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反邪教教育内容与方法探讨

2018-03-31 08:08高立王浩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内容高校方法

高立 王浩

【摘 要】 高校在反邪教教育方面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教育内容方面开设宗教类相关理论课程,帮助学生认识宗教与邪教的本质区别,增强抵御邪教渗透的思想意识与法律观念;在教育方法方面创新反邪教教育的方式,通过开展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校园系列活动积极反对邪教渗透,进一步加强网络环境反邪教教育。

【关键词】 高校;反邪教教育;内容;方法

近年来,在世界邪教泛滥的国际背景下,邪教活动十分猖獗,斗争形势严峻而复杂。邪教的本质是反人类、反科学、反社会、反政府。一些邪教企图借助西方反华势力和境外敌对势力,借助更诡秘的组织活动、更高端的宣传与传播手段,内外勾结,不断把魔爪伸向高校,伸向三观正在形成中的大学生,拉拢高校师生,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极大挑战,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隐患。

邪教是社会的毒瘤,邪教组织和邪教活动不仅危害到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还破坏社会的稳定、家庭的和谐与群众的身心健康。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 2015年 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校园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为迎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大学校园必须拒绝邪教。高校如何把握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建立和完善反邪教的预防机制,夯实“反邪教”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反邪教教育现状与问题

1、缺乏宗教类相关课程

近年来,信教大学生人数比例呈上升趋势,作为一种复杂社会现象的“宗教文化热”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然而,不少大学生对宗教政策认识模糊、存在误区、对宗教活动态度宽容,甚至把宗教和邪教混为一谈,为邪教组织发展会员创造了条件。这种背景下,部分大学生对宗教元素趋于欣然接纳,对创新形式后的宗教活动更加热衷。邪教虽然不是宗教,但大多是披着宗教的外衣,以传播宗教教义、拯救人类为幌子,通过歪曲宗教教义、散布谣言,从事一些危害社会的活动。[1]

2、高校对反邪教宣传教育方法单调、渠道单一

高校普遍存在反邪教宣传力度不够、设计不够合理、渠道单一的问题。[2]吴纾恬(2015)调查显示:对于反邪教知识的获得渠道,75.39%的受访学生表示通过网络渠道知道反邪教相关知识,选择电视宣传的占66.14%,学校教育的62.12%,杂志报纸广告的48.86%。在调查中,69%的学生表示收到过类似邪教组织的邮件、QQ 陌生人关于加入邪教的劝导,45.32%的学生承认曾经好奇地浏览了邮件内容。问到学校经常开展的反邪教活动形式时,网络渠道仅占到20.13%,宣传内容也显得单一、内容滞后,缺乏亲和力和点击率;活动形式还以单方面讲座、班会为主。

二、高校反邪教教育内容与方法探讨

结合高校反邪教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我们认为,高校在反邪教教育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1、开设宗教类相关理论课程

在问题出现之前就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成为坚定的马克思唯物主义者与出现问题再解决相比更为合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高校来说,一方面,在现有课程中进行宗教教育,让学生有能力区分宗教与邪教。具体做法是:把相关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列入教学大纲,不仅是思想品德课、政治理论课要涉及相关内容,有些专业课程也可把相关知识列入大纲。比如可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介绍宗教的本质、起源、发展规律、社会功能、消亡条件,加强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教会学生用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用科学精神看待人类尚不能解决的事情;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教会学生区分宗教与邪教,引导与帮助学生增强抵御宗教渗透的法律意识与法律观念。另一方面,高校应长期开设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课程,同时适当开设一些宗教学课程。宗教学课程的开设目的是通过向学生适当地介绍宗教知识,帮助学生认清宗教本质,了解邪教知识,增强学生抵御邪教能力。

2、创新反邪教教育的方式、方法

首先是创新方式,避免单一说教,在具体教育方法上要丰富而生动、系统而规范,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中宗教元素的有效“过滤”,让大学生社团组织发挥正面的引导作用。进行相关宣传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校园。将反邪教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融入到大学校园生活中去,通过一些生动活泼的方式积极反对邪教渗透。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之余,组织高校师生观看反邪教教育宣传片、组织反邪教知识竞赛、开展反邪教主题演讲、图片展览、征文、或班会活动、举行反邪教宣传设计大赛、开设专门的宗教与邪教辨识的主题讲座,利用新生入学教育、联欢晚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生动具体的向学生介绍邪教做的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邪教渗入校园的一些具体方法以及世界各国针对反邪教开展的活动。此外,反邪教活动要在立足校内的基础上,走向社会,在高校社会实践计划中纳入反邪教内容。鼓励学生在节假日积极参与社区或企业举办的与反邪教相关的活动,将社会实践与反邪教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实践周进行反邪教社会调查和科普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对邪教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反邪教的警惕性与敏感性。

其次是创新方法,与时俱进,加强网络环境反邪教教育。近年来,邪教组织开始利用网络及新媒体向高校学生渗透与宣传邪教,他们利用现代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向境内展开渗透、非法传播和破坏活动,如频繁使用干扰卫星、电视插播、有线和无线广播、通过建立网站、利用QQ、微信等以及发送电子邮件、打IP电话、打录音电话、群发短信息、发电话传真、邮寄宣传光盘,大肆宣传邪教思想,这些宣传方式不受国界、地域和时空控制,企图突破我国政府对邪教防范和打击的防线。因此,充分利用网络与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占领网络阵地是新时期高校反邪教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具体来说首先要进行网络舆情监督,加强校园网络管理,防范邪教言论在网络进行散布和传播。其次要加强正面宣传,主动出击。建立大学生易于接受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网站,在校园网开辟专栏,针对学生使用手机上网人数增长,可以开设移动版本的反邪教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APP,同时在 APPLE STORE和 ANDROID STORE上放置移动应用链接,更好地推广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网站。除了开发移动版本的教育网站,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FACEBOOK、QQ空间、RSS等即时通讯软件传播相关知识,扩大影响力。[2]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1]反邪教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面对新形势,高校只有构建全方位反邪教教育工作新常态,从工作机制、警示氛围、理论武装、法律法规等各个方面,才能确保高校在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的纯洁巩固。

【参考文献】

[1] 李明明.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宗教信仰問题呈现的特点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2] 吴纾恬.泉州地区大学生宗教与邪教辨识度调查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04)82-86.

【作者简介】

高 立(1965-)男,西安财经学院统计学院副教授,博士.

王 浩(1968-)女,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内容高校方法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