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的“疯狂石头”

2018-03-31 09:10刘黎平
躬耕 2018年3期
关键词:石碑贾宝玉水浒传

刘黎平

石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石头也和纸张一样,承担着书写载体的任务,因为坚固耐久的特性,古代人们就将一些图画、佛像以及文字刻在石头上,使其经久耐磨,流传久远。这些行为成为古代文明的一个明证,例如中国四大石窟的佛教雕像,全国各地发现的大量岩书岩画,还有泰山、华山、黄山、普陀山等风景名胜、宗教名山上刻就的巨幅标记等等。

其实不独以上情景,石头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也常常被“委以重任”,担当起刻画人物,升华主题,推动情节发展载体的作用。比如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就是如此。在中国四大名著中,石头在里面起作用最大的要数《红楼梦》和《西游记》了。其中《红楼梦》的原名就叫《石头记》,贾宝玉就是一块石头变的,而《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也是石头里面蹦出来的。从这个角度而言,贾宝玉和孙悟空是一家,两块石头撑起了中国四大古典小说的半壁江山。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部名著的主要人物:孙悟空和贾宝玉的出身实在是太相似了。孕育出齐天大圣的那块石头,来历可不简单,早在宇宙诞生之初就有了,“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开辟以来”就是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按照《西游记》开篇的说法,从宇宙诞生到人类诞生经历了两万多年,也就是说孙悟空在蹦出来时就已经存在两万多年了。其实,如果按照现代宇宙学地理学的观点,宇宙诞生到现在至少一百多亿年了。因此孙猴子一出来,就可以叫孙爷爷了。

再看贾宝玉,《红楼梦》是这么说的,“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你别看宝二爷一副小鲜肉的模样,“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人家的年纪可大了,要上溯到宇宙早期女娲补天的神话时代。而且宝哥哥身份也不简单,是块补天的料。按照现在的说法,是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惜没用上,只好从太空来到人间。

这俩哥们年纪大,都是宇宙初期诞生的,要是见了面,称兄道弟也不过分。至于《红楼梦》里以石头为主线,串起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情感主线和整部小说的发展脉络,都众所周知,这里不赘述,重点说说这两位石头兄弟的性格和形象意义。

大圣和宝二爷都是石头性格,顽固,不屈服。石头的特质是坚硬的,由此发展为性格倔强,不易于改变,和周边对抗,从而发展到叛逆。要说古典四大小说名著里的叛逆人物,非属孙大圣和贾宝玉不可,可以说是两块疯狂的石头。孙大圣蹦出来之后,就不想当一只安静的猴子,远涉重洋去学艺,然后大闹龙宫、地府和天宫。即使被降服之后,随唐僧去西天取经,还是叛逆性格不改。而宝二爷呢,这块石頭也并不想做个安静的高富帅,他居然嘲笑科举,否定封建道德,最最看不起那些文死谏、武死战的忠臣良将。虽然高鹗改写的结尾中,贾宝玉也不能免俗,考上了进士,但是很快就出走,消失在一片白茫茫的地平线上。宝玉一直不愿意向封建大家庭的教育屈服,将女性地位抬得最高。其实,贾宝玉就是大观园里,甚至整个封建社会的不愿意循规蹈矩的“孙猴子”。宝玉敢爱敢恨,也和孙悟空一样。前者敢说封建伦理的不是,后者敢和天庭对质,其性格完全一样。脱胎于上古顽石的主角,果然就是和凡人不一样。

是否可以这么说,《红楼梦》和《西游记》是两块疯狂的石头,《红楼梦》是现实版“石头记”,《西游记》是神怪版“石头记”呢?

除却《西游记》和《红楼梦》,另一部名著《水浒传》的开篇也和石头有紧密的关系。此书第一回,讲的就是北宋仁宗年间,因为天下瘟疫,宋仁宗派太尉洪信前往龙虎山寻仙问道,寻找解救良方,这里的关键情节是一块石碑。洪太尉闯进伏魔殿,“太尉教从人取十数个火把点着,将来打一照时,四边井无别物,只中央一个石碑,约高五六尺,下面石龟跌坐,大半陷在泥里”。小说的108位主角想要登场,必须掀开这块石碑,而掀开这块石碑的就是洪太尉。石碑被掘开,就相当于是戏剧的幕布徐徐拉开,一众角色纷纷上场,“那道黑气直冲上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往四面八方去了”,这个开场还挺有科幻片效果的。

由此可见《水浒传》的开头是很有仪式感的,刻着“遇洪而开”的石碑就是整部大剧的幕布。《红楼梦》和《西游记》都以石头开幕,《水浒传》也算得上是以石头开幕。贾宝玉本来就是一块石头,孙悟空是孕育在石头里,而108好汉是被压在石头下面,总是离不开石头文化。而且更重要的,石头在《水浒传》的开头出现之后,并没有从小说中完全消失,而是又在关键的时候从天而降。当梁山泊108条好汉都聚集完整的时候,石头又来了。我们看第71回(有的版本是第70回),“是夜三更时候,只听得天上一声响,如裂帛相似,正是西北乾方天门上”,于是好汉们组织人去寻觅这块天外来物,“宋江随即叫人将铁锹铁锄头,掘开泥土,跟寻火块。那地下掘不到三尺深浅,只见一个石碣,正面两侧,各有天书文字”。原来也是一块石头,只不过是天外来客,一块带着蝌蚪文的陨石,上面写着“替天行道”和“忠义双全”,还有密密麻麻的梁山好汉的名字。如果说洪太尉遇到的那块石头开启了故事,那么这块从天而降到梁山泊的石头,则是推进故事的一个象征元素。一则展示了梁山泊的合法性,得到上苍的承认;二则暗示了好汉们最终的悲剧命运,按照石头上的启示,“聚义厅”变成“忠义堂”,从打抱不平走上招安的道路,故事在这里有了分水岭。由此可见,石头在《水浒传》里的角色很关键。

相比以上三部,石头在《三国演义》中没那么重要,既没有由石头拉开帷幕,也没有由石头推进整部故事。但是,并不是石头就和《三国演义》没有关系,在故事进行到精彩处,从人物心理到幽微处,石头也会登台扮演角色,且看《三国演义》第54回:刘玄德去甘露寺相亲,得到国太的承认,和心怀叵测的孙权一起散步,并在殿前庭院中看到一块石头。于是,奇怪的一幕发生了。这两位三国大人物居然对着石头说起了心事。刘备神神叨叨地说,“如果能安全成婚,回到荆州,石头啊石头,就让我剁开你吧”。于是一剑下去,那石头也懂得这位东吴女婿的心事,居然被削开了,“手起剑落,火光迸溅,砍石为两段”。孙权也对着石头说心事,“若再取得荆州,兴旺东吴,砍石为两半”,也把石头劈开了。这一块石头,串起了两位英雄的心事,起到了揭示人物心理,推进并预示情节进一步发展的作用。刘备的惶惶不安,孙权的心有不甘,都在劈开石头的动作里显露无遗。石头劈开了,人物内心也坦露了。而以后的东吴偷袭荆州,刘备讨伐东吴的情节,都在劈石头的情节里埋下伏笔。这里的石头也不简单吧。

如上例子说明,我们要想把小说写好,除了在创作中安排好故事梗概,直接刻画人物性格,也要间接地通过一些特殊事物、物体来侧面表现人物,推进情节发展。这点,四大名著对于石头的运用,为我们做出了极好的典范。

除了古典名著,石头在当今社会的文艺作品中的运用仍然屡见不鲜。最直接最有情节推动和人物塑造作用的作品就是轰动一时的电影《疯狂的石头》。此为石头文化的重要意义及作用,提供了又一个十分生动的典型文本。

猜你喜欢
石碑贾宝玉水浒传
贾宝玉:暖男的爱仅仅如此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试论贾宝玉待花袭人“与别个不同”的原因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想起那座石碑
西门庆与贾宝玉女性观的比较
罗塞塔石碑
《水浒传》(节选)教学案例
论贾宝玉之本真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