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2018-03-31 16:47屈安国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应用策略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屈安国

摘 要:合作学习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良好的探究氛围中互助学习,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进一步巩固了班级团结合作的理念,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本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实际及其注意事项,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介绍了合作学习的方式与种类,指出教师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调整合作学习课堂的时间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 应用策略

在社会需要,时代改变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受到大众的热捧。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最新理念,“合作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不仅可以积极开发学生的大脑,还能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并且营造一种竞争的氛围,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动力。但需要注意一点,即针对小学生自控力不强,学习三分钟热度的问题,合作学习的教学课堂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监督和指导。

一、以“学”带“学”

教师首先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是保证合作交流学习课堂质量的前提。现在的年轻教师一般独生子女较多,导致本身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不强,一定教学年龄的教师与小学生的代沟更大,与学生交流时常捉襟见肘。课程改革以来,教学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教师角色的重定位也愈来愈迫切。小学数学课堂如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的角色就应该从传授知识的“教导主任”,转变为鼓励思考的参谋、合作交流的朋友、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答案的人,成为课堂教学的平等一员。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教师需要转变多种身份进行指导教学,整个过程中需要教师较快地适应各种角色并灵活转变,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拥有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在指导全班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聆听学生的思想,指导学生自己学会总结并提炼。学生拥有的最大财富不应该是教师教导的某一种解题方法,而是教师以自己不断学习和钻研的精神去感染学生去数学的世界闯荡,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不轻易放弃。

二、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

(一)指导监督是根本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教学目标导向的学习形式。它作为教师教学其中一种组织形式,其教学效果和质量,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而言,与教师的指导监督是不能分开的。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读书,仔细思考之后,再合作探讨,以此避免学生凑在一起人云亦云。其次,教师要走进学生之间,帮助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技巧。最后,在教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习之时,教师注意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是否浮于表面,做表面功夫。简而言之,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合作者更是一个监督者。如在合作学习《长方体表面积计算》一课时,教师要求每个小组讨论15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的体表面积有哪些。教师需要观察每个小组的具体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发言,小组合作的情况以及最后的结果;从小组的结果分析他们的解法,指导学生检验自己是否有误。对优秀参与者和结果优异者,教师需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实时参与但不多加干涉,起到指导和监督的作用。

(二)科学划分是依靠

科学划分合作小组,可以使所有学生进行有效交流。第一,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班内的实际,将综合能力、性格、性别等不同的学生分在一个组中,合理搭配之后形成互补的最佳组合,以均衡为最优原则,使每一个组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且每一组的人数不应过多。最后学生不能更换组员,防止学生之间产生矛盾。第二,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的分工应该有所不同,每位学生担任角色应该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水平判断,小组成员的角色在学生具体改变情况下可以互换,增加学生多种体验。

(三)良好习惯是保障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的简单本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虽然有效,但并不是没有缺点的,它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自觉性以及教师能给与学生充分的信任,然而对于大多数小学生和教师,是比较难做到的,这由学生年龄特点和性格分不开。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成为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课堂的重要保障。教师可以采用与其它学习方式有机结合,例如自主探索学习,一步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教师必须明白合作交流学习看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作用,更是集体的作用,一个集体可能暴露更多学生个体的问题,教师再顺势指导,从而培养出真正能合作交流学习的高效参与者。

三、以“思”促“行”

学而不思则罔,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思考,如何以更好的教學方式,更优的学习态度达成更高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方式只是教学方式的一种,其主要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建立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在教学《平均数》一课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有的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概念,需要同组学生的帮助,学得较好的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当一个“小老师”,教师则在旁边补充指导。

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模式不是简单的形式,而具有实效性的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不能流于形式,为所谓的“创新”浪费时间。本文应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对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合作交流方式做了一个简单的探讨。表明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尊重学生表达自我的权利,为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合作学习”才能拥有具体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温志旺.刍议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运用[J].数学教学通讯,2017(4):3-5.

[2]侯丽娜.中小学课堂合作学习的伦理失衡及其矫正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7(14):1-3.

猜你喜欢
应用策略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