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教育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2018-03-31 08:08张宇轩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

【摘 要】 文章阐述了目标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内容,分析了现阶段高校学生目标教育的现状,进而提出了目标教育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用的主要策略,包括制定大学整体目标方案,以年级实施分阶段目标,建立专业化目标管理团队。

【关键词】 高校教育管理;目标教育;分阶段实施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对象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敏感而个性突出的“九五后”甚至是“零零后”步入了大学校园,他们的思维方法、行为标准、处事方式、审美情趣均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绝大部分学生在单一学校环境中成长,缺乏社会实践。多数学生深受家庭和社会的溺爱,受诱惑的机遇与因素越来越多,奋斗精神不够,缺失目标。很多学习成绩相当优秀的学生,由于缺乏开阔的视野、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失去了竞争力。高校的教育面临着如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这样一个命题。

一、目标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内容

1、目标教育的内涵

目标教育就是把学生的组织发展及个人发展进行结合,对影响学生目标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对其目标进行确定。帮助实施对象指定相应的方案,使之作出合理安排。目标教育体现了制定目标、目标实现的过程、实现情况、形成目标的意识和习惯四个层面。对高等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来说,目标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学生大学四年的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做出合理预期和计划。并随着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等及时做出调整,从而培养和引导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念和勇气,对获得成功的能力和各种知识进行积累,从而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意识和习惯去实现最终目标。

2、目标教育的理论支持

目标教育的理论支持系统来源于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他认为,成功智力就是用以达成人生的主要目标的智力,是导致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其内涵有四个基本方面:首先,成功智力是基于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根据自己的相应标准,在不断的生活学习中获取成功所具备的能力;其次,在个体获取成功的过程中所具备的能力不仅仅表现在自身优点,还在于能够正视和纠正自己的劣势;再次,个体能够利用智力平衡来获取对环境的选择、塑造及适应;最后,实现成功的基本要素就是上述所给出的三方面智力以及良好的人格。斯腾伯格所给出的相关理论不只是适用于学业,人生的目标在其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目标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是目标制定阶段。目标分长远性目标、阶段性目标(近期性目標) 和即时性目标,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依据个体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着科学的调整,在当前目标获取成功之后,就要对下一个目标进行制定的过程,所以说目标也是一个循环发展的过程。

长远性目标就是通常所说的理想。其内涵就是依据自身的爱好及兴趣,对自己的未来目标进行选择,也就是在以后想要从事哪个职业。这个过程也是个体能力及综合知识进行积累的过程,因此,这个阶段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长远的目标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有着明确的努力方向,进而为着理想的实现而不断奋斗。阶段性目标就是长远性目标的分解,即把长远性目标分成各个阶段性的小目标,是完成长远性目标的一个个必经阶段,我们称之为近期性目标。即时性目标即对近期的目标分解成形式各异的子目标。其中子目标可以分解到各个时间段,即月度、每星期、每天直到每节课。子目标细分完成后,就要针对划分的目标进行努力。

二是反思目标阶段。反思目标即学生主体本人对即时性目标实现情况的自我反省,及时总结所失所得。要总结自己,今天的目标是什么?目标完成了吗?离目标还有多远?是什么原因影响着目标实现?在这个时间段内,若学生仍然有压力存在,为了每天的小目标进行不断忙碌的话,就要使其进行适当的放松,积极参加一些娱乐或户外活动,进行劳逸结合。若在做完上述活动仍感到疲于应付时,就要对自己的目标进行适当的控制,做出及时的调整。

二、高校学生目标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学生本体情况

大学生群体根据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奋斗方向,不需要外界过多的干预;第二类是极度缺乏定位,成绩不好,学习目标不明确且对于老师和家长的指导相对排斥;绝大多数的学生属于第三类,即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但是缺乏学习目标和未来规划,但又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反思,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2、学校教学管理情况

就当前来说,大中专院校的老师基本上都采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教学,多媒体对增加课堂的活跃度以及内容的丰富度都有很大的帮助,然后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课堂授课量太大,学生短时间内很难消化,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很少,甚至有些课程在考试完毕后,学生对某些知识点还不明白。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起不到授业解惑的作用,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辅导员管理是学校管理的缩影。当前情况下,大中专院校的辅导员基本上都参加工作不久,较为年轻,他们在担负着所述院系中所有班级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适时的开展党团活动并对其进行建设。这种大负荷的工作使其在不断的处理琐事,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很难有方向、有目标的进行。辅导员在目前大学生活中更多的在扮演学生管理的工作,缺乏对学生的教育及引导,这和高校设定辅导员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三、目标教育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1、制定大学整体目标方案

大学的职业规划是所有大学生在四年学校生活中都要经历的投资过程,高校管理者要通过开展相关的讲座或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进行适时的引导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方案或计划,在每个时间段都要有相应的侧重点。例如:在大一时可以设定为职业规划的试探期,在这个时期可以对学生的沟通及人际交往能力进行侧重,建立合适的人际关系网络;大二时可以设定为定向期,根据学生一年多的大学生活,根据其爱好、能力及兴趣引导其对职业生涯进行初步的规划;大三为冲刺期,在这个时期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关系网或招聘单位进行积极的社会实践,以便为毕业后的工作有一个初步的打算;大四可以看做是分化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学生马上就要毕业工作,学校要多给学生创造实践平台,对其前期的实践进行检验,对其职业目标进行明确,不断发现及补足发现的不足,进而使其顺利完成人生的目标。

2、以年级分阶段实施目标

分阶段深入落实目标的过程中,单一的理论教育和枯燥的说教往往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因此学校和辅导员要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就业创业、简历制作、应聘技巧、商务礼仪等职场教育。

大学一年级,大学目标及养成教育。这一阶段以帮助学生确定目标为主要任务,重点抓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校史展览,观看录像、浏览校内网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学校的校内文化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理念,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信任感和归宿感;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专业导引等专业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确立良好的专业学习目标。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院、学校等各类校园活动,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大学二年级,专业目标及方法教育。这一阶段重点是对学生的专业引导,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明确自身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结构。开展各类专家讲座,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文化素养,同时鼓励学生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大学三年级,职业目标及规划教育。以完善目标为主要任务,重点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利用专业优势构建各类实践平台;对学生未来规划进行分类指导,帮助学生确认未来的职业规划,为毕业职业规划做好准备。

大学四年级,就业目标和技能教育。大四是学生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应该开展各类的就业讲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观,提升就业技能。

在具体实施中,着重培养学生具有三个观念,即市场经济本质观念、现代市场经济观念、现代科学管理观念;六个素质,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技能素质;七个能力,即创新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执行操作能力培养造就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建立专业化目标管理团队

目標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其管理团队的建设中要突出专业化,要设立专门的责任组织机构对其进行领导,以保证目标教育管理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从高校的角度进行分析,其目标教育的管理团队组成主要来自于所属院系的辅导员、经验丰富的教授或专家以及党总支委员等。他们主要负责确定所属学生的目标教育管理方案并保证其顺利实施。在确定目标并对其进行推进时,对其中的目标进度及效果等因素要进行统筹规划,对学生目标的实现进行积极的督促。比如:目标管理者可以不断开展有关的实践及体验活动,对学生在某方面表现出的兴趣或特长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并在实践中对学生确定并实现目标的能力进行积极有效的观察,若其目标出现较大偏差或难以完成时,要适时进行纠正或调整,以便保证目标教育的方向正确性。与此同时,对目标教育中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适时的嘉奖或鼓励,以激发学生实现目标的积极性,保障目标规划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张寒梅 丁养斌.分阶段有效落实大学生目标教育工作[J].现代阅读,2013.01.

[2] 宫永纯.浅析目标教育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有[J].辽宁高职学报,2009.10.

[3] 王振喜.浅析目标教育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0.

[4] 邵保章 熊敏.浅谈大学新生人生目标的重新确立[J].江汉石油学报(社科版),2003.01.

【作者简介】

张宇轩(1988.11-)男,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管理
高校教育管理中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化研究
高校教育管理流程再造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发展路径
面向人本化的高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新媒体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基于“创新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教育管理研究
试析高校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问题与策略
微博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