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澳大利亚的语言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18-03-31 08:08尚长春刘琳婧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启示多元化

尚长春 刘琳婧

本文系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课题〔(2017)601号〕《澳大利亚语言政策研究》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 文章介绍了澳大利亚四个时期的语言政策,分析了澳大利亚的英语、土著语言和社区语言政策演变历程,探讨了澳大利亚语言政策对我国语言规划的启示。其启示的要点是:搞好主要语言地位的规划;树立语言资源观念,促进语言生态平衡;立足长远,树立多元外语教育观;注重语言产业开发,满足汉语学习的国际化需要。

【关键词】 澳大利亚语言政策;中国语言规划;语言资源;多元化;启示

一、引言

语言规划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分支,由语言规划理论和语言规划实践两部分组成,无论在学术研究领域还是在政策制定的实践过程中,语言规划都彰显出日益重要的地位。“国家语言政策是全国各阶层都同意的一些原则。决策者根据这些原则运用语言计划中的资料,使政府的决策能适应社会的利益和需要。”(Joseph Lo Bianco,澳大利亚) 近半个世纪以来,澳大利亚政府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在经历过放任政策、同化政策、文化多元政策和优先化政策后,其规划模式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接受与认可,为我国及其他国家及民族地区进行长期的语言规划,语言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式模型与参考经验。

二、澳大利亚四个时期的语言政策

作为大洋洲最大的移民国家和英联邦的成员国,澳大利亚全国人口中约有90%的人口为英国移民后裔。尽管英语是澳大利亚法定的官方语言,但在二战后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四百多万移民先后涌入澳洲,随之导致出生在澳洲以外国家和地区的居民所占人口比率高达20%。基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多民族共生的复杂因素和英联邦国家的政治因素,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和多语言政策模式被逐渐应用并推行开来。在澳政府的统筹干预与积极引导下,澳大利亚形成了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多语言机制体系。百年来,澳大利亚的语言政策紧随社会的需要不断变革。

1、放任政策时期(20世纪以前的殖民时期)

澳大利亚在地理上极具特点,由于在位置上与亚洲一衣带水紧密相连,因此经贸往来十分密切。作为英联邦的成员国,澳与英国在民族和历史传统上又有着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系。在20世纪初之前,由于澳大利亚移民人口的急剧变化及澳政府政治管理相对涣散等原因,政府没有对移民语言进行过多干预,而是无为而治,采取放任和宽容的语言政策。这期间,澳大利亚英语逐步形成,但是除了英语的广泛使用外,还有汉语、爱尔兰语、德语、威尔士语、法语、苏格兰的盖尔语和斯坦纳维亚语。很多地区都实行双语授课,19世纪晚期,澳大利亚就有用5种语言同时发行的报纸。直到20世纪初,还有超过100所使用双语与少数族群语言的学校存在。这期间,政府之所以采取放任宽容的语言政策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澳大利亚的非英国移民数量相对较少,放任政策时期英语虽然没有被确认为官方的通用语言,却是事实上的通用语言。移民语言的活动范围和学习使用规模相对较小,语言地位和语言问题的重要性还没有显现出强大的作用,不足以在政治上造成一定影响;其二,殖民时期的澳大利亚,各殖民区内的语言不尽相同,政府也不相同,在实施语言规划和制定语言政策方面,唯有一个有责任的统一的政府才具有执行效力,政治上的涣散也是其实行放任政策的客观原因。

2、同化政策时期(20世纪初至60年代末)

1901年,澳大利亚正式成立为联邦制国家。这一时期澳政府语言政策的主旨便是限制与同化。“白澳政策”的出台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它的目的在于通过社会同化来人为地形成人种上的同质,使土著人通过混血和被边缘化的過程最终使其被同化甚至消失,“白澳政策”时期,澳政府一改放任态度,开始利用法律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性地限制和打压土著语及社区语言和他们背后的文化。目前,澳大利亚的土著语言有100多种已然消亡,100多种处于濒危状态。60年代中后期开始,由于城市集中营产生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在政策层面需要紧急处理,澳政府的语言政策开始从“同化”转向“融合”。澳大利亚的同化政策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其一,在澳的早期移民和土著群体中,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数不多,是社会穷困群体的主要构成部分,为融入到澳大利亚社会,这些群体无论是自觉自愿还是被迫强制,英语的学习和使用都在客观上成了政府解决语言多样性的合理手段。其二,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澳政府强烈的恐外情绪,这种恐外情绪的滋生甚至延续到了对外来语言多样性的敌视,移民及土著母语的使用被认为会削弱国家忠诚度,分散国家的凝聚力。20世纪60年代开始,移民数量的增加和来源国数目的增多使得移民的教育和语言问题成为澳政府不得不正视的社会问题。结束同化政策的呼声日益高涨,澳大利亚逐渐步入到双语教育和多元文化时代。

3、文化多元政策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

“白澳政策”被废除后,联邦政府机构携手少数族群团体和语言专业团体开始推行多元文化政策,1987年,《国家语言政策》(National Policy on Languages)作为第一部由澳大利亚官方制定的综合性语言政策被正式颁布和实施,政策撰写人是澳大利亚杰出的语言学家Joseph Lo Bianco。《国家语言政策》在确立英语为澳大利亚国语地位的同时,支持少数族群和移民群体中英语的第二语言地位及外语地位;承认了土著语言的澳大利亚本土语言地位,并保证了土著语言被接受被尊重的权利;承认了移民使用社区语言被接受和尊重的基本权利。同时,政策还对澳大利亚聋人使用手语的权利也予以了承认。政策提出了教育领域外的语言问题,即语言服务和语言保持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国家语言政策》提出了四个重要的社会目标,即:“丰富”(enrichment )、“经济”(economics)、“平等”(equality)和“对外”(external),四个 “E”的目标将语言的学习与规划连同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语言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增强了社会公正性。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文化多元时期,政府扭转了在同化时期将语言的多样性看成问题来对待的观点,而是将其看作一种资源予以保护和开发,语言资源观弥补了语言权力观的不足,有利于树立整个社会对语言及语言族群的态度,是社会发展文明和进步的体现。

4、优先化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

自从20 世纪80 年代起,澳大利亚的经贸和外交重点转向亚洲,亚洲语言在澳的教育逐步受到了政府的关注与支持。联邦政府于1991年9月颁布了《澳大利亚的语言:澳大利亚语言与读写能力政策》(Australias language : The Australias Language and Literacy Policy,ALLP)的《白皮书》。《白皮书》的内容分四个方面:第一,培养全体澳大利亚人具备英语听说能力并能分场合恰当使用,政府通过教育培训方式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第二,扩大和加强非英语语言的学习以提高教育成效,增强国内外之间的交流。第三,保护和开发依然使用中的土著语言与海峡岛语言,对其他语言进行适当性的帮助。第四,扩大和加强口译与笔译、印刷与电子媒体及图书馆提供的语言服务。与《国家语言政策》相比,《白皮书》关注的是语言教育的规划,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语言政策框架,关注的是语言管理和社会经济管理,是实用主义思想的体现。上世纪90年代,随着《澳大利亚国家学校亚洲语言与研究战略》的实施,澳大利亚政府将汉语、日语、印尼语与韩语定为澳大利亚具有战略意义的语言,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亚洲语言在澳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1997年3月,《国家读写能力规划》发布,规划强调了早期阶段学校教育中读写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这一阶段,经济理性主义思潮,语言资源观以及澳大利亚对亚洲的认同是影响其语言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

三、澳大利亚的英语、土著语言和社区语言政策演变历程

澳大利亚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虽身处大洋洲但与亚洲在地理和经贸上关系密切,在澳大利亚的东南沿海地区居住着诸多来自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和越南的移民人口。而作为英联邦的成员国,澳大利亚又与英国甚至整个欧洲都有着不可分割的民族和历史传统渊源。虽然澳大利亚近百年来的语言政策变化很大,但英语、土著语言和社区语言却是贯穿于整个语言政策发展变化的始终,是其显性语言政策构成的主要内容。

1、英语政策

受英殖民文化的深远影响,从早期推行的放任政策至十九世纪晚期,英语在澳大利亚的语言政策中都占据着毋庸置疑的主体地位。随着澳大利亚民族意识的逐步增强,在澳本土社会与文化和英语的逐步交融中,别具特色的澳大利亚英语应运而生,逐渐形成被广为接受与积极使用的官方语言体系。尤其是“白澳政策”的大力推行,澳大利亚英语的特殊地位更使其成为多元文化背景下各国移民与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快速融入到主流社会的一张隐形通行证。而无论是“白澳政策”还是始于1948年的“成年人移民英语计划”,英语在此期间都是被作为第二语言的地位被澳政府推广学习。直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87年颁布的《国家语言政策》第一次以官方正式的姿态将澳大利亚英语作为国语。英语不再仅仅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项目,母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和外语教学三种形式融为一体共同为其明确的国语地位保驾护航。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的国语地位为提高澳大利亚人民的民族凝聚力、加强国内外文化宣传和维护其世界第六大国土面积的区域统一与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土著语言政策

土著语言在澳大利亚所遭遇的破坏性是伴随着澳土著民族所经受的杀戮与迫害同时展开的。从1788年到上个世纪60年代,尤其是上个世纪初“白澳政策” 的推行,使得土著语言本就岌岌可危的地位遭受到巨大的威胁,土著儿童被迫疏离母语,强制性地学习英语。随着1967年土著人在澳公民权的获得,这一情况才有所改善,北部地区也随之推行了双语教育。1987年《国家语言政策》的实施确立了土著语言在澳的特殊地位,确保了土著人获得自己语言服务的基本权利。到了20世纪90年代,《白皮书》的颁布虽然明确声明支持“土著语言和读写能力”,但资金的落实方面却明显倾向于土著人英语读写能力培养上的各项投资。2008年2月,陆克文向土著人尤其是“被偷走的一代”郑重道歉。对土著人采取和解的做法,澳政府领导人的这一举措无疑摆明了对土著文化的认同态度。对进一步保护与发扬土著语言有着非同小可的积极暗示作用。目前,在澳大利亚的260所学校里,有16,000土著学生和13,000的非土著学生参与到了涉及超过80种土著语言的专属语言项目中。虽然土著语的保护和传承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是联邦政府对澳土著语言保护上的不连续性无疑也造成了其在传承和保护上的低效性。

3、社区语言政策

相比土著语言的遭遇,澳大利亚的社区语言在放任政策时期则是遇到了多样性共生共存的温床,得以保持并随着多元文化的社区构成被传承下来。20世纪初开始,随着一战和二战的爆发,社区语言的发展受到限制,政府明令禁止双语教育,私立学校也无从幸免。“白澳政策”的实施,更加确立了同化政策的主流地位。社区语言虽然在一些学校中开设,却不具备对外交际的功能。20世纪末,各国移民的不断涌入使得澳洲的人口比例和来源重组,迫于少数移民群组争取语言权利的压力,澳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语言政策。期间,1987年的《国家语言政策》更是为社区语言的发展迎来了春天。20世纪末,《白皮书》和《澳大利亚国家学校亚洲语言与研究战略》的实施则已把社区语言的扶植重点由之前的欧洲语言转向亚洲语言。2009年1月1日,陆克文政府启动“国家学校亚洲语言与研究计划”(National Asian Languages and Studies in Schools Program, NALSSP),日语、汉语、印尼语和韩语受语言政策的导向与干预空前发展。在澳大利亚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的各项亚洲语言学习项目使得旷日持久的讨论议题终于落到实处。

澳大利亚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经历了数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其历程与模式已被公认为是一个成功的语言政策系统范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事实证明1788年以来,澳大利亚的语言政策转变调整的背后永远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动着它的发展变化,即国家政治经济利益。这只手推动着澳政府从鼓励语言保护的多元文化主义模式已经切换到以发展读写能力和国家整体利益为核心的公民民族主义模式。

四、澳大利亚语言政策对我国语言规划的启示

语言政策的确立和推行是一个国家政治方针、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与国家的历史背景、政治结构和经济基础有关,甚至关系着一个国家未来的文化走向和经济政治格局。澳大利亚的语言政策模式对于我们借鉴性地审视和规划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多语言构成的国家语言政策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2016年8月,国家语委发布“国家语言文字事业 ‘十三五 发展规划”,规划将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提高国家语言文字服务能力和弘扬传播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作为“十三五”期间的主要任务。规划为我们今后五年的语言政策制定指明了方向,根据“规划”的明确导向,基于澳大利亚的语言政策模式,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1、主要语言地位的规划

澳大利亚1987年的《国家语言政策》几百年来第一次在语言地位上将土著语言、英语和社区语言进行了关系确立,切实地平衡了主要语言之间的主次关系,适时适地实现了语言规划、语言政策与社会需求三者的有机统一。作为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如何通过语言政策的规划与实施来平衡我国语言生活中母语与外语,普通话与方言,以及通用语与各民族语言之间的关系地位,是我们现阶段语言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语言地位的确立上,既要重视和确保通用语种,也要重视非通用语种。对于普通话、通用语应该坚决避免语言政策层面上“唯我独尊”的导向与暗示。在语言地位规划的问题上,我国需确立各个语言关系中的层级地位、使用的范围和语言功能与目标,使得语言生活的面貌既能各得其用,各领风骚,又能和谐统一多元发展。加强语言发展的长期规划与布局,从长远来看影响着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和多文化国家的经济利益与长治久安。《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提供的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普通话普及率得到长足发展,已经从2000年的53%跃升到2015年的73%左右。因此,我国的语言规划也应适时调适,将通用语言文字的工作重心由“大力推广”向“规范使用”转变;语言规划的关注点从重视它的工具职能移向文化职能。

2、树立语言资源观念,促进语言生态平衡

历史上,澳大利亚曾经坚不可摧的“同化政策”是诸多土著民族多样性文化的一次浩劫与掠夺,在传承民族精神与保持多样文化生存空间方面,对“被偷走的一代”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惨痛教训。直到1987年《国家语言政策》的制定,澳大利亚全体居民,包括外来移民和土著居民的基本语言权利得到保障,在明确英语的母语地位同时,切实对土著文化与语言、社区文化与语言给与了尊重与保护,对濒危语言和文化进行政策支持与经济援助,在促进语言的生態平衡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做出了典范。一个民族的文化,80 %是通过口语和文字留传下来的。个人与群体所享有的语言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生存权与发展权,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是我们国家文化多元性的充分体现,是传承至今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政府如何通过法律法规的设立、政策上的积极扶持与倾斜,对濒临灭绝的语言文化资源加以保护、开发与利用是现阶段有待解决的语言问题之一。中国共有120种以上的语言和33种文字。凡有母语的民族,对于母语天然的热爱都会落实到维护母语,捍卫母语使用权的实际行动中来。语言是民族特征中的一个最为敏感和突出的特征,语言和谐有助于民族与社会的和谐,反之,则会引起民族矛盾,甚至引起社会动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濒危语言地图显示,中国目前有10种语言已经消失,20种语言极度濒危,51种语言肯定濒危,40种语言不安全。我国西南、华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是这些语言的集中区域,更是我国百越、中原、名家文化的交汇之地。璀璨的华夏文明,多种文字曾在这里产生。这些区域传承着汉藏语系以及多种南亚语言的宝贵遗产,还是原始象形文字最集中的区域,是见证华夏文化和我国文字发展的活化石。这些语言一旦消失,不仅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对人类文明的记录与延续都有着深远的负面影响。

语言资源观念的树立,政府层面通过政策法规的扶植与保护将对确保这些语言资源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2017)》(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已经为15个少数民族创制或改进了文字方案,有100多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被确立。到2016年,我国制定颁布的专门针对语言文字问题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近2200项。2017年3月17日,国家民委印发的“十三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规划确立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得到进一步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基本满足社会需求,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各民族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得到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作用进一步发挥,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发展”。这一目标的确立为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国家的和谐发展指明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3、立足长远,树立多元外语教育观

在外语政策方面,澳大利亚一方面要求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公民再掌握一门外语或社区语言,另一方面又提供英语学习的机会给外来移民和土著居民,是澳政府开拓思维和变通程式的产物。语言承载着文化,澳公民在多元语言的环境中,培养了多元文化的思维模式,在提升文化素质的同时又增强了澳大利亚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可谓“利在当时,功在千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态势逐渐形成,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攀升,世界各国与中国在政治经贸往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入。我国政府需要以新的战略高度来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外语教育的政策,对通用语种和非通用语种的教育投入进行全新规划,合理安排,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发展。我国经过多年来对世界通用语种——英语的基础教育与重点强化,相比其它,英语人才的培养已颇具规模卓见成效。与此同时,其他语种的外语人才则是凤毛麟角,不可多得,许多就业前景看好,市场需求量极大的小语种专业只在高校开设,师资力量薄弱,办学规模小,学生人数少等实际问题造成了小语种人才的极度缺乏。随着“金砖四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中国和沿边国家的经济依存度将不断提高,在一些地区及高校开设这类语言,进行经贸外语的教学,将对促进我国的贸易增长、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有效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等有非同小可的积极作用。因此,发展多语种教育,在具体设置上要注重实际需求,进行重要性排序和拟定比例构成,在不同学校及地区有重点分批次地进行小语种布控教育,使小语种教育与周边国家的商贸往来和文化旅游交往紧密联系起来,根据区域特点,在培养小语种人才的过程中,高校要制定与市场实际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我国实现“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做好人才储备工作。截至2016年,我国高校共开设有72个外语专业,其中非通用语种专业65个,覆盖了欧盟国家24种官方语言和东盟10国官方语言。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在校本科生人数达81万。

综上,在语言规划层面,外语的规划与布局应注重各方面的问题。即外语地位、外语语种的选择、外语水平的要求和外语教育的层次。但是,在国家层面上,我们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调度和管理不同层次上的外语教育以及与外语有关的政策和语言规划。新时期下,如何确立“关键外语”,储备特别外语人才;如何布局当下和未来社会需求,统筹、分类进行外语语种和教育层次的规划与布局,根据区域特点,进行外语语种规划与布局;如何提高外语教育效率,提升全民外语使用能力。这些都是未来几年内外语规划与布局方面有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4、注重语言产业开发,满足汉语学习的国际化需要

一种语言文字在世界范围内的需求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体现在其他国家对它未来前景及综合国力的强弱的预测。借着中国经济近年来势不可挡的强劲发展趋势,“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温。汉语学习者在法国年增长率高达38 %,在日本,汉语已经牢固确立了第二大外语的地位,在澳大利亚成为第一外语。《纽约时报》刊载《2040 年的中国》,预测到2040 年,中文将出现和使用在世界各地召开的各类科学会议。汉语地位的提升使得近年来孔子学院发展迅猛,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在全球146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其中,“一带一路”沿线有53国设立了140所孔院和136个课堂。2017年,各国孔子学院和课堂各类学员总数232万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受众1272万人。这一惊人速度是其他类似的海外语言推广机构所无法比拟的。《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2017)》显示,语言行业年产值超2800亿元。除了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语言资源的开发还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教育集团,仅“新东方”2016财年总净收入就达到14.78亿美元,每年提供8000 多个就业岗位。依照这个数据,世界范围内,整个汉培市场还存在着很大的利益空间和潜在的就业机会。但是孔子学院的传播更重视的是文化的输出而非语言教育产业的建立与扩大。我国尚未形成建立在中文学习与中国文化传播之上的产业链条,从文化传播到语言产业再到谋求语言产業红利还有很长一条路要走。汉语国际化传播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传播目的地的国家语言政策,从语言规划的层面,制定出适合不同国别,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汉语输出与传播规划,做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五、小结

语言政策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部分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它是动态的,发展的。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任一语言政策在任一时期,任一地区都无从尽善尽美。语言政策的规划、拟定与实施需要一个长期有序的过程才能卓见成效。澳大利亚的语言政策发展模式,反映了历史不同时期国家政府对语言发展所采取的调控和平衡。客观地讲,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都曾出现或将会出现放任化、同化、多元化和优先化的可能性,语言政策的出台要受到社会语言生态环境多种因素的制衡。地球村的缩小,国际化的交流,世界文明有待兼收并蓄、碰撞、融合。在我国现阶段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语言地位的规划问题、语言生态的平衡问题和外语教育观的转变问题以及汉培市场产业化问题已经超越于语言本身,将成为影响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增长和国家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在语言政策的规划与制定上,我们仍在探索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1] 白澳政策(英文:White Australia Policy)是澳大利亚联邦反亚洲移民的种族主义政策的通称。1901年,白澳政策正式确立为基本国策,只许白人移居。在此政策下,大部分华人忍受不了欺压、被迫离开澳大利亚。1972年澳大利亚工党政府取消了“白澳政策”.

[2] Baker,S .J. The Australian Language [M] .Sydney: Currawong Publishing Co .Pty .Ltd. 1966.

[3] Delbridge,Arthur . Standard Australian English [J]. World Englishes 18(4):259 270. 1999.

[4] Joseph Lo Bianco. A Site for Debate, Negotiation and Contest of National Identity: Language Policy in Australia, 2003.

[5] 蔡永良.关于我国语言战略问题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11(1).

[6] 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教育部,国家语委.教语用[2016]3号.

[7] 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教育部,国家语委,2012.12.4.

[8] 国家民委“十三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规划.国家民委,2017.3.17.

[9] 罗爱梅.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澳大利亚外语教育政策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

[10] 王辉.澳大利亚语言政策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11] 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2017白皮书).国家语委,2017.6.

【作者简介】

尚长春(1977-)男,回族,新疆石河子人,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教育国际化,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研究.

猜你喜欢
启示多元化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道德与法治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多元化研究
从“跨界”现象看现代筝曲的多元化发展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