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大勇
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的最好催化剂,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媒介。古人云:不悱不启,不启不发。初中物理教师应重视课堂提问,以启发性提问激活学生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引导学生合作讨论,鼓励学生相互启发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应用启发性提问,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供学生一起合作探究。他们在合作相互解释,相互启发,深入理解物理的概念和定理,不断拓展物理知识的应用范围,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带动下,深入思考,打开思路。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初中学生接触物理知识较晚,年龄尚小,遇到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就会有明显的胆怯心理。让学生一起合作讨论能够很好地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更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全面建构知识体系。
例如,学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我国将其列为国家发展的整体战略指导思想,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性指导思想,其中蕴含着怎样的物理知识?在当代能源结构体系中,人类所能广泛应用的能源种类有哪些?这些能源之间有何关系?如何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相应的阅读,列举自己熟悉的化石能源、传统可再生能源以及新能源。能够从现实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应用结构和变化趋势来分析讨论,认识能够的特点。在讨论时,教师启发学生将这些知识与“能量守恒定律”结合起来,深入理解当今不可持续的能源利用原因,探究大自然中排放的废气、废水等不能利用的能源时,从能量守恒定理的角度去思考,地球能源的来源和储存形式,然后从能源引入和综合利用方面分析,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水能等能源,以此来改变能源应用结构,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无穷的动力。
二、设置比较性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对比分析思考
初中物理涉及的知识较为简单,让学生接触基本的物理概念,熟悉相应的物理现象,能培养他们的基本物理思维和科学素养。还可让学生构建相应的物理結构体系,建立其较为清晰的知识链条,明白各种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找到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不同现象背后相同的物理知识。教师为学生设置比较性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对比分析,能够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全面分析和归纳,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来审视物理知识,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学习“弹力和摩擦力”的相关内容时,概念不同,性质也就不同,其产生的原因也不会相同,教师为学生设计这样的问题:摩擦力和弹力有什么相同之处?很多学生知道其不同,相同之处还需要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对比,启发学生思考,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两个概念,都强调力大小,都要研究力的方向。这是每一种物理学力都应考虑的问题,让学生把握知识的共性与个性,为后面学习重力等概念组好准备,培养他们的物理素养。又比如,学习大气压强时,启发学生将连通器原理联系起来,得出大气压虽然不能直接作用于地下水或者承压水,但总有一些地方或者以各种方式大气直接接触,根据连通器原理,地下水和承压水都是连通器原理,通过河流、海洋、湖泊等承受大气压。这样的对比性启发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强化学生的综合性思维。
三、提供开放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让学生思路更加开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研究问题。初中物理教学应用启发性提问,设置开放性问题,不断激活学生思维,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和学习,真正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
例如,学习“声的传播”相关的教学内容时,声的传播途径介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在固体中传播学生记住,但是不能直接感知,不像空气中传播那样直观有着真切的体验。可请学生设计一定的实验方案,证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或者列举一定的现象,让他们感知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应用案例。学生设计出了自己的方案,并举例分析。比如,有的学生将闹钟放入一个密闭的纸箱或者木箱中,阻断空气,在外边依然能够听到闹钟的闹铃;有的学生通过“墙壁两侧的传声证明”;有的学生举出古代俯耳于地面判断有无战马的奔驰声音等等,这些实验和案例能够很好培养学的创造性思维。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