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建设背景下高中政治作业改革的思考

2018-03-31 07:14贾瑞法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33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创新改革

贾瑞法

摘 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高效课堂教学,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更加侧重,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业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获取和巩固知识以及提高自身能力的方面占据着重要位置,同时是教师调整后继教学的基本依据。因此,高效课堂建设必须关注作业的创新和改革。

关键词:高效课堂;政治作业;改革;创新

一、传统作业存在的问题

以往教学中,作业被认为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但一部分教师认为作业主要功能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并把它当作对学生课后复习进行督促的一种手段,作业的管理功能被扩大,但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上却没侧重,如此导致作业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作业呈现出多、难、烂的特点。多,指作业数量多,内容也比较多,学生反而时间不够;难,指作业难度大,所以会造成可信度下降,超过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范围;烂,这个主要从教师角度,选题缺乏自主性实效性,传统的题海战术既浪费学生时间,又浪费精力。2.教师评价作业形式化,不侧重作业评价功能,表现为对作业的评价只是看看对错和画画日期以应付检查,忽视了作业对学生发展的激励和实用功能。3.作业内容和形式单调,教师布置作业机械化现象较严重,只是考查学生的一些理论性问题,脱离生活和实际。如此学生对作业会产生厌倦心理和抵触情绪,做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受到影响。

二、高效课堂建设背景下政治作业改革的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高效课堂建设中政治作业的改革要从以下几方思考:

1.布置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作业

对于传统作业,程式化过于严重,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纯理论知识,学生对于这些问题也仅仅简单背书了事,而且对此种形式的作业只是应付差事,学习效率自然会下降,鉴于此,教学回归生活自然成为高效课堂建设的必然要求,为此,教师布置作业时要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所学政治课知识的有用性,如果不学这些知识或者对这些知识学得不精不好就不能在这个社会上很好地立足。如在经济生活第一课“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在作业布置上,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以下作业:①山东是全国的土豆之乡,在山东一斤土豆0.5元,而在发达地区比如北京一斤土豆要2.00元,对于同样的土豆,有了地区差异为什么价格差距这么大呢?试着用价值规律相关知识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这样的作业设计就更加接近生活,更加接近实际,也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后学生也会更加留意现实生活中诸如此类的社会现象,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对高效课堂建设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布置的作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高效课堂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进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和善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得新知的能力。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首先必须满足人的最低层次需求,当满足后才会考虑更高层次的,如此学生的需要也应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过渡,而传统作业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靠一种单向性的传输,不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得不到正常发挥,在此种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可能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眼高手低者。因此,教师应当转变观念,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进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感受和分析理论知识,将所学知识和理论实践相结合。比如,经济生活第五课“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我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个社会调查表,安排学生利用两周的课外时间到财政局去调查郑东新区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填写一个调查表上交上来。这样的作业设计,既给学生创造了一次实践的机会,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实践的乐趣,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提高了他们学习政治的兴趣。

3.作业形式应该多样化和层次化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所谓的作业就是课下作业,而往往忽视了其他类型作业的重要性。其实在一线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习的不同需要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如预习作业,目的是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如课内作业,目的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如实践型作业,满足学生社会生活需要的开发。还有学生探究性思维和创造性意识的研究型作业等。另外作业还应体现层次感和梯度感,所谓层次感和梯度感就是要求把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A、B、C三种难度的作业,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还可以布置同样内容的作业,但是对学生的要求会有所不同。如我根据科学发展观中的五个统筹材料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学习较困难的学生从哲学常识的角度分析五个统筹所体现的原理,相对更加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当优秀的学生从政治、经济和哲学三个角度论分析五个统筹所体现的原理,知识要求更高,范围也更加广。从某种程度来讲,这种叫分层次教学设计,也有利于进行因材施教,让更多的学生从自身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一刀切”的作业设计对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往往导致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人云亦云,毫无新意。这就要求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注意照顾到好、中、差三类学生,既让差生满足低层次的需要,又能保证优等生接受更高层次知识的需要。

4.作业的评价形式和过程要进一步完善

教师如何对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活动的成果进行评价呢?这就是教师对待学生的作业问题,也是实现超时空的师生互动和交流的一种有效途径,是课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种反馈。因此,在批改作业时就要求教师特别讲求方法,评价形式和评价语言多样化,既要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也要肯定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对学习和作业的兴趣,将学生的期待转化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根据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要求,既要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要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在此要求之下教师就要转变评价理念和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明确,在作业评价中,既要有本人,还应有其他学生和老师,对待学生作业要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对于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上要更侧重过程,肯定学生付出的努力,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努力。在作业批改中应更多地注重形成性和诊断性评价,对于学生的积极方面要多肯定多鼓励多支持还要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审视。另外,学生在教学中是主体,在这方面要更加侧重,要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兴趣小组评、优秀作业展示交流等形式,讓学生参与其中,成为评价的一员,让学生在评改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找出自身的不足。

高效课堂背景下的高中政治作业建设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立足点进行作业设计、评价及反馈矫正;将作业设计与教学设计融为一体,评价任务中镶嵌作业设计,借助高质量的作业设计减少作业量,达到减负增效目的;作业建设中突出过程评价及分层设计、评价。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创新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