和完善的阶段,必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伴随着各类风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有效防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特别是能够对经济发展带来破坏性影响的金融风险。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曾经发生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两次世界性金融危机。在应对这两次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们党积累了经验,把握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为新时代更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打下了基础。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之所以没有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的直接冲击,是因为从1993年党就加强了宏观调控,控制了房地产和开发区的过热发展态势,从而在危机爆发之前应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为抵御危机创造了条件。[10]罗伯特·劳伦斯·库恩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改革发展有赖于两件大事:其一,确立了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其二,面对90年代中期经济过热的局面,在国家宏观调控方面成功实施了‘软着陆’。”[11]从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影响来看,2008年的危机带来的后果要更为严重和深远。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逐步显露出来,特别是在总量综合平衡、环境资源保护以及社会公平分配上引发的问题,其自身是无法解决的。[12]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状况下,随着经济增速下调,一些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被掩盖的矛盾和风险逐步显性化。在技术变革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国际市场增长放缓同时发生的情况下,相当部分生产能力达到峰值,许多生产能力无法在市场实现,再加上社会生产成本上升,导致实体经济边际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率下降,进而导致大量资金流向虚拟经济,使资产泡沫膨胀,金融风险逐步显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8年4月2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均强调了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意义,并研究制定了打好这一攻坚战的具体思路和举措。可以说,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技术层面的应对措施,体现了党在把握经济规律基础上对经济发展形势的预见性和政策的前瞻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复苏乏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同时也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对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要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党领导经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主要的决定性的反作用。政治权力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可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需要运用政治权力来推动经济的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社会主义国家应当把组织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看成是国家政权活动的一个主要领域,这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13]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有利于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引领和推进改革,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高质量发展。随着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制度日益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党中央形成了每季度分析研究经济形势的制度,同时定期研究部署重大战略问题,对推动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就是要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发挥这一政治制度的优势,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确保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应当体现在能够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还应当能够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共同富裕。而要实现这一价值目标,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我国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借改革的名义,鼓吹私有化,削弱甚至取消公有制的倾向。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数量已经占到市场主体的百分之九十左右,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百分之六十。[15]如此庞大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数量和产值无疑会对国内的政治生态产生不小的影响。诚然,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体现在质量和控制力上,但是也应当保持相当的数量,在当前公有制经济主体和产值的比重都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也对我们党在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现共同富裕提出了挑战。
第二,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人们产生不同的思想和文化,思想文化建设虽然决定于经济基础,但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在市场经济发生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交换原则冲击着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程度相比,精神文明建设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人们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特别是国内出现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国家虚无主义思潮。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依靠法治、另一方面要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地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为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高质量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密不可分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两只手”高效协同要靠党的坚强领导。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领导,主要是通过政府发挥指导、协同功能。“在我国,党的坚强有力领导是政府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16]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大大增加了政治领域市场化的倾向,市场中的经济利益集团对政治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党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更加繁重和紧迫。因此,全面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领导的先进性。实践中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清除各种政治利益集团,确保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防范和清除非法利益关系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影响。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17]坚持党的领导,可以实现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相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表明,宏观调控越完善和越健全,市场经济运行就越顺利、越健康。随着中国经济向分工日益精细、形态更加高级阶段发展,对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领导下的宏观调控应当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的宏观调控体系,使宏观调控适应市场化进程;不断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殊规律的能力,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实际工作中要全面提高领导干部领导经济工作专业化水平。
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统一领导,需要正确判断经济形势,理论上做出创新性概括、政策上做出前瞻性安排。同时,进一步做好经济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重点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重大机遇。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需要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
在以世界眼光找准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的同时,发挥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美国政府将在未来7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电讯零部件产品,致使中兴公司的主要经营活动无法进行。虽然通过中国政府在中美贸易磋商过程中的努力,目前美国商务部已经就解除对中兴公司的销售禁令,通报了美国国会。这意味着中兴公司渡过了此次危机,但是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支付高达13亿美元的罚款、购买更多的产品,更换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加上2017中兴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应支付的11.9亿美元罚款,可谓损失惨重。中兴公司的芯片都来自美国,一旦美国实施制裁,公司运营必然陷入瘫痪。此次中兴集团被制裁事件,凸显了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薄弱环节,以及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现代高科技的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多部门参与,单靠市场的力量很难实现突破,关键技术的研发需要国家的宏观政策引导并加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