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振兴乡村战略实施工作的几点建议

2018-03-31 23:48:44
山西财税 2018年4期
关键词:战略规划农村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各部门都在为乡村振兴规划做着紧锣密鼓的准备。大有一哄而上,大拆大建,搞一刀切的味道。本人认为,有必要在厘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的基础上,注意防止急功近利,把好事办坏。

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在“城市化优先战略”还在路上的时候,为什么中央突然又提出一个“乡村振兴战略”?对此,我觉得应从以下七个方面来理解:

(一)振兴乡村战略是对我国效仿先发国家的城市化优先战略的修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于国家现代化的所谓“普遍规律”,制定了以优先发展工业化、促进农民城市化的现代化战略,其战略目标是在基本完成工业化时农村户籍人口要减少到15%以下。这个战略已经持续实施了40年,农村户籍人口不仅没有减少,还增加了2亿人,高达如今的9.4亿。事实证明,我国前四十年的城市化优先发展战略目标已经落空了。当下,我们已经迈入后工业化时代的门槛,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已经过去,面对9.4亿农村户籍人口,且已经开放二胎生育,“消灭小农、消灭农村”的口号再喊下去已经与事实完全背离了。

(二)乡村振兴战略是对我国效仿亚洲“四小龙”出口导向工业化优先的发展战略的修正。我国加入WTO时,国际国内的大师们一致认为:只要中国加入全球化,学习亚洲“四小龙”承接一般性制造业梯度转移,当人均GDP达到4500美元时,农村人口自然会下降到15%以下。到2017年底,我国人均GDP接近或超过10000美元了,却只制造出了2亿多农民工,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无法支持其本人市民化,更不用说其家庭成员的市民化了。这是因为在中国加入全球一般性制造业梯度转移进程之后,全球一般性制造业出现了“中国拐点”——由少数人为多数人搞制造逆转为多数人为少数人搞制造,随着参与一般性制造业梯度转移进程的后发国家越来越多,一般性制造业竞争日趋惨烈,参与一般性制造业的劳动者获得的报酬越来越低,其收益根本无法支付其城市化的高昂成本。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再继续出口导向工业化优先战略有害无益。甚至,绝大多数城市再继续搞一般性制造业的工业园区竞赛的发展模式可能就是得不偿失之举了。或者说,将农村数亿小农问题转化成城市数亿农民工问题,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可能会导致问题更难解决。

(三)乡村振兴战略是防范我国经济系统性风险、维持城市资产价格稳定和经济可持续繁荣的根本性举措。现在,日本1亩农地的价格是15万人民币左右,中国农民之间互相买卖农地或农地被政府征用的价格仅为1.5万元左右,而我国城市资产价格却比日本还高。在北京等城市出售1平方米房子的钱,可在南方内陆的农村买4亩上等农地。而在20年前,在当地出售1亩农地便可以买北京4平方米的房子。现在,在日本东京出售1平方米房子的钱,只能在日本农村买到0.4亩的农地。通过振兴乡村战略的实施,让农村资产价格向其应有的相对价值回归,让农民财产性收入大幅增长,就能够继续以“三农”向城市资产“泡沫”输血以维持其价格“稳定”,从而降低我国经济的系统性风险;与此同时,也只有大幅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中国经济才有可能在内需强劲增长的条件下维持继续较高速度增长的趋势。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振兴乡村战略也是维系城市资产价格“稳定”和国民经济以较高速增长局面的现实选择。

(四)乡村振兴战略,是扩大内需和增强国家主体性的关键措施。1990年玉米、稻谷等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是0.20-0.24元/斤;现在玉米收购价是0.8元/斤,水稻收购价是1.3元/斤。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近30年只上升了4-5倍,而生产资料、医疗、教育、住房、公务员工资等价格上涨了数十倍、数百倍。正因为如此,农民在农业领域所获得的收入一直是下降的,而支出却是刚性增长的。一方面,农民收入过低,大量廉价劳动力从农村农业涌入沿海加入一般性制造业;另一方面,内需严重不足,一般性制造业的产品只能依赖国外市场。出口的是物质,进来的是货币,通货只能推动城市资产价格越来越高。城市资产价格越来越高,进而又导致农民工市民化成本越来越高、内需的进一步萎缩和国家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附于国外市场而丧失了国家经济的自主性和主体性。这就形成了“农产品价格低——农民收入低——农民工外出多——农民工工资低(教育医疗住房等支出刚性增长、消费能力下降)——出口越来越多——外汇储备越来越多——印发人民币越来越多——通货加剧房价膨胀——农民和农民工购买力越来越低——工业品对海外市场越来越依赖——国家经济自主性、主体性越来越低——对农产品价格保护能力越来越低——农产品价格越来越低”的恶性循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是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增加农民的综合性。

(五)乡村振兴战略是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从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了,例如:很多农村的交通和通讯效率比城市还高,很多企业在农村比在城市更有优势,这为农村业态多元化创造了坚实的基础性条件,再继续以牺牲农村为代价的城市发展优先的现代化战略已经变得毫无意义。将来,城市有的业态农村都会有,而农村有的业态城市不一定有,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势而为的选择,也是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选择。

(六)乡村振兴战略是生态文明价值观和绿色发展观主流化的必然结果。习主席说“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价值观已经深入人心、并逐步主流化,喜欢在农村生活创业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老龄社会的来临,在农村养老也会成为很多城市老人的选项。与此同时,城市资本严重过剩,农村资产资本化还没有起步,资本下乡的动力强劲。可以预见,相当一部分村庄,必将成为有钱人、有智人、有力人、有闲人投资、创业、工作以至生活的首选之地而逐渐兴旺起来。

(七)乡村振兴战略是对社会基本矛盾的正视和直接回应,是坚持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二选择。改革开放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发展极不平衡,即使在乡村两极分化趋势也日趋明显。十九大提出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主席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科学社会主义,是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中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和小镇,振兴乡村是促进平衡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有力的举措。

二、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最近,特别是新年刚过,各地纷纷拿出具体数字计划和专项目标要求,各科研院所和中介机构也顺势而为,纷纷拿出相应的支撑方案,气氛浓厚、场面热烈。在此,我就乡村振兴规划提几点建议:

(一)要防止千村一面、千病一方,不要着急请“专家”搞规划。就我国近十来年的乡村工作和一些地区打造特色乡镇做“系统乡建、陪伴乡建”的建设服务体验来看,中国前几轮的乡村或县域发展规划设计方案至少90%的没有被使用过,可以说就是“纸上谈兵”、“纸上建设”,而真按照规划文本去做的,连百分之十都没有。所以,乡村振兴规划不应当赶热闹,即使上面逼的紧、或要编制规划报项目,我们心里也要有数,没必要拿出几千万、甚至更多的钱请“专业机构”搞县域内的“振兴乡村战略规划”运动。如今有的县市喜欢花大价钱请知名的机构或大师做规划,中国这么大,县市区乡村这么多,真正的规划大师又太少,而真正的大师一年其实做不了几个规划,找的人多了,最后难免演变成大师“一个方子管所有病人”的状况。

(二)要坚持主体第一的原则,摆对振兴乡村实施中各方面的位置。乡村振兴规划的主体是自己,专家是协作者,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村的规划,规划主体是村民,各种专业人士是村民做规划的协作者。真正的“规划大师”其实是协作者大师。病是自已治好的,医生是“协作者”,一个好医生必然是好的“协作者”。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规划的协作者是规划主体的长期陪伴者。规划协助服务不应该是“一锤子的买卖”,而是一个长期的服务过程。强烈建议一个县市、或乡镇、或村庄,应该请一个专业机构或个人做长期的陪伴式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服务,可以是五年、十年乃至十五年,而不是一次性花大价钱买“一堆废纸”。

(三)要坚持物尽其用、物有所值,做到规划合理、有技术含量,规划“技术”最值钱的部分才值得花钱去买。一是定位值钱,定位错了,规划就是破坏性的“鬼画”。定位准确很不容易,是“内脑”和“外脑”对大趋势、大环境和各种内因等充分认识、科学研判并充分融合后的“共同智慧结晶”。走马观花拍些照片、拿一堆资料回去,一个月给你出一个“规划”本本,这很有可能便是废纸了。二是激发内生动力的体制、机制及方法值钱,以较少的增量投资(主要是智慧)激活海量的存量资产资源资金和民力智慧等,乡村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激活海量存量的体制机制。三是陪伴式服务很值钱。谁协助做的规划(包括设计),谁负责陪伴落地实施。陪伴落地实施可是大学问,我以为应该属于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花大价钱买。

(四)要充分认识到国家的规划设计服务体制存在的重大缺陷。例如:有资质的一般不干活、或干不了活;规划设计服务一锤子的买卖才合法,陪伴式的服务不合法;民间匠人、艺人都是乡村振兴的“名医”“大师”,但都没考证,不能上岗。要对“改革”进行一些再改革!这个改革不能指望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的改革是请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人去设计,当然是设计出有利于他们“容易赚到钱”的服务体制。一个乡县买一个机构十年的“社区营造(含规划设计)”服务,这种改革要自已探索才行,专家学者设计的服务体制怎么可能把他们自已变成“住村仆人”?

(五)要坚持理性投资、回报合理的原则,避免盲目上产业。当前一个普遍的观点是,乡村振兴关键靠发展产业。这话有没有问题?我觉得有问题。乡村振兴靠什么产业?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县乡领导对此并不了解,而绝大多数的专家教授也不甚知之。

在当今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经济大趋势大背景下,我国百分之八十的县乡村可能只能发展一般性产业,而最终的发展结果是百分百的失败,因为一般性产业全球性过剩。只有发展特别的产业(如高技术产业、特殊金融业、新服务业等)才有成功的可能性,但十之八九的地区受多种因素约束又发展不了特别的产业。

产业发展,一定要有宏观视野、全球视野,要对大趋势有正确的认识,要多维看问题、做判断。有些事情,微观看,好像必须这样干,但你升维之后再看,原来却是盲干。就好比县长要做精准扶贫一样,给每个贫困户送40只羊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这样做可能是对的,因为农产品普遍短缺,劳动力没有价格。但现在不同了,一般性农产品普遍过剩,劳动力价格很高(养羊机会成本高了),这样的精准扶贫最终可能是“精准坑贫”,如果全国的精准扶贫都这么做,贫困户也都增收了,总的结果可能会是更坏的情形:要么导致全国农民普遍减收了,再就是政府财政亏大了。如果乡村振兴十之八九的地方都拼命搞产业发展竞赛,可能有十之一二的地方成了,而十之八九的地方必然惨败,这样乡村振兴就会演化成为灾难。

(六)坚持治理就是投资,算好储备与开发哪个更合算这笔账。在我看来,十之八九的地区,不要在产业发展上搞大动作,而是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二是把社会建设好、发展好、治理好;三是把农村海量存量资源“变现”的体制机制建设好,且确保其“涨价收益”共富可享。一句话,让农村生态环境“值钱”、让农村社会环境“值钱”、让农村资源资产“值钱”且能变现。做到了这一点,中国才会健康稳步向前走,产业才会如雨后春笋长出来。探索中国农村海量无价资产资源变现、增值及如何分配的体制机制,可能才是乡村振兴最核心的问题。中国多数人有钱了,产业发展自然会进入新阶段。

猜你喜欢
战略规划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战略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战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商周刊(2017年5期)2017-08-22 03:35:26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6
迎接“十三五”规划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