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员
近日财政部副部长刘伟、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就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更有效发力、财政服务实体经济、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更加积极”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根据新的形势判断可以微调、可以再增加一些政策措施的配置,做一些加法;二是目前已经纳入计划的一些工作、和重大政策在落地的环节,必须还要加大工作力度;三是各个部门的政策要联动和配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共同推进、相互协同。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今年以来,全国财政运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各项减税降费措施正按计划推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3—2017年,全国实施营改增改革已累计减税2.1万亿元,加上采取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清理各种收费等措施,共减轻市场主体负担3万多亿元。今年以来,持续推进增值税改革,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增值税税率。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引导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为支持引导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今年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支持稳定和促进就业;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集中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实施创业担保贷款贴息,降低政策门槛,取消小微企业不能同时享受担保和贴息的限制。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进一步减税,2018年至2020年底,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初步测算全年减收650亿元。二是对已确定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电网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返还的1130亿元,在9月底前基本完成,尽快释放政策红利。三是助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加快组建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四是加强相关方面衔接,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