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中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的对策

2018-03-31 09:29麦燕琼
师道·教研 2018年2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人格创设

麦燕琼

数学学科是一门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课程,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素质的功能,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之一。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呢?

一、注重尊重学生的人格

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发展标准及指导》(数学)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能平等对待学生。在数学教育实践生活中,落实平等还意味着将“一视同仁”和“因材施教”进行结合。“一视同仁”指的是给予学生人格上平等公正的待遇,而“因材施教”则是方法意义上的平等。当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和错误时,要给予解析和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的机会。例如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对新知识的理解的速度、深度不同,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可思议的错误,如:1/2+1/3=2/5。此时,教师切忌大声斥责“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特别是对胆怯学生更加不能说“讲了多遍都不会,真是笨死了”等之类有辱学生尊严和人格的话语。对学生的自信心的残酷打击,非但无益于解决问题,还会导致学生更加畏惧数学,加重胆怯心理。教师应该以负责任的精神、务实的态度,在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地方给予个别辅导,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二、创设愿说敢说的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积极的轻松的语言氛围,使胆怯心理的学生受到感染,从而产生想说的念头。如对于低年级的简单解决问题,我设计这样一个情景:树上有6只小鸟,它们在欢快地唱歌,美妙的歌声又引来了4只小鸟。这里有画面、有音乐、有声音。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我抓紧时机说 :“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呢?能自己解答吗?”学生纷纷欲试,胆怯心理的学生也有了想尝试的欲望。在有学生做示范后,我鼓励说:“某某同学,你也来试试吧!”在这种环境气氛的感染下,他难为情地站起来,虽然回答得不完整,但我都加以肯定,给予鼓励。所以坐下来的时候,他脸上明显多了笑容。类似创设这种愉悦的语言氛围,使具有胆怯心理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也敢于开口说,从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三、搭建表现自我的平台

《全日制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明确指出: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强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所以,在教学中,我常常创设让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也感受成功的愉悦。如新课结束,进行巩固练习的时候,我常常这样说:“某某同学你也来试试怎样?”如果他还在犹豫,那一定是还在害怕一旦做错将会受到批评,这时我就对他说:“没有关系的,其他同学能够做的相信你也能够做到,来,错了也不要紧,老师和同学会帮助你的。”并用手轻轻地放在那位学生的头上或肩膀上使他体会到教师的重视和关心,让他觉得不应该再拒绝。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下他们会对老师产生信任感而勇敢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做对了教师要及时表扬,做错了要进行耐心的指导并和其他同学一起帮助他把错的修改过来。目的在于告诉学生只要相信自己,相信老师和相信集体,事情是一定能够做好的,不应畏缩在困难前面使自己得不到进步。有了这样的引导过程,学生的胆怯心理会渐渐地消除。

四、重视多元积极评价

對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课堂上,除了教师的积极评价,还要鼓励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课后也邀请家长参与评价。如每次的单元综合练习后,无论是对有胆怯心理的学生,还是一般学生,我不再是只关注学生的成绩,不再是传统的讲评卷子后让学生订正、家长签名,而是改为让学生写单元学习自我评价,内容包括:实现哪些学习目标?获得哪些进步?解决了什么问题?参与了哪些探究性活动?哪些方面需要努力等等。此外,还组织学生在班上交流,使学生比较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感受自己不断成长与进步。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据。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人格创设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