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探析

2018-03-31 08:08刘艺超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社会思潮价值观影响

【摘 要】 文章叙述了当代社会思潮的内涵与特征,探讨应对社会思潮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措施: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健全政府监督机制;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与培养;优化校园环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社会思潮;大学生;价值观;影响

在新时代下的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国际局势来看,意识形态斗争持续存在,且呈现加剧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各种复杂的社会思潮相互交织、冲击、碰撞,对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而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校园是各种社会精英、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也是新思想、新文化的产生和传播的集散地,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

一、当代社会思潮的内涵与特征

梁启超曾就社会思潮进行相关研究,并在《论时代思潮》一文中论述“思潮”,指出:凡‘时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1] 可见,社会思潮是特殊历史时期背景下产生的思想趋势、思想倾向。

1、社会群体性

群体性特征是社会思潮的重要特征。社会思潮是现实生活中一定社会阶层、阶级的利益、需求的集中体现,当群体形成必然形成利益诉求,并通过不断扩大群体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增强群体的力量,以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和赞同,从而实现群体的利益、需求诉求。社会思潮发展过程中,思想在群体内部交流,还对社会群体之外的人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旦群体之外的人与这种思想产生共鸣,就有可能被群体吸引并吸纳进入这一群体,成为该群体的一员,而且可能成为思潮的坚定支持者和宣传者,进而不断扩大社会思潮的集体影响力和号召力,基于这一特点,高校自然成为社会思潮的产生和传播的重要社会群体。

2、广泛传播性

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社会群体利益的集中诉求,自社会思潮的产生时起,就具有鲜明的传播性特征。社会思潮是一种社会意识,在社会群体中产生,并在群体内部交流与传播、流转,社会思潮具有不同的类型、特点,能够以不同的形式和途径进行传播,并最终在社会群体中形成共识,汇聚成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潮流、趋势。在社会范围内广泛传播是社会思潮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思潮存在的重要方式,在传播过程中完成从产生、发展、兴盛到衰落的过程。在传播过程中,社会思潮不断凝聚社会各阶层力量,与社会生活相结合,通过宣传、评价、教育等多种途径,扩大宣传和影响范围。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思潮越能体现时代特征,就越说明社会思潮的活跃,也就越能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并在关注中发展和扩张。当代大学生自身的活泼,好奇的心理便迎合了社会思潮的广泛性传播的特性,成为了社会思潮传播的重要载体。

3、复杂多样性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发生的变化会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形成复杂多样的社会形态。社会思潮是这三方面内容变化的体现与反映,社会思潮的主体由于分类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随着思潮的变化,社会主体也发生着变化,因此,可以说社会思潮一般是伴随着社会中的矛盾和热点问题出现的,与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社会各界人士对思潮较为敏感,并通过关注思潮、研究思潮,形成共鸣和共识。

二、社会思潮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措施

1、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健全政府监督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多元化社会思潮广泛传播、交错碰撞,作为引领社会思潮工作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习近平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工作重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加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着引领社会思潮工作的质量和成效,是社会思潮工作成败的关键。在引导大学生认识多元化社会思潮中,应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始终坚持党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元化指导思想,实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另一方面,政府的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是实现社会思潮引领工作稳定开展、长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2、深化課程改革,加强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与培养

高校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其的思想意识将对我国社会价值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一阵地,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理念信念、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针对受不良思潮影响的学生,应给予及时帮助和疏导,杜绝在校园范围内宣传、传播错误的社会思潮,同时,也应关注高校论坛、贴吧、群等形式的校园沟通平台,防止不良社会思潮的传播和影响扩大。2014年1月,刘云山同志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讲话指出,“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找准宣传教育同人们思想道德情感的契合点,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宣传最美人物、弘扬最美精神,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做到深入浅出、情理交融”。[3]

3、优化校园环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阵地,由于大学生思想活跃的特点,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校园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导向作用,并对在校学生思想产生较大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高校应积极发挥陶冶学生情操、教育引导等功能,在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充分认识到高校校园的育人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并通过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影响和引导学生。同时,正确的价值观是在实践中形成、发展的,因此,高校应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素质,提高学生抵御外界社会思潮的能力。

高校大学生是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执行者,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的价值观正确与否,关乎着我国和我党的兴衰荣辱。面对社会思潮风起云涌,社会变革的不断加快,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坚定科学社会主义信念,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而奋发向上。

【参考文献】

[1]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中华书局,1999.56-70.

[2] 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网—人民日报,2013.8.21.

[3] 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4.2.3-6.

【作者简介】

刘艺超(1989-)男,汉族,河南许昌人,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社会思潮价值观影响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探析
直面“真问题”,廓清中国方向
多元化社会思潮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