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 王海军 乔业 徐伟
摘 要:对BIM背景下对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以及BIM人才培养的对策进行了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了BIM 人才专业能力内涵和构成,分析了BIM能力培养路径以及培养模式,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BIM技术 工程管理 人才培养
一、BIM概述
BIM建筑信息建模 (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通过建立参数化3维(3D)、4维(4D) 甚至多维(nD)模型、服务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各参与方协作沟通提供了平台,为可视化效果、改进施工方法、优化进度、节约成本等方面提供先进技术手段。 BIM3D技术涉及设计过程的建筑构件、空间关系、材料、立面效果等问题。
BIM4D又纳入时间管理,涵盖施工顺序、现场组织、施工方法选择等,解决时间和空间冲突问题、空间冲突管理、进度质量管理。BIM5D技术增加了成本管理,便于准确计算工程量、进行成本管理等。BIM (nD) 将项目的经济性、舒适性及可持续性展现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BIM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BIM人才目前包括BIM 标准人才、工具开发人才、专业应用人才。其中“BIM 专业应用人才”是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中应用 BIM 技术支持和完成各种专业任务的专业人员,包括业主和承包商企业的设计、施工、成本、采购人员;设计机构的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技术经济等人才,施工企业与咨询企业项目管理、施工技术、造价人员等。BIM专业应用人才需求最大、覆盖面最广,是紧缺人才。BIM 技术能力包括如图1 所示。
三、常见的BIM课程培养模式
工程管理专业需要开设单独的BIM课程,还要加强BIMBIM实训平台实践教学。BIM技术知识融入课程中,并最终通过一个项目用BIM软件完成。学生直观地接受知识、提高专业技能。BIM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如下图2所示。
具体课程如下:
(1)建筑识图类课程。如建筑可视化3D模型,找出可能存在的结构与建筑的矛盾、管道自身碰撞问题。加深学生对設计图纸理解。
(2)建筑构造类课程。利用BIM 三维虚拟仿真平台系统建立结构模型。
(3)建筑施工技术类课程。借助BIM4D 模型进行虚拟建造,包括施工场地布置、竣工模型交付、施工现场配合、施工组织进度模拟等。
(4)建筑工程计量计价类课程。工程图形算量可与模型算量相比较,深入理解工程量计算规则。可将材料消耗、机械及劳务分包实际成本、预算成本、合同收入三算对比分析,实现动态控制。课程所需软件如图 3所示。
(5)建筑施工管理类课程
对施工现场管理,模拟碰撞点,避免碰撞发生,提高施工效率。
结语
应从政府、学校本身以及企业三方面入手采取措施。加强 BIM 技术的人才储备,实现 BIM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开展 BIM 技术试点示范应用。从而推动BIM技术在国内的深层次应用,推动 BIM 技术和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海芳.BIM 技术在高校工程造价专业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经济,2016,26( 2) : 11-15.
[2]王晓亮,郭荣华.新常态下高职建筑工程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22-24.
作者简介:王华(1973-),女,汉,辽宁省辽阳市,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