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艳苹
摘 要:化学本就是一门抽象性和复杂性较强的学科,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与初中相比,内容逐渐深入,难度更是大大提升。化学平衡原理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也屡次涉及,掌握这部分内容能够使学生掌握众多化学问题的解决能力,这不仅对他们应试成绩的提升具有关键性作用,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化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 平衡原理 巧用
化学平衡原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关键性的地位,但由于其掌握难度较高,一直是教学的难点,而学生如没有掌握这部分内容,对他们学习其他部分的化学知识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应将化学平衡原理的精髓传达给学生,并运用其解决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化学应用能力。下面笔者就来谈一谈化学平衡原理的概念以及其巧用策略。
一、化学平衡原理的简述
化学平衡原理基本表述为:在既定化学反应条件下,进行着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当两者反映进行到极限状态下的情形。该定理又称为“勒夏特列”原理,简而言之就是生成物的浓度与反应物的物料消耗量是一致的,遵循着物料守恒定律。该原理看着简单却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核心,学生往往对其不能够有较好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我们需要总结一些技巧和规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该原理。
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基本因素
(一)缺失重要信息
在化学学习中,掌握化学符号尤为关键,无论是在书写中还是在使用中,一个小小的化学符号错误会导致整个化学平衡原理的不成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化学平衡中的化学符号掌握的过于浅显,没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就造成了对方程式的类型有认识,而对物质本身的形态和反应拾变等问题一知半解,严重影响对以后化学平衡原理的学习。
(二)材料不全面
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以及教师的教案多是以化学史为切入点,根本不是以实际的现实状况进行研究,多数学生只不过当作故事听一听,根本不会去思考知识本身的来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入。另外,化学和语数英这类主要的教学科目相比,每学期安排的课时都十分有限,教师必须加快教学进度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这使得对化学平衡原理的讲解不深入、不透彻,不能突出其核心内容,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教学方式不当
一直以来,化学平衡原理都是学生掌握的难点,一方面是由于这部分知识本具有一定难度,但也有部分因素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理解能力,无形中给学生的学习增大了难度。且一些抽象复杂的内容是需要通过实验操作才能更好的展示的,但实际教学情况却是经常由于没有多余的时间而跳过了实验环节,这导致学生学习起来难度更大,对化学平衡原理的掌握也只停留在表面。
三、巧用高中化学平衡原理的技巧
(一)掌握如何判断化学平衡状态
对化学反应是否发达到平衡进行精准的判断,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精妙地运用化学平衡原理。要想通过化学平衡的基本意义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需要学生能够掌握计算反应物浓度的方法,很多学生都能够轻松地掌握。但在可逆反应中,学生还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反应现象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例如,当参与反应的物质有颜色时,物质的颜色会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改变,当变化消失时,我们就可以断定化学反应已经处于平衡状态。因为化学反应所处的环境不同,对于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的标准也要随着环境改变而变动。例如,如果化学反应发生在密闭的恒定容量容器中时,当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不再变化时,我们就可以判断化学反应正处在平衡状态,这使得对存在气体的化学反应平衡状态的判断变得更加简单。例如,教师在固定容器中进行氮气与氧气的化学实验时,如果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我们可以知道,氮气与氧气进行了充分的化学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对于存在气体变化的化学反应,观察化学反应产生的变化比较简单。但是由于在可逆反应中,许多客观因素都会影响到化学反应的平衡,一旦外界条件发生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就会被打破。例如,温度也是化学反应影响化学平衡的重要因素。化学反应在发生时,往往会产生吸热或是放热的情况,这时便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进行判断。当温度趋于稳定时,则说明化学反应进入了平衡状态。
(二)通过加强研究力度实现对化学平衡原理的掌握
化學平衡原理在化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只有不断加强对化学平衡原理的探究与学习,才能熟练掌握并运用化学平衡原理。首先,学生可以通过习题练习的学习方式来熟悉化学平衡原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对化学反应发生的各种形式进行积累和吸收,在练习中进行长期的摸索和研究,不断总结归纳化学平衡的特征以及表现形式,才能熟练地解决有关化学反应平衡的题目。通过对化学反应平衡原理锲而不舍的探究,分析和思考化学平衡相关知识,做到深入浅出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平衡原理,从而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准确无误地找到蕴含关键信息的条件,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达成化学平衡状态是就化学反应中的可逆反应而言的,反应物与生成物永远不存在完全转化的可能,因此在进行习题解答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征,使解题的思路变得清晰明白。这样我们可以在练习中进行归纳,可逆反应发生过程中,混合物所占的比例不再变化,就说明反应已经维持在了平衡状态。
(三)全面了解掌握化学平衡知识
在平衡反应发生时,由于环境复杂,外界条件多种多样,对反应结果也会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因此只有在整体结构上,对化学平衡知识进行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才能在解决问题时不会因为辨别不清出现错误。例如,在容积恒定的条件下,容器中进入了稀有气体时,会导致容器内压强的变化,但是却不会打破化学平衡状态。其原因是稀有气体参与化学反应并不会使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发生变化。这些外在条件是阻挠学生解题的不利因素,因此,要注重化学平衡知识的全面掌握,才能避免此类错误的产生。
结语
总而言之,化学平衡原理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化学平衡原理中涉及到了化学反应干扰条件、状态观察与判断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只有全面系统地对化学平衡知识进行整合,才能将之熟练地运用到平时的解题中。这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注重对化学平衡知识的归纳总结,并进行深入透彻的了解熟悉,才能实实在在掌握化学平衡原理。
参考文献
[1]刘卓然.高中化学中对化学平衡原理的巧用研究[J].同行2016,(15):242.
[2]汪勇.高中化学中巧用化学平衡原理的研究[J].科普童话,2016,(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