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锋
【摘要】高中物理是一门需要实验验证的自然课程,实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着较大比例。目前,高中物理教学实验仅仅处于学生依照课本内容复制实验步骤的状态,加之教师观念的不重视,导致他们的探究精神受到压抑,最终使其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和精神。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简单的“照配方抓药”,很少去思考实验的目的、原理,最终形成的实验报告也是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将逐步失去探究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物理 探究实验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157-02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物理探究实验教学,我国却由于学校和教师的认知不足,导致学生很少开展探究性活动。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物理探究性实验、如何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就成为广大高中物理教师面临的难题。本文探讨了开展高中物理探究实验的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联系生活,开发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就要先打破他们头脑中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之间的界限,实际上,生活是与教材密切相关的。学生如果把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就会感到物理不是一项枯燥无味的课程,而是一项有趣的娱乐活动。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日常用品,指导学生将其改造成探究实验的仪器,这比起那些相对复杂精密的设备,要更加有效、方便,也会使他们感受到亲手制作的成就感。
实验是物理重要组成环节,学生在学完“匀速圆周运动”后,对于里面过山车模型很感兴趣。有鉴于此,我就指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来做一个水流星的装置,即,将塑料瓶子用绳子穿起来,再将水放入瓶子中,就完成了。然后,一位学生着急地照着教师上课演示的动作来转动水流星,在快要结束时,回收水流星就将瓶里的水洒出来一半,惹得其他人哈哈大笑。于是,我就告诉这位学生简单的技巧,让他装满水再试一次,在收水流星时只是洒出来一点点水。然后,我为学生亲自示范,边做动作边讲解里面的技巧,回收水流星时顺着它的惯性一带,就稳稳的停住,没有洒出一滴水。学生们也纷纷照着我所教授的技巧来做,这成功的激发了探究的兴趣,从而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
二、亲身体验,活跃思维
俗话说:“一见不如一做”,高中物理教材的内容比较晦涩,学生没有亲身经历很难完全明白。在探究实验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参与操作过程、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从而使他们亲身体会事物的变化过程。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能够积极思考实验过程和现象,增加动手经验,这有助于将抽象的课本内容化为形象的实际知识,从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
在讲解实验仪器时,我将器材依次介绍给学生们,并告诉他们如何具体的用法,引导其依据实验方案中的原理来自由地选取所需要的器材。学生动手选取实验器材就能了解到它们的具体作用,加深对相关器材原理的印象,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还能够通过思考得到哪些器材能够被替代。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好现象,如,有的学生实验马虎、抄袭他人的实验数据等情况,我都会予以严厉的制止,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严谨的研究精神。如,在“测量重力加速度g”的探究实验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单摆、打点计时器、小球、水缸、纸带等器材,让他们按照预先设计的实验方案来开展研究活动。通过纸带法、浮力法和单摆法,学生们能够亲身体会实验过程,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得到相应的结论,从而提升了物理实验思维。
三、注重总结,内化知识
总结和反思是探究活动完成后必须要经历的一个环节,也是把知识从感性现象升华到理性规律的必由之路。通过总结,零乱、繁多的实验数据就会被加工成共性、本质的规律。在指导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以下反思:一是反思实验的全部过程,检查推理过程、逻辑思维是否合理,得到的实验结论能否解决假设的问题;二是反思实验过程哪个环节可以做的更加完美,从实验中得到哪些经验、失败的地方该如何改进,哪些经验教训对以后的实验活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印证教材内容的机会,在增强他们动手能力的基础上,还能够使其通过思考和总结实验数据得到相关的结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多问一些“为什么”,这样才能提升创新意识。如,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在学生记录完成实验数据后,我就引导他们开展思考“可否用游标卡尺测量筒的内径?可否测量筒的深度?在实验过程中,你的数据为何有的差别比较大,在哪些环节能够做得更加完善,从而保证测量的精度?”学生通过总结思考,就能将长度的测量设备如何使用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总之,广大物理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来积极开展物理探究实验改革,帮助学生掌握物理思维、实验方法,使其反思实验过程,真正将物理课本知识吸收和消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和核心素养,帮助他们走入理想的高校进行深造,最终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物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牡花.在高中物理實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理化生教学,2009(6)
[2]刘婵玉.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究与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