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雪燕
近年来,劳动争议纠纷呈现出频发、复杂的态势。面对这一态势,积极探索纠纷解决机制,改善劳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
成都市金堂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通过整理近几年劳动争议案件,梳理分析基层劳动争议纠纷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常见的问题,探索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劳动争议的对策建议。
劳动纠纷波幅大且逐年上升。据统计显示,2011年金堂县仲裁委受理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仅为240件,2015年上升为366件,2018年截至8月10日已达568件。从接待用人单位、劳动者来访咨询来看,每年可达到6500余人次。在案件总量居高不下的同时,案件诉求与过去相比也更加复杂,处理难度越来越大。
劳动纠纷类型较为集中。近两年来,劳动争议案件诉求类型主要集中在确认劳动关系、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待遇赔偿纠纷、经济补偿、社会保险等方面。其中,追索劳动报酬方面占案件总量的65%,工伤待遇赔偿纠纷占20%,确认劳动关系案件约占15%。
争议案件调解率低、上诉率高。劳动争议纠纷牵扯法律问题、社会问题及经济问题,涉诉的用人单位组织结构复杂范围广泛,牵扯的劳动者数量庞大,社会的不利影响力加大。例如,今年发生的3起劳动纠纷,涉案劳动者高达300余人,矛盾激烈,调解难度大。在判决案件当中,出现有一方或双方提出上诉的情况后,会引发更多劳动者提出同样要求,用人单位难以承受其经济后果,从而出现过度诉讼以及用人单位试图利用司法周期拖延时间的恶劣后果。
一是企业转型引发劳资双方纠纷。当前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部分生产型企业面临技术革新和人才技能提升,服务型企业因竞争压力剧增面临转型升级,新老企业更迭、大小企业兼并,各种劳资纠纷呈频发高发、复杂态势,主要涉及工资报酬、社会保险、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劳动关系、工伤待遇等类型。
二是用人单位法律意识淡薄。部分用人单位对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用工观念也没有得到及时转变,从而引发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调查显示,大部分涉诉的用人单位都存在拖欠职工工资及加班费、不签订劳动合同或签订劳动合同后不交给劳动者、未给劳动者购买社会保险或以社保补贴的形式发放给劳动者本人、安全生产意识及职业卫生意识淡薄、用工具体操作不规范等,为劳动纠纷埋下了隐患。
三是基层调解组织作用不明显。当前处理劳动争议主要方式集中在申请仲裁,劳动保障所在预防和化解劳动纠纷方面发挥作用不够,以至于一些小微劳资纠纷进一步发酵,导致大量争议案件拥堵在仲裁机构。
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政策指导,深入用人单位宣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指导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规范用工管理,提升劳动者合法维权意识,尽可能避免劳资纠纷发生。
壮大基层调解组织力量。建立完善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明确职能职责,指导基层调解组织发挥好预防和调节劳动纠纷的作用,将劳动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不定期开展专项巡查活动,对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加班工资、缴纳社保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违反法律法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提升劳动争议仲裁效率。加强仲裁队伍建设,适时补充办案力量,缓解案多人少的压力。不定期开展劳动法律法规培训,提高调解仲裁人员政策素养和业务水平,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
强化多部门协同办案。主动加强与建设、劳动监察、法院等部门联系,充分发挥行政执法、劳动仲裁、司法诉讼等部门作用,齐抓共管、协同办案,迅速准确地化解和消除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