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炫颖
摘 要:对于造成当代青少年群体对广府文化尤其是广府传统工艺文化缺乏认知且轻视对其的学习与传扬的原因,大众普遍认为是青少年课业繁重,难以抽出时间进行了解学习。然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广府文化的宣传方式过于陈旧,难以契合当代青少年的审美偏好,导致青少年缺乏对其的归属感,没有兴趣了解。要重新引起青少年了解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必须针对其审美喜好,以更生动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与推广。
关键词:广府传统工艺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传承;网络游戏
一、广府传统工艺文化保育背景及领域相关概况
(一)世界各地对本国传统手工艺传承与保护的概况
文化传承隶属于人文学科,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又是文化传承中极为重要的课题。在传承本国传统的手工艺方面,世界各地都做出了相应措施,如早在19世纪末期,日本就在发展中认识到保护本国优秀传统手工艺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通过立法、设立保育机构等方式开展对本国传统工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工作。联合国为促进传统工艺文化遗产在各国的保护和传承,组织开展了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在此期间,如日本的木版画、北美洲的图腾柱、法式刺绣、俄罗斯的套娃等传统工艺,它们或作为一种文化象征,或发展为一种国际性文化产业,都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以北美的印第安人图腾柱文化为例。“图腾(Totem)”一词源自北美印第安人吉布瓦人的方言,意为“他的亲族”。早期的印第安人把图腾形象雕刻在杉树圆木上,作为禁忌或崇拜的对象;在沿海地区,一个人拥有的图腾柱数量甚至关系到其社会地位。图腾柱在当时还被印第安人用以区分亲疏,作为氏族的标志、象征及保护神等。受政府法律的出台及传教士鼓动的影响,图腾柱文化在20世纪40年代末曾一度衰落甚至几乎消失①。所幸,随着图腾柱文化遗产价值不断显现,由加拿大政府牵头,社会各方纷纷参与到图腾柱文化的保护中。在经历了20世纪20-30年代的图腾柱保护计划、50-70年代的图腾柱抢救行动、70年代以后西北印第安传统风格村落的复制与重建三个阶段后,印第安人的图腾柱文化迎来了其在当代的繁荣与复兴,如在加拿大的“图腾之城”邓肯市,现代图腾柱的身影几乎随处可见。
如今,图腾柱在日常生活中的标志和祭祀作用已经不大,但它仍旧作为一种地域文化乃至民族国家的象征在社会中存在,其再次繁荣亦对印第安传统文化的复兴及加拿大旅游市场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在当代中国矛盾重重,而作为将这两者成功结合起来的典例,加拿大在图腾柱遗产保护和开发实践过程中的思路相当值得学习。
(二)广府传统工艺文化及传承之于广府地区乃至国家的意义
顾名思义,“广府传统工艺文化”特指一种特殊的工艺技能,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从属于岭南传统工艺文化。广府传统工艺文化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载体之一,是世代相传、具有百年以上历史及完整工艺流程、采用天然材料制作、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工艺品种和技艺,其精髓在于高超精巧的技艺、手工技艺传承人的能力,是一种极易失传的文化,尤其是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现存的广府传统工艺中较出名的有肇庆端砚,粤绣(其中又以广绣最为出众),雕刻(其中的木雕、玉雕、牙雕与广彩、广绣并称“三雕一彩一绣”,是广州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技艺),陶瓷(尤以广彩为著名),佛山木板年画等。
今天,广府传统工艺文化不仅早已成为了广州的文化符号,更是广府地区悠久历史的积淀与凝结,是岭南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府传统工艺能通过现代感情,建立体现当代人精神和美学价值的工业创造,满足广州人民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精神需求,实现保留本土化的理想。它的继承与发展,首先是对广州特色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扬,是对广府地区千年积淀下来的人文精神的传承,于岭南地区乃至整个国家而言都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并且,这不仅是对工艺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其工艺精神的传承,是对该地区历史记忆的保护。传承广府传统工艺文化,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人的个性,陶冶民众的艺术情操,提升民众的艺术文化修养,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保留广府地区千年的历史发展印记,在扩大就业、缓解金融危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也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
二、广府传统工艺文化传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传承现状的简要分析
广府传统工艺文化,作为岭南地区传统工艺的代表,在古今中外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如广绣历史悠久,在唐代已形成高超技艺,宋代民间已广泛运用其绣品;广州玉雕与北京、扬州、上海的玉雕产品齐名,被公认为四大派中“南派”的领头羊;清代曾有许多民间牙雕艺人被选送入宫,为朝廷制作艺术珍品,而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广州牙雕大师翁昭更是以货真价实的25层牙球荣获特等金质奖章的殊荣;广彩则甚至是清雍正年间因外销需要而兴起的一门工艺,因其色彩艳丽、流金溢彩的特点享誉海内外。
然而今天,曾经辉煌一时的广府传统手工艺却正面临着市场和受众面狭窄,部分手工艺传承难以为继,甚至濒临失传等问题。而在青少年群体中,广府传统手工艺受众面狭窄这一现象尤为明显——虽然大部分青少年都在学校的课堂上了解了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是绝大多数都仅停留在知道“应当对其予以保护传承”的思想层面,仍有相当一部分同龄人对广府文化尤其是广府传统工艺文化缺乏认知,甚至轻视这一文化的学习与传扬。
(二)青少年了解現状的调查数据
2017年1月,以笔者为主的调查小组在校内进行了一次针对同龄人对广府传统工艺文化的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在620名受访者中,超过半数不清楚广府传统工艺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四种手工艺;并且,受访者中真正对广府文化,尤其是对其中的传统工艺文化有所了解的人屈指可数——甚至可能不到1%。可以看出,受访者中真正对广府传统工艺文化有深入了解的人实际上非常少;然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可以说是“当局者迷”,认为自己对广府传统工艺文化还算有所了解(约15.8%),或是非常了解(约5.6%),进而忽视日常生活中对它的了解、学习。
在受访者中,近60%的人将对广府文化“一问三不知”的原因归咎于日常学习任务繁重,近40%的受访者认为是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但也有45%的人意识到是因为青少年传承意识不够强,近20%人提出这是由于“对广府文化没有归属感”造成的;然而受访者中有超过3%的人认为广府文化已落后于时代,近10%的人认为广府文化“都是些无聊的东西”。这让我们略感心寒的同时也更坚定了要尽己所能让它发扬光大的信心。
(三)存在问题的分析
对于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当今社会各界普遍认同的是青少年群体学习压力大、课业繁重,难以抽出时间进行了解和学习。然而,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我们发现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广府传统工艺文化宣传方式偏于陈旧,多以老一辈人讲述、电视新闻报道、学校组织参观学习等,难以契合当今青少年的审美偏好,导致青少年很难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自己与广府文化深层的、内在的联系,大部分青少年因此缺乏对广府文化的归属感,没有兴趣了解或学习它。
要重新引起青少年了解和学习广府文化的兴趣和热情,笔者认为,除了进行必要的基础思想教育工作外,还必须针对他们的喜好与审美,使用更生动活泼、更贴近其日常生活的方式,以实现在群体中有针对性地宣传与推广广府文化。
(四)非遗传人访谈
除了上述的问卷调查,笔者还对包括粤剧戏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董蕙兰女士、岭南风格剪纸艺人熊丽霞女士、西关铸铜工艺传承人(不愿透露姓名)等在内的数位非遗传人进行了访谈。访谈过程中,多位传人都给予了非常中肯的回答;且在提出网络游戏策划案后,笔者又对董蕙兰女士再次进行了采访。总结起来有如下要点。
第一,数位非遗传人都对问卷调查中发现并总结的广府传统工艺文化面临的传承现状及存在问题、对策构思给予了充分肯定,表示这些问题在自己所在的领域都有存在或体现,且笔者提出的对策构思对其所在领域工艺的传承、发扬都能或多或少起到作用。
第二,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水平飞速发展,科技水平日益提高,多种日常生活器具的生产,如瓷盘、铜壶,还有服装的生产,如戏剧的演出服等,都可以用成本和价格更低廉、效率更高的机器生产代替,大部分传统手工艺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因而日渐式微。学习、从事传统手工艺生产的前景并不十分可观,使得有意前来学习并且能坚持下去的人越来越少,反过来又令传统手工艺生产规模进一步缩小,形成恶性循环。
第三,有的传人并不愿意将自己的手艺商业化,希望保留它最本质、最淳朴的一面,自己的作品也可以留给子孙,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第四,网络游戏与工艺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契合当代青少年的兴趣与审美偏好,有助于有效实现广府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有针对性的宣传与推广。这一结合亦是对传统工艺文化传承乃至文化传承的创新,对其他领域的文化传承实践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熊女士还特别提到,十几年前她曾收过几个徒弟,但后来都囿于腾不出时间和精力,且“靠兴趣不能创造稳定的生活条件”,没有再来学习。可见,学艺前景的不乐观及“艺术不能当饭吃”的思想,不仅影响了非遗在父母輩中的传承与发扬,无形中也传递给当代年轻人尤其青少年一种“学艺无用”的信号,对非遗在当代青少年中的传扬起到了阻碍作用。
三、对策
(一)前人研究与实践成果
1.对广府传统工艺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研究现状
关于广府传统工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探究,目前已发表的论文不多,有《从历史发展看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以广州“三雕”一彩一绣为例》《亦温故,亦知新——关于岭南地域传统工艺技术传承与创新课题研究》《广府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研究》《广府木雕艺术文化内涵论文》等。从上述论文来看,对于广府传统工艺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探究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目前国内对广府传统工艺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研究,大都限于技术层面的针对单一工艺文化遗产的保护性研究,而没有从宏观上探讨如何构建一个全面、高效、规范的保护体系,为政府、民间或个人在保护传统文化上提供可以遵循的理论依据。
第二,对从属于岭南文化下具有代表性的广府传统工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研究,几乎没有涉及。
2.前人实践成果与可借鉴经验
2015年,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广州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岭南文化工作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广州非遗的保护和发展的务实政策。有关部门及社会机构也组织了一些大众活动,如广府文化旅游嘉年华、一年一度的广府庙会等。这些活动或以传承传统工艺为主题,或以在现场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制作展示、传统手工艺商品展销等活动的内容形式,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获得了较显著的成效。
以“广府文化旅游嘉年华”为例,它糅合了国内外的潮流旅游元素,全方位展示了最地道的广府风土人情。这种将广府文化与国内外其他优秀文化对比、借鉴、融合的做法值得更进一步应用。
综上,结合对广府传统工艺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方面不足之处的探究,笔者认为在进行课题研究与宣传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避免走向对广府传统工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笼统的概念化研究。要从实际出发,选取具有代表性、有传承价值的工艺进行研究与宣传;但也不局限于针对单一工艺文化遗产在技术层面上的保护,更重要的是从具体的工艺文化遗产出发,从宏观上探讨如何构建一个全面、高效、规范的保护体系;
第二,注意宣传手段的创新。要以更生动活泼的方式面向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并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除了推广手段的创新,还可以尝试将现代的创新元素融入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和作品中;
第三,可与政府有关部门保持沟通,大力推进政府制定工艺文化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
第四,可以适当借鉴世界范围内对传统工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优秀经验;
第五,时刻秉承广府文化的特点,具有世界眼光,坚持使广府文化向与世界优秀文化接轨的发展方向,让广府传统工艺文化遗产走向世界舞台,受到更多人的认可。
(二)游戏市场现状与开发意义
众所周知,网络游戏在我国受众面极广,尤其以青少年群体的受众程度为最高。据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4.22亿,较去年底增长460万,占整体网民的56.1%;手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为3.85亿,较2016年底增长3 380万,占手机网民的53.3%;网络游戏市场广阔。且中国网络游戏用户群体以20-30岁的年轻人为主,约占到了整个网络游戏玩家的85%以上;其中小于25岁的游戏玩家占比最大,仍是网络游戏的主力军。②
然而,在当今的网络游戏市场,许多游戏社会意义不高,教育意义不大,与文化传承相关的网络游戏资源严重缺乏。对文化的学习、传承与发扬,尤其是对广府传统工艺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承与发扬而言,网络游戏市场无疑是一块值得深入开发利用的宝地。
将广府传统工艺文化的传承与当今流行的网络游戏创新结合,既能为当今整体教化作用不强的游戏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也活化了当今单一的文化传承的方式与途径,可为国内其余类似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承提供借鉴。
(三)将游戏与粤剧戏服工艺文化的了解学习相结合的例子
研究发现,玩网络游戏不仅能让人产生快乐感、满足感,还能起到启迪教育、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分析能力与记忆力等作用。笔者认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适当融入了解文化的体验,有助于青少年在课余放松心情的同时寓教于乐,增加其对广府传统工艺文化的了解;亦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分析、记忆、团队协作能力,助力课内学习。
针对广府传统工艺文化传承现状,结合成员日常的游戏体验,笔者所在的调查小组提出了初步的游戏方案。游戏设定为益智角色扮演类型游戏,以互联网为载体,面向广大青少年群体。游戏初始场景为一个粤剧戏服作坊,玩家角色为作坊老板,模拟经营作坊。游戏将为玩家提供一个图鉴,图鉴按照有代表性的粤剧剧目将剧中人物所着戏服分为不同的系列,并定期更新;玩家可以按照图鉴说明,在商店里购买各种原材料制作戏服,完成后可点亮图鉴,并在此过程中积累经验值以提升游戏等级。玩家可以在完成虚拟戏服制作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在消遣中了解并学习到粤剧戏服相关的工艺制作及服装特色等知识,提升文化水平,并为粤剧戏服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作出贡献。
本项目以粤剧戏服这一广府传统工艺为切入点,将粤剧戏服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与当今流行的网游有机结合起来,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既能让青少年在娱乐放松的同时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传统工艺文化,寓教于乐,也活化了当今单一的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与途径,使粤剧戏服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宣传更有针对性,受众也更多,对国内其余类似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注释:
①加拿大政府曾在1884年頒布“帕特拉支”法,禁止雕刻和竖立图腾柱,并至1951年才取消该法。与此同时,传教士大批渗透到当地传统的村落,鼓动人们背离自己传统文化,使西北沿岸印第安人纷纷离开传统村落和世代从事的渔猎生活,到鱼罐头工厂、木材厂、贸易站等地谋生。这些事件几乎从根本上摧毁了图腾柱雕刻得以传承的社会文化环境。到19世纪末期,图腾柱雕刻几乎停滞,雕刻技艺几乎失传。20世纪以后,传统的以部落生活为基础的图腾柱雕刻已经基本灭绝。
②数据来源:《2013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整体特征分析》,265G产业频道。网址:http://biz.265g.com/me dia/189157.html
参考文献:
[1]马晓京.加拿大印第安人图腾柱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48-53.
[2]陈超.产业化下的广府传统工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路及其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12.
[3]张潇娟.浅谈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J].中国科技纵横,2012(17):227-227.
[4]张龙.广府传统工艺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思路及其策略研究——以广州市为例[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