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坤宁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30038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的发展状态良好,不仅有相当多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内涵融入了其中,而且也有着相当广泛的思想受众群体。近年,中国政治学在马列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开始朝向本国化发展,根据我国当前的国情,所设定的一系列政治思想体系,并涉及到了相应的政治学发展特点。综合而言,新时期我国政治学理论处于一种全新的发展状态,并符合了当前国内思想体系建设的实际需求,同时本身也有着良好的特点呈现出来。但是,从本质上而言,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缺陷,在发展中忽略了主体的实践性,很多政治文化涉及到了一些过于理论性的内容,缺乏实践和验证。在时代的要求下,我国的政治学必然会朝着科学化和务实化的方向发展,各种政治思想和政治内涵也会更加完善。
近些年,中国政治学涌现出了相当多的关于中国政治的发展思路[1](P.126),其本身是对国内政治的一种全新思考。中国政治本身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现,属于多个维度下的理论以及制度的共同发展,而基层自治和民主协商在近两年,属于主要的中国政治学理论新发展内容。
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制度发展过程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属于基础的四大支柱,它主要包括了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2](P.55-65),这两个系统在近些年的发展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村民自治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和探索,综合众多地方经验,将其核心内容定位四个层次的内容:第一,民主选举;第二,民主决策;第三,民主管理;第四,民主监督。这四方面的内容主要通过直接的村民选举办法来决定,以保证民主之间的正常选举,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以确保其中的决策合理有效。通过制定合理的章程,可以使决策更符合民主化发展。但是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村民自治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开始由最初的自我管理与直接的民主参与,变成了间接的民主选举,整体朝着民主的方向发展。此外,在一些村民的自治实践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朝着西方国家选举进发的政治参与方式。
有相当多的研究证明,近些年的民主自治,与民主思想有着直接的联系,虽然村民的形式上具备一定的选举权和其他权利,但是在更深层次的民主决策以及民主管理上,村民整体呈现出了较为严重的惰态现象。当前社会下,相当多的村民自治出现了严重的“小官巨富”现象,其本身正反映了当前阶段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不足之处,也表明了基层民主政治参与设计上的一些缺陷。在新时期,我国开始向农村投入了大量的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而给乡村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契机。但是,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本身过于重视自身的选举权利,而在其他方面有着相当严重的不足,这样的状况使得基层出现了相当大的腐败现象,进而有了各种各样的治理危机。这样与适合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很大的偏差,严重不利于当前农村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逐步明确了以民主选举和民主协商作为国内民主政治的主要实现方式,并且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推动国内整体建设和协商的民主性。2015年,中共中央提出了新时代的国内政治发展,需要在多个领域切实推动协商民主的发展,而其中不仅包括了政治协商和政协协商,还有人大协商、政府协商等。之后,中共中央为了进一步加强国内的民主协商建设,提出了确切的改革思路以及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今我国的民主协商已然与人民代表大会成为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而所有的民主生活,都需要符合其实际的理论与实践要求。
从民主协商的角度进行思索,中国政治学在民主协商中,有着相当高的契合性,而政治学也在理论方面有着相当高的基础共识。与西方的民主选举有着一定的区别,西方民主选举注重个人权利以及偏好,而国内的民主协商更多的强调公众理性以及群众的整体偏好。在民主协商的发展过程中,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在实践过程中切实落实一些重要的问题。而有相当多的学着都是以实证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并且共同探讨了民主协商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隘。中国政治学的新发展,必然会与社会主义民主协商有着相当大的联系,不仅能够切实满足实际的民主化发展需求,而且能够在不同层次上带动社会主义民主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政治学中,科学性是十分明显的特点之一,所有的政治理论之所以存在,都有着一定的科学价值,可以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并且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政治理论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而整体的科学性能够深层次的彰显出来。中国政治学在充分融合当前国内发展的具体要求,根据实际的国情,制定出了最为合理的政治理论,形成了独特的政治文化内涵。在一些实践的政治理论当中,认为人民是实践的主体,而政治方向需要确定为当前社会的主流发展意识,因而需要深层次的进行实践,多方面地开展政治活动,以切实迎合当前时代的实际发展。但是政治活动本身的科学性并没有完全的彰显出来,其需要以人民为主体,通过人民的实践,对人民产生一定的政治效益,尤其是政治思想的传播,只有在人们懂得协商民主的状况下,才能实现纯粹的协商民主。而且,一旦某些内容出现了一些重要的问题,应当迅速做出调整,而不应该盲目地迎合当前需求,不做丝毫的变动。政治理论内涵在于其为一切政治活动形成了良好的依据,如果失去了这一层依据,整个政治活动将没有太多的科学性可言。而且,政治活动本身是一些明确的思想实践行为,结合当代中国的全新发展,其必然会有着不一样的发展思路和内涵存在,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采取合理的一些措施,使得整个政治行为能够切实符合人民和社会的利益,进而推动社会政治形态的不断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进行了多个方向的调整和完善,与当代中国现实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为治理国家提供较为有效的分析和结论,提高中国政治学理论的解释力[3](P.16)。以政治参与的基层自治和政治协商为例,首先要提高政治认同,政治学理论利用现代化语境阐述政治认同构建空间问题,提出我国政治认同需要坚守政治底线,保障认同的现代性,不断挖掘中国政治学的政治认同的思想内涵,还结合当前“互联网+”模式下的政治参与问题,研判舆情对政府体制改革和政务服务的导向,从民族互相契合格局入手,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认同,提出民族事务治理的整体性问题。政治学理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问题解决的越多,理论发展就越迅速,理论的创新成就会越高。而务实性可以更多地贴近人民群众心声,反映人民群众利益的理论思考越多,人民群众对政治学理论的接收程度也会越高,从而扩大政治学的理论基础,促进政治学发展。
总而言之,当代中国政治学,在时代的要求下,进行了多方面的转型和发展,而其自身也实时地进行了优化,形成了更加完善的理论内涵。对于中国政治学而言,有着独特的社会实践性质,而且本身的功能就是为社会服务。在当前时代的发展当中,中国政治学有了良好的政治实践和理论思想,并且在多个层次上形成了不一样地发展观念,其特点主要呈现在科学性和务实性上,而其发展的内涵主要有群众基层自治和民主协商制度,通过这些内容的不断完善,中国政治学的理论实践会有着更加鲜明的特色,能够推动我国政治学朝着深层次的社会主义方向进发。
[1]王振亚.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部力作——评刘 吉发教授的《政治学新论》[J].唐都学刊,2009,(4).
[2]任锋,杨光斌,姚中秋,等.民本与民主: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的话语重建[J].天府新论,2015,(6).
[3]杨光斌.中国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性进展[N].光明日报,201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