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婕
积极培育以农业职业经理人为重点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路径。崇州市以构建教育培训、认证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培养农村致富能人,带动农民增收。
46岁的任建忠是崇州市隆兴镇青桥村的村委书记,也是青桥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职业经理人之一。“2011年,崇州市农发局负责人来到当地宣讲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训计划,我便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就报名参加了崇州市农发局组织的第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说着,任建忠展示了他的职业经理人证书和培训证书。
在崇州,有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他们既是崇州市发展现代农业的领头羊,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在成为农业职业经理人之前,任建忠外出务过工。回乡后,做过一段时间养殖生意,但因为养殖技术不过硬“亏了”。从那以后,他便萌生了系统学习种养技术的强烈意愿,而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训为他提供了绝佳机会。通过参加培训,任建忠从一个靠经验吃饭的“土专家”,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的种养能手。2013年任建忠获得了中级农业职业经理人证书,2015年获得高级农业职业经理人证书。
2011年3月,崇州市青桥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任建忠接过了职业经理人的担子。成为农业CEO的他,不断提高自己对产业发展的认知,一步步带领青桥村村民脱贫致富,一步步吸引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
在崇州市,像任建忠这样的新型农民越来越多。2011年以来,崇州市开展了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抓手,着力构建教育培训、认证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通过培养农村致富能人、返乡创业“头雁”,带动农民增收。
——建立职业农民遴选机制,吸引多层次人才服务农业。坚持突出培育重点,采取自愿报名、乡镇推荐,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资格审查,选择有志于经营农业的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农机农技能手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培养对象,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成为制度化、常态化,留住农业经营管理人才。
——建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打造多元化职业经理人队伍。遴选市、乡、村三级技术人员,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师团队。目前,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师资团队达35人。建立定期教研制度,编印培训教材1.65万册。加强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场地建设,完善培训设施,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培训质量。
——建立产学研对接机制,多渠道提高职业农民素质。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形成“农业专家+农业职业经理人+生产基地”科技服务模式,开展专业机构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农业科研成果到田间地头无缝对接。整合市级农业和基层农技专家,组建农业技术指导组,分片区对新型职业农民开展一对一“保姆式”教学指导和跟踪服务,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因需而培。
截至目前,崇州市已建成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管理中心等各类培训基地6个,累计培养生产经营、社会服务、电商营销、金融服务等新型职业农民7329人,其中农业职业经理人1883人。
崇州市农发局科教科科长袁鸿介绍说,崇州市为职业经理人搭建了“培养平台、管理平台、发展平台、扶持平台。”
为提高职业经理人的含金量,崇州市建立了职业农民资格等级评定制度、职业经理人进退机制以及人才交流制度等。根据新型职业农民诚信度、生产技能、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每年评定新型职业农民等级,目前,全市评定初级、中级、高级农业职业经理人分别达到730人、223人、55人。采取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公开竞聘农业职业经理人的方式,鼓励农业职业经理人不受地域限制,在全市区域内自由竞聘,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双向选择,按照市场机制优化配置和选用农业职业经理人才资源,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而有用。
崇州市就业局副局长杨晓波介绍说,崇州市专门制定出台了激励农业职业经理人的扶持办法,提高职业农民参与规模经营积极性。
2011年,大学毕业的谢娇在成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看着父亲带头成立的农业合作社规模不断壮大,父亲力不从心,2013年谢娇决定回乡协助父亲。她了解到崇州市有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便报名参加,通过学习取得了资格证书,并于2014年7月份注册成立了崇州市童桥家庭农场、季崧林地股份合作社,正式成为了一名合作社的农业职业经理人。谢娇在拿到职业经理人证书上岗半年后,就领到了10000元的创业基金,还凭借中级职业经理人证书,在银行享受了20万元的信用贷款。
杨晓波介绍说,创业初期的资金困难,让很多创业者望而却步。崇州市为激励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定出台农业职业经理人享受粮食规模种植补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补贴、信用贷款贴息扶持等办法,健全产业、社保、金融等扶持政策体系。
例如,农业职业经理人领办、新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符合农机购置补贴的,在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基础上,优先享受本级财政追加补贴;评定为初级、中级、高级农业职业经理人的,金融机构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30万元信用贷款支持;评定为成都市优秀、“十佳”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分别给予50万元、100万元信用贷款支持,并按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鼓励农村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对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取得农业职业经理人证书,首次受聘或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个月以上,给予1万元一次性奖励等。
崇州市将职业经理人资格等级评价与政策扶持力度相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种植能手、农机手等职业农民的创业积极性,吸引了一批返乡农民工、返乡大学生、经商办企业等人员重新回到农村专业从事农业生产工作。
“身为农业职业经理人,我必须在农业生产中加入新的经营理念。”谢娇用新观念经营农场,不仅注重成本核算,还创新开展稻田综合种养。从2015年开始,她在农场实行“稻+鱼”“稻+虾”立体种养。第二年,亩效益提高了近5倍。
如今,谢娇成立的崇州市童桥家庭农场、季崧林地股份合作社,流转土地 1100 余亩,主要开展粮、油及水产种养植、销售,竹林、树林下套种凤仙花、薄荷、石斛等观赏性和药用性兼备的优良花卉,带动周边农户127户,解决就业50余人,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2017年谢娇被评为“四川省返乡创业明星”。
任建忠大胆探索,如今,他管理的合作社,土地面积已从2011年的1317亩发展到今天的1836亩;从最早单纯发展种植业到今天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养殖为一体的综合农业循环体系。崇州市农业职业经理人任建忠竭尽全力地发挥着头雁作用。
在任建忠、谢娇这样的农业职业经理人的经营下,实现了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由分散农户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传统生产向科学种田转变,大大助力了崇州农业经济的发展。
据悉,2017年,崇州市工商注册农民合作社812个,其中土地股份合作社246个、入社面积31.6万亩;全市工商注册家庭农场599个、经营面积7.4万亩;全市农民合作社带动农户面达75.7%、农业标准化服务覆盖率达90.2%、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86.1%,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达70.2%。在适度规模经营的带动下,农业职业经理人管理的水稻亩产平均达568公斤,每亩高出全市平均亩产16公斤,每亩增效10-20%;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543元,2013年以来年均增长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