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的学习意义和价值

2018-03-31 09:31冯仲华
师道·教研 2018年3期
关键词:诗文古诗文国学

冯仲华

“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读诗词文的方式。它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不同流溪在其不同的基本吟腔。吟诵者在方言音调的基础上以“唱”的方式来读,根据自己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当时的情感,对音高、节奏轻重等进行即兴的发挥,藉吟诵以助抒情达意。

一、学习吟诵的意义

1. 改进语文国学经典教学的需要

国学经典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吟诵国学经典,培养学生对经典的阅读能力,是有利于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实施。在小学阶段的国学教育理论有待完善的现状下,对吟诵的现状与教学策略的理论探索将丰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实践经验,从而指导小学语文在国学经典的教学策略实施。

2. 提升国学经典的阅读能力的需要

吟诵是诵读汉诗文的传统方式,这种方式从秦汉以来就是中国的一个教育传统,口传心授,通过交流赏玩,代代相传。中国的所有古经典都是吟诵着创作,吟诵着欣赏,吟诵着学习和记忆。学习吟诵能够对国学经典能增强鉴赏力,加深作品内涵的理解,能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让学生在吟诵中有更深切的感悟,从而提升对国学经典的阅读能力。

二、 推进吟诵学习的价值

1. 有助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现代社会是信息爆炸的年代,学生每天都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信息,从不同渠道获取大量信息,其中包括垃圾信息。让学生通过吟诵国学经典,打造和谐的精神家园作重要载体和平台,净化心灵,沉淀书卷之气,提高学生语文修养,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2. 有助学生学习古诗文

宋代大儒朱熹主张“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所谓“口到”既是要大声地吟哦诵读出来。清代曾国藩在家书中说:学习诗文,要“先之以高声朗读,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进”。这都是先賢的经验之谈。中国固有的传统学术和技艺大都是“口耳之学”,不仅传承知识主要是以师带徒形式,而且还要过记诵之关。古人可以轻易地将整篇文章甚或整本书熟练地背诵下来,而今人却往往视记诵为畏途。这里,很重要一个原因是不懂得吟诵。其实,再长的文辞,无论诗词、韵文和散文,只加以吟诵,不仅不觉其长,不觉其累,也很容易记住内容。清代著名学者姚鼐说:“取古人之文,抗声引唱,不待说而文之深意毕出。”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3. 提高对古诗文的欣赏能力

诗文不经吟诵,根本无法深入体会作品含义、作者细微的情致和遣词造句的良苦用心。《礼记·学记》中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如果不去亲自尝味,根本无法体会到其味之美。“默读”诗文和吟诵诗文之间的差别也在于此。音乐美是传统诗文的生命,换句话说,诗词是必须要加以吟诵的。吟诵是欣赏传统词语的要诀。明代李东阳说:“诗必有具眼,亦必胡具耳。眼主格,耳主声。”清人沈德潜也说:“诗以声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读者静所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直到现在,大多数人创作今体诗词时仍严格遵守格律,如果不假之于传统吟诵,便无法使人体会到音节之美。欣赏古文也必须借助吟诵。不仅是讲工整对称的骈文,即使一般的散文,古人在写作时,也都尽量考虑能否做到诵之浏亮贯气,读之铿锵入耳。

朱光潜先生说:“写在纸上的只是一种符号,要懂得这种符号,只是识字还不够,要在在见意象来,听出音乐来,领略出情趣来。诵诗时就要把这种意象、音乐和情趣在声调中付出。这种功夫实在是创造的。读者如果不能做到这步田地,便不能算欣赏……能诵读是欣赏诗的要务。”朱自清先生说:“现在教师范读文言和旧诗词,都不好意思打起调子……其实这是错的,文言文和旧诗词等,一部分的生命里便在调里;不吟诵不能完全知道它们的味儿。”不懂得传统吟诵的人,是绝对享受不到古典诗文真正之美。

在以朗读为主要读书方法的今天,我们提倡学习吟诵之法,希望通过吟诵学习古诗文及国学经典,不仅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更能让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有更深刻理解,用最贴近古人创作的方法,学习古人文学作品,用声音之美体现经典之美。

责任编辑邱丽

猜你喜欢
诗文古诗文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