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苑华
“小学数学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就培养能力而言,自主探索是发展潜能的桥梁;从教育实践来说,它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习自主探索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是自主学习的诱因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學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因此教师应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让儿童畅想欲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做预习都是流于形式,教师没有重视自主预习,学生也没有认真做预习,所以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随着高效课堂的实施,数学课前预习已成为了我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具体做法是“一读二写三找四学五做六记”。 一读,读有三法,一读大体了解全文;二读,仔细圈画重点、难点、问题;三读,找每节课的知识点以及还有书中的小知识点等。二写,写课时学习目标。三找,找与本节内容相关联的旧知识,迁移学新知识。四学,自学例题,思考例题的步骤和方法。五做,完成课本“试一试”“做一做”“练一练”。六记,记录随时在预习中看不懂的地方,写在预习问题生成单上,与同学交流探讨。当然,预习的方法和内容是灵活的,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预习方法,有动手操作法、任务落实法。
二、引探导思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掌握数学的规律和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学习中往往存在“你一说我就明白,可一做练习就糊涂”的状况,问题在于教师没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上下功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例1呈现的是4张大小是一样的数学小报,但被平均分成了不同的份数,数学趣题各约占。面对教材呈现的4个图,学生完全能够从直观图形中观察到图形的涂色部分大小是相等的,虽然它们表示的分数是不一样的。如果忽略了观察的初始性特征,而是让学生先去写出分数,再来根据图形比较大小,那就会失去由观察初始性特征给学习带来的“兴趣、疑问和探求”的动力。因此,可以让学生先进行仔细而认真的观察,然后写出分数,进行比较,分析在“大小相等”的背后所存在的真正原因。
三、精心设计是促进探索的动力
教学当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个环节,使学生学得实在,深化学生主体探索意识,促进探索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让学生在自主的创造性活动中,既构建数学知识,又充分展开了学生的思维。为此,精心设计必不可少。
多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交流,在合作中共同促进学生主体探索,提供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更容易使学生突破难点、更好地把握重点。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和不同的起点出发思考问题,用多种分析方法解应用题,真正理解应用题中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在实际解题过程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聪明的教师是从不抑制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而鼓励他们独立学习的。因此教学设计可以是动手做一做、剪一剪、拼一拼、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才能强化他们的学习记忆。如我在教学圆面积时,让学生沿着圆的半径将圆平均分成8 等份、16等份、32 等份……两人合作将分好的圆拼成已学过的图形,有的拼成了近似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从拼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平均分的分数越多,越近似长方形,并发现长方形的宽= 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 圆周长,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 ab 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 = πr2。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索,在探索过程中寻求结果,享受成功喜悦,感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了自主学习的欲望,提高了自主探索能力。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