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绪进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任何行为习惯的培养都应该从小就开始。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至关重要。笔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策略做了一些探讨,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
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良好礼仪的形成并不是原来就有的,而是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因为教育和实践而获得的。目前,学生对该知识的认识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家长与老师向学生讲解文明礼仪的知识。社会发展变化着,文明礼仪也随着时间不断发生变化。归纳起来,小学生的礼仪有这样几个方面: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尊敬家长、主动做家务、自己整理好自己的东西,与邻居团结;在与同学交往中,表现为谦恭礼让、谅解宽容、和善对待同学;在校外生活中,表现为遵守规则、维护公德、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二、学校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园地,担负着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改进思想的任务。如果学校只重视思想教育,而忽视礼仪教育,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知识非常丰富,道德水平较高,但礼仪不懂。社会必然会形成“经济发达、精神空虚”的道德危机局面。因此教育的源头——学校必须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行为素质,使他们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做到举止大方、语言适当、外表得体、心灵高尚,这必将对社会优良风气的形成和学校优良风气的形成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开设文明礼仪课,内容为“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文明礼仪”,“基本礼仪”等,使学生通过示范及展示相结合来,使学生可以通过正规而又方便的渠道来学习文明礼仪,同时可以让学习与展示相结合,在校园里面举办适当的文明礼仪活动,例如设计文明标语,举办“文明礼仪周”,在各班的黑板报上鼓励学生们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和领悟写出来,同大家分享等。老师的引导,浓厚的氛围,先进学生的榜样作用,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各种活动作为抓手,来落实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
三、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以身作则的必要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好模仿的特点,积极为他们树立榜样,而教师就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当学生见到老师问好时,老师也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学生问好;当老师做错了,也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的小节,体现出尊重学生。比如:我班里原来有两位学生文明礼貌较差,给其他同学也带来很大影响。于是,课堂我尽量使自己的言谈举止文雅大方,从不用粗话骂学生。学生不小心碰着我,我微笑地对他说:“没关系”。如有学生替我拿东西,我很客气地对他说:“谢谢你”,路上或者别的地方遇见学生,我礼貌地跟他们打招呼;经过我一段时间的努力,那两位文明礼貌较差的学生及其他同学的文明礼貌明显好转。
小学生在行为实践中的榜样影响,除教师外还有同学,学生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在班级活动中,有针对性开展文明礼仪标兵评选等礼仪教育主题活动,评选出文明礼仪方面做得好的学生为示范员,为全体学生做出榜样。班级里成立光荣榜,大力弘扬发生在学生中的好人好事,如班级成立表扬栏,好人好事登记薄;向学校雏鹰电视台投稿,成立好人好事宣传栏等。使那些积极做好事的同学觉得光荣而自豪,觉得更应该那样做,也能使其他同学受到熏陶感染,从而在学生中形成人人做好事、个个争先进的风尚。
除了教师和优秀学生的典型示范外,还应注意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利用各种合适场合来训练、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
四、课堂教学要对文明礼仪教育进行蕴含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的知识容量最大,能够做到计划性、主动性地实施教育,教学效果更明显。因此,我们可以寓文明礼仪教育于课堂教学中,把礼仪教育进行适当的渗透。当然要把思想品德课作为礼仪教育的主要场所,把《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读本》、《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常规》进行有序讲解。有计划层次分明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明礼仪知识的传授,对当代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讲解,并实施思想道德指导和文明养成教育,讲解当代社会文明礼仪。并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与各个学科相结合,逐步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做到全面育人。如可以组织学生召开“文明礼仪”主题班会,让学生讲解所发现的周围不文明现象及应该怎样做,也可以通过讲故事,快板,情景剧再现等,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让学生感受不文明现象,认识其中的错误,总结出正确的做法;成立文明礼仪模范宣讲小组,通过先进学生的事迹讲解,文明礼仪风采展示等,为全校各班级礼仪教育活动起到示范借鉴的作用;组织学生参加文明礼仪实践活动,开展“假如我是校园文明值周生”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并制止校园不文明现象。
五、增强家校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共同育人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最接近孩子的生活,很质朴很真实,学校教育很系统,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家庭与学校教育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学校和家庭应该结合起来,一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来。
首先,学校应该发挥礼仪教育的指导性作用,主动同家长取得联系,对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加以引导,使家长掌握规范、正确的教养观念和方法。其次,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增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向老师汇报学生基本情况,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性,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均衡的发展。
六、在课外活动中实践
文明礼仪教育不是讲授教育,更不是灌输教育,需要把做人的道理或做事的准则,渗透在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活动中。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践文明礼仪,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组织学生到银行、敬老院、医院等地进行“实习”,开展礼貌待人服务,切身体会社会中不文明现象并予以劝阻。学生会更加深刻的判断礼仪是非,讲文明、懂礼仪的好习惯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得到深化,逐步养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包括环境保护、帮助他人。这类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增强责任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