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凝聚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共识的基本向度

2018-03-31 19:41陈晓莉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共识思想

陈晓莉

(陕西省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西安 710061)

在高校知识分子队伍中,党外知识分子是人数最多的一部分,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社会影响力都不可低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前所未有的变革,社会上各种思潮纷至沓来,其必然引起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上的波动和震荡,乃至直接影响到这个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态度、自身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和基本走向。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知识分子工作。而其中党外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工作主要是通过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来实施的,其构成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层面的综合表现较为复杂,与主流意识形态既有契合,也有冲突。因此,如何通过统一战线整合引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共识,在当下无疑是一重大而现实的问题。其实,自我们党成立伊始就重视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的对象从早期主要集中在把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党的工作政策视野,到新中国成立后便逐渐取向于非党知识分子的一个逐步转变过程。进入新世纪,则主要侧重于研究新时期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关于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的意见》 (统发 [2004]62号)中强调,高校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 “对党外知识分子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学术界持续加大了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关注和研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具有真知灼见的研究成果。刘定平等指出,新时期应该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正面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1]。伍揆祁认为,在新世纪新时期,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必须首先抓好政治引导,为此要注重 “五个结合”:一是群体性与个体性有机结合;二是先进性与广泛性有机结合;三是本职性与社会性有机结合;四是标准性与规划性有机结合;五是规范性与创新性有机结合[2]。王琦通过对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进行研究后认为,“目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呈现多元化、理性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总体来说,该群体思想状况稳定,生活态度积极,能够灵活适应社会发展的最新需要。”并认为其 “以自己的行动参与公共领域的讨论和实践,有利于社会建设和发展”[3]。李晔认为,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利益诉求的多样化以及互联网的普遍应用,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为此,提出用政治引领、树立新理念等途径来探索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4]。总体上看,已有的研究成果由于研究目的不同,成果系统性不足,理论深度也有待加强,特别是针对高校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共识的达成及整合引领路径这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难题的研究还需加深。为此,我们深入陕西部分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选取了不同办学层次高校中拥有高级职称和担任中层以上领导职务的非中共党员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了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定量研究。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卷280份,数据汇总后用SPSS15.0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考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行为价值取向和社会态度等方面的整体状态、特征和发展趋势,考察统一战线整合引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共识的具体实践,并通过统一战线引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共识工作几个基本向度的转换,探索提高统一战线引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共识工作实效的新理念、新机制和新方式,为优化统战部门的政治引导策略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及其意识形态状况的基本评估

(一)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数量规模及其影响力不可低估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高校知识分子队伍中占比较大。据中央统战部数据,2011年,我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知识分子共有11964万人,其中党外知识分子占75.1%,数量已达8986万人[5]。陕西是一个教育大省,公办与民办高校多达60多所,仅高校副高职称以上的党外知识分子就有6300人,占高校师资队伍的15%;民主党派成员5220人,无党派人士218人 (副处职务以上),留学归国人员3047人。以我们调研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该校4585名教职工,党外教职工2478人,占50%以上;该校副高以上职称人员1447人,其中党外人士769人。宝鸡文理学院教职工1300人,党外知识分子421人,其中硕士279人,博士33人。高校中非党员人数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其已经成为一个不断扩大的庞大群体。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不仅数量规模大,而且社会影响力也很大。他们中间不乏高学历、高职称、高职位者;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甚至学界名流。在高校中,他们是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站在讲台上将影响着成千上万的青年学子;他们做课题、写文章、作报告、上论坛、写提案,会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成为不同意识形态争夺的资源,他们的意识形态及其所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

(二)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共识基本面不能否定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共识的基本面还是积极的、健康的,不能否定。调查发现,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仍为绝大多数党外知识分子所认同和信守。问卷调查显示,他们在是否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项中,90%以上回答认同;在回答对当前我国政治制度的态度中,88%的党外知识分子的答案是 “制度有缺陷,可以通过不断改进来自我完善”;他们对于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 “国家的指导思想不能搞多元化”的判断,主要态度是 “基本同意”;对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看法,大部分受访者回答“当前正是时机,充满期待”,大约有85%的受访者认为,党中央的政策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当问及 “您对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针政策的总体评价如何”时,75%的人回答要么满意要么比较满意。党外知识分子对十八大以来党的政策方针和执政绩效拥有较高的认同,并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对 “你是否同意直接引进西方原版教材,用西方教材原原本本地来培养学生”问题的回答是 “不能崇洋媚外”;回答加入民主党派的原因是什么时,大多数回答 “有政治信仰”“可以得到更多的参政议政机会,为社会做更大贡献”。总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群体整体素质较高,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对执政党认可,对大政方针认同,关心国家大事,忠于教师职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共识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西方敌对势力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个人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等,纷纷利用互联网论坛、微博和各种报告会、研讨会、高校讲坛、出版物、学生社团进行渗透。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中很多人有海外学习交流的机会,会经常遇到观念的碰撞、思想的波动和思潮的交锋,价值期盼和思想愿望多元的特点更加明显。不少党外知识分子散漫、独立、边缘,他们喜爱针砭时弊,挑战各种权威,遇事穷根究底,不惜批判,但如果批判立场不正确、根基不牢靠、方法不科学,就会引起思想混乱,产生有悖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言论[6]。调查中有36%的党外知识分子认为马克思主义不应该成为指导思想,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也有所滋长;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弱化,有的明确主张国家指导思想应当多元化,理由是 “思想要解放,要有个性,要敢于坚持自己的东西”。认为多样性思想意识是思想解放的标志,自由的思想可以实现人的尊严;信仰方面,被调查的党外知识分子3.8%信佛教,1.9%信基督教,2.1%信伊斯兰教,34.4%信仰共产主义,什么也不信的占53.9%,信仰多元与信仰缺失并存。还有15%的人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本质是共产党说了算,其他党派基本没有发言权。有20%的党外知识分子对严格高校课堂、讲坛及文化活动阵地的管理持反对意见,认为限制了自由学术交流和言论自由,甚至认为中国的大学已经变成了党校,教书育人的课堂成了意识形态的宣传阵地。除了通过各种方式表现较强烈的不满情绪和过激言论之外,有的甚至在行为上与党和政府渐行渐远,甚至离心离德。

可见,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共识状况“喜忧参半”,思想意识领域存在 “问题共识”,说明这个群体思想意愿的最大公约数尚未真正形成,普遍接受的思想共识还没有达成。多样性、变动性、极端性的思想状况正在消解意识形态共识生成的现实条件,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面临种种挑战。如果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势必影响和冲击主流意识形态,动摇我们党执政的思想政治基础,直接影响到青年学生的未来走向。习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可见,对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共识中的种种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

二、统一战线引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共识的优势依据

基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共识 “喜忧参半”,思想意识领域还存在 “问题共识”的现实情况,加强引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共识工作显得尤为迫切,提高引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共识工作实效尤为重要。共识是指在某一方面获得的相同或接近的看法,是一种在群体内普遍认可和比较持久的 “相信”,人们常常称之为 “信仰”或 “信念”[7];共识也指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的人所寻求的共同理想信念、价值规范。引领指某一事物或主体导引、带动其他事物或其他主体朝着某一方向运动、前进或发展,引领的重要功能就是导向作用[8]。那么,由谁来担当这共识引领的大任呢?统一战线作为我们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所以,我们认为,统一战线有责任、有资格、有能力来担当起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共识的引领重担。

(一)政策优势

党中央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充分体现了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试行)》(以下简称 《条例》)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统一战线的新思想新要求,明确了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的理论观点和政策规定。

首先,第一次把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明确为统一战线工作的方针。习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9]在寻求最大公约数基础上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个性中的 “异”,“以博大的胸怀对待不同党派、民族、阶层、宗教信仰者以及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广大成员,实现和而不同基础上的团结。

其次,提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条例》用了一章的篇幅,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培养、使用、管理作了明确规定。明确了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基本要求、方针政策、主要任务、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

第三,首次规范了统战部门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要求。《条例》将统战部门职能完善为 “了解情况、掌握政策、协调关系、安排人事、增进共识、加强团结”,并进一步细化了统战部门的主要职责。

统战工作的新理论、新政策、新要求为我们开展统一战线引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共识工作排除了理论上的疑惑和争议,并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功能优势

统一战线的目的是汇聚人心和凝聚力量,这是用统一战线引领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的前提和基础。统一战线特殊的功能优势,使其足以担当起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共识的引领责任。凝聚共识是统一战线建立之基,也是贯穿始终的任务。统一战线本身就是政治认同的象征,是最大公约数的符号。党中央历来重视和强调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提出,“把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起来、调动起来、发挥出来”,“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战线”[10]。

统一战线的主题就是大团结大联合,其包含着最大程度引领共识的工作要求。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团结是永恒的主题,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在固守政治底线前提下,要容人之异、容人之短、容人之失。执政党的度量要大、胸怀要宽,要看主流、看本质。要通过整合引领,形成意识形态共识,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既接受党的领导又有较强群众基础和号召力、在关键时刻能起作用的党外代表人士。

(三)资源优势

统一战线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优势,包括组织资源、制度资源、智力资源、机制资源、平台资源等等。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为引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共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尽管运用统一战线引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共识具有如此之多的优势,但根据我们的调研,统一战线引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共识工作的实效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认识上的问题,没有认识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统战工作的内在联系;二是观念上的问题,不重视统一战线引领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共识工作;三是缺乏工作机制创新,因循守旧,不求实效。有鉴于此,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地探索。

三、统一战线引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共识的几个基本向度

习总书记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高校统战老生常谈的工作思维和方法跟不上新形势,适应不了新要求。根据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及其意识形态共识的基本状况,以及统一战线引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共识的优势特点,结合新时期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要求,为切实提高统一战线引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共识的实效,我们将从以下几个向度的转换,探索统一战线引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共识的机制创新。

(一)从单纯强调导向引领到更加注重整合引领

统一战线凝聚共识,不是无原则的妥协,而是有方向的引领。在一个思想多样多元多变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使社会思想共识得以形成的最重要的精神杠杆之一。现阶段的中国,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第一原则和根本保证。十八大报告在价值共识危机的基础上提出 “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整个社会思想发挥着强大的主导性、引领性作用,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行为起到确定目标、规范行为和引导方向的作用,具有凝聚人心、建立信仰、确定方向、引领思想、统一行为的强大价值力量。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因此,统一战线必须坚持和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引导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

但需要注意的是,主导引领 “多样”不是控制、支配和掌控以及简单地占领 “多样”。因为共识并不意味着只有一种声音、一种观点,它包含着差异性,只能是一定程度的共鸣。只要社会利益多元,共识就不是绝对一致的,是有整合的引领。整合就是通过对不同社会主体间相互关系的整顿协调,尽可能地形成社会共同体的过程,整合引领就是寻找最大公约数的过程。统一战线是整合多元多样社会资源的重要法宝。运用统一战线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理念和原则,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体谅包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信仰、利益和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在坚持主导趋同的基础上,对无关宏旨的 “异”可以存而不论,有利于改进工作的“异”要鼓励支持,对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危害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危害国家制度和法治、损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在求同的大前提下,尊异、容异、克异、缩异、化异,最终高度整合、聚焦、叠加、落实到践行立德树人使命,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二)从单纯强调政策引领到更加注重整合引领

通常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主要依靠政策工具进行教育引领,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宣传性、非常态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在国家统治和管理模式中,统一战线工作呈现出浓厚的“管制型”特点。这具体表现为三点:在定位上偏重于政治策略,在结果上偏重于求取一致性,在对象上偏重于做上层工作[11]。《条例》的颁布实施,意味着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将转向制度化和规范化。思想共识总和一定的制度规范联系在一起。制度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培养、规范人们的行为习惯、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它既赋予社会成员权利、利益,又规定社会成员的责任、义务,具有约束、导向和激励的功能。成熟有效的制度是治本之策,能管长远、管根本。政策引领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固化与定型。不断完善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各项制度,将其纳入依法治校的总体部署和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的总体进程之中,更好发挥制度的规范约束和促进习惯养成作用。

长期以来统一战线对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视有所欠缺,表现在工作体制、机制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缺乏制度化的工作体制和机制。因此,高校统战工作要以学习贯彻 《条例》精神为契机,推动已有相关制度的完善和细化,增强可操作性,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探讨和出台更多的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工作制度。

首先,建立学校决策层面的专题学习研究制度。贯彻 《条例》精神,建立由高校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各负其责的体制机制。校党委书记是统战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

其次,建立各种具体工作制度。诸如:组织部、人事处和统战部联席会议制度;党委领导定期向党派团体负责人通报情况制度;校领导联系党外知名专家学者制度;统战骨干和统战干部定期培训制度;统战系统年度评比奖励制度。充分体现统战工作所要求的 “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第三,建立和落实会议制度。统一战线就是做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集中开会。大部分高校教师忙于教学科研,如果缺乏学校统战等相关部门有效的组织、教育和领导,仅靠党外知识分子自身自发的行为,共识很难达成。统战部门要经常组织党外知识分子集中开会,在学习讨论中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党政要经常召开通报会、座谈会、联席会、工作例会,让党外人士知情出力,在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中凝聚共识。

制度引领能为党外知识分子提供合法性认可与支持,也可以制度化手段对党外知识分子的行为进行约束与激励,消除他们对党和政府的不信任、不合作,甚至对抗、抵制和冲突。同时,制度建立的规范和惯例以及做事程序一旦深入人心,就会使高校党外人士内化为价值取向。

(三)从单纯强调教育引领到更加注重协商引领

意识形态的引领整合不同于权力强制或强力排斥,也不是单向度的居高临下的说教,而应是双向度的平等协商。只有依靠主导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积极的协商交流、交锋对话,才能使思想观念和价值原则方面的分歧得以明晰。民主和协商不仅是统战工作的鲜明特色,也是我们党执政和决策的重要方式。2015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各省也出台了相应的实施办法,强调要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党政要更加自觉、主动、科学地用好协商民主这个基本方法。首先,推进与党外知识分子协商工作制度化,要将协商范围的认定、协商议题的提出、协商活动的组织、民主协商的形式、协商的程序、协商结果的采纳与落实、结果运用后的反馈等,结合高校的具体实际逐项加以细化,形成可操作的、具有一定刚性的各种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其次,高校的民主协商是在学校党委领导下进行,组织部门或人事部门组织实施,以学校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党外知识分子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充分吸纳各民主党派、党外专家学者参与民主管理,开展面对面的广泛协商。第三,除了传统的协商外,还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党外知识分子开展民主协商,推进协商民主形式多样化。“我们要吸收不同意见的人在一起,要善于和这些人一起协商,团结他们。”[12]通过各种方式提供党外知识分子参与对话、讨论辩论的机会,与他们耐心理性地协商,尊重不同的声音,相互理解立场观点。在商讨吸纳、对话博弈、审慎妥协过程下达到意见基本一致。

(四)从单纯强调思想引领到更加注重行为引领

引领工作既需要纲领策略和制度,也是包罗万象的实践活动。思想是行为的先导,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引领不能停留在表面号召和泛泛引导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要靠宣传者身体力行和主动践行自身所宣传的价值理念,并转化为务实性、行动性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行动整合就是以主流意识形态倡导者行动的示范引领一致。利益决定人们的价值取向,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对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以对象化了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倡导者对党外知识分子利益的代表程度与实现状况为最终依据的。他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取决于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的人给他们带来多少好处。正如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13]

起示范引导作用的倡导者,包括统战部门、党政工作者以及民主党派各级组织负责人。习近平同志号召 “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以最大公约数的思想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聚合众力、融合众智”,“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提高领导干部特别是统战部门领导干部对思想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高校各级党委和统战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端正工作作风,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统战干部在与党外人士交往中,注意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平等相待,在平等交流中赢得他们的内心认同,尤其坚持信任、尊重和包容,善于用谈心的方式去接触,用讲道理的方式去引导,以良好的亲和力、影响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赢得党外人士的信任。

(五)从单纯强调精神引领到更加注重物质引领

统一战线手段方法上应从单纯的精神层面的教育引导转向以注重利益诉求实现的热情帮助。思想问题的最终解决依赖于实际问题的解决。邓小平同志说过:“革命是物质利益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那就是唯心主义。”教育引导主要是解决价值层面的问题,而帮助服务重在促成利益实现,目的不同方式方法自然不同。统一战线最基本的工作原则是给同盟者以利益,既要精神激励,也要热情帮助,否则,即使统一战线在意识形态工作上投入再大,面对现实都是苍白无力的,都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困惑和质疑。调研发现,高校很多党外知识分子认为工会及统战部门对他们的思想状况、生活状况和利益诉求漠不关心,不少党外年轻教师面临工作压力较大、经济负担过重、人际关系紧张等实际问题。统一战线要有相应的措施对利益矛盾进行协调,维护关心实现其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了解关注党外知识分子所遇到的住房、职称等实际困难,通过为党外知识分子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心他们的政治待遇和职务晋升,帮助他们创造发展事业的良好环境,综合运用理论培训、实践锻炼、定点挂职等方法,为高校普通党外人士特别是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提供真切的、雪中送炭式的扶持和帮助,做到工作上支持、培养上重视、生活上照顾。党外知识分子听其言、观其行,必然为其真诚所动,进而对自身的观念、行为反省,自觉调整思想与行为,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六)从单纯强调精英引领到更加注重分众引领

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意识引领要有所聚焦,始终要坚持做好代表人士的工作。党外知识分子中代表人士主要包括高校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 “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千人计划”入选者、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年轻处级干部、在各院系担任学科带头人或重要业务骨干的党外知识分子、民主党派组织负责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政府参事。他们层次高、名片效应强、学术造诣深、社会影响大、业绩突出、群众认可。培育精英,并通过精英发挥引导、示范、凝聚作用是统战工作的重要方式。由此而形成的共识更正确、更牢固、更广泛。正如李瑞环同志所说,“他们在各自所联系的群众中往往具有我们党不可替代的影响,同样的语言,由他们向自己代表的群众说出来,有时比我们说更容易被接受,同样的工作,由他们在自己代表的群众中去组织和发展,常常比我们去做效果更显著。”[14]

传统的高校统战工作主要是抓重点人群和代表人士,党委统战部门对代表人士安排周到、联系频繁、服务有加。然对其他党外教职员工尤其是年轻党外教师则无暇顾及,联系较少,甚至无人问津。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教师队伍年轻化程度不断提高。与中共党员相比,他们在学习、培训、参政议政以及参与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相对处于边缘状态,大多缺乏归属感,常有一种游离于主流之外的边缘感和局外感。许多普通党外知识分子常常抱怨自己话语权不足、主体性缺失、政治地位矮化、利益诉求渠道不畅。调研中78%的党外教师表示无缘参加学校制定重要政策的相关会议,很多非党员教师表示学校没有真正采纳他们的意见,缺少有效途径将其积极愿望和正当要求及时纳入党政决策。无党派人士更是处于一种离散状态。对这部分人士的统战工作,缺乏比较规范、系统的工作机制,基本处于自然、放任和边缘化的生存状态,他们中的一些人价值取向复杂,思想行动趋于消极、涣散,甚至对社会和国家存有不满和抵触。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与不同群体的人士说得上话、交得上朋友”的要求,统一战线要树立“分众统战”的工作理念,要进一步扩大工作对象范围,扩大统战覆盖面。尽快完善党外后备人才动态管理数据库,对党外知识分子的引领既要抓住重点领域、重点人群,更要全面推进,又要针对不同层面的党外知识分子量体裁衣,分类推进,建立“分众化”的引导与管理机制。由此推进统战工作重点由代表性人士向广大普通党外知识分子辐射,从挑选赢家到服务大众,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七)从单纯强调个体引领到更加注重组织引领

传统的高校统战工作,就其统战工作对象和统战思维来看,主要是针对代表性人物个体展开,以此实现 “以大带小”“以点带面”。个体示范带动作用固然不可小觑,但把关注点完全聚焦于此,显然已不符合高校发展现状。组织是最好的统战平台,除了已有的高校民主党派基层自治外,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等社团组织日益兴起,运转充满活力,对党外知识分子有很大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高校统战部门应将组织作为统战工作的重要载体,统战工作重点应从成员个体向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社团组织转移,从强调 “个体统战”向重视“组织统战”的工作思路转型,充分发挥组织的协调机制,从过去 “点对点”地 “统战到个人”逐步转向 “点对面”地 “统战到组织”,高度重视民主党派组织建设,高度重视统战成员的社团活动,尽快建立组织沟通机制。以党派为主体,以社团为纽带,借助社会化媒体的传播手段,从微博、贴吧、BBS、QQ群、微信群等渠道全面掌握成员思想状况,正面引导和宣传。

(八)从单纯强调平面引领到更加注重立体引领

引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意识形态绝非统战一家之责,需要全面立体地开展工作,需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政府和社会共同担当。统战工作固然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有其困难和局限。统战工作实现对党外知识分子教育引导、帮助和服务更多的是依靠其 “软实力”而非 “硬职权”。调研发现,陕西高校统战部门多为合署办公,统战干部编制少、经费少,和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担当的任务不相匹配,不适应新时期统战工作的要求。从调研的39所高校来看,单设统战部的有12所,与党政办、组织部、宣传部、干部人事处合署办公的有27所;统战干部编制平均2.3人,实有统战干部87人,其中专职统战干部41人,兼职统战干部46人;平均统战经费3.64万元,最多的15万元,还有5所高校没有经费预算。因此,高校统战工作要突破传统统战工作局限,不能拘泥于统战自身的圈子和资源;要跳出统战搞统战,树立大统战观念,整合高校和社会力量,实现上下左右前后联动,体制内体制外结合。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和院系各负其责、共同配合、相互协调的大统战工作机制。统战部与人事部门、组织部门及二级学院党组织建立协同机制,采取建立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统战工作联系点等多种形式;组织部做好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人事处及时了解党外知识分子的数量变化。各院系党组织和统战委员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和生活状况,经常分析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掌握他们的思想诉求,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多主体、多途径、多层面、多方式、多手段的立体化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格局。

[参考文献]

[1]刘定平,等.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J].湖南社会科学,2008(01).

[2]伍揆祁.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必须注重“五个结合”[J].理论学刊,2007(09).

[3]王琦,等.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3(11).

[4]李晔,等.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2).

[5]崔静.中央统战部:我国党外知识分子数量近9000万人[EB/OL].(2011-08-18).www.chinanews.com/sh/2011/08-18/3268204.shtml.

[6]袁久红.知识分子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巩固[J].红旗文稿,2014(05).

[7]徐贲.什么是“共识”的理性话语? [N].华夏时报,2012-09-20(23).

[8]黄家周.论以马克思主义信仰引领和整合社会多元信仰的途径[J].理论月刊,2014(10).

[9]俞正声.充分发挥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EB/OL].(2012-12-29).http://china.cnr.cn/gdgg/2012/tzd21229-511675439.shtml.

[10]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567.

[11]张艳娥.构建治理型统战新格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的统战工作创新[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06):55-60.

[12]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429.

[13]毛泽东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42.

[14]李瑞环.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C]//新时期统一战线文献选编(续编).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599-600.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共识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商量出共识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慢养孩子”应成社会普遍共识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