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利益变化下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的路径探究

2018-03-31 19:31:47马英芹
三晋基层治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思潮利益心理

马英芹

(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一、新时期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

1.新时期利益关系与价值观念的变化

新时期我国利益深刻变化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出现的。利益变化过程是利益结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发生差异的过程。新时期利益关系变化主要表现为:利益主体多元、利益来源多样、利益差距较大、利益矛盾凸显。社会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的深刻变化,也突出地反映和体现在价值观念领域里。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与其利益相关联,利益的变化必然在人们的思想上和心理上有所反映。因此,伴随着利益的变化,人们的心理、价值观也会出现差异,发生着变化。

社会利益变化引起意识形态层面的分化与论争,利益变化环境中的社会思潮对不同利益群体产生不同的影响。我们应清醒认识到:新时期利益变化过程中,由于各种社会思潮的流行、传播,使得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社会认同度的制约因素增加了。新时期面临复杂多变的利益关系环境,各种社会思潮为着自身的利益需要、诉求而在意识形态领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多变的境况。

2.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的关系

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根据意识形态对社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同,我们可把意识形态分为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一般对社会公众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力,也称为国家意识形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价值取向、理想信念。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的主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社会思潮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以人们的社会心理为基础,以某种思想理论为支撑,以动态形式对一定阶级、阶层或群体要求、利益的反应,并在传播中产生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1]社会思潮反映社会存在,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从性质看,有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映人类的解放、自由,反映广大人民的利益需要的进步社会思潮。也有与社会发展相悖,不真实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消极落后、甚至错误的社会思潮。还有一些中性化的社会思潮,该社会思潮本身不具备明显政治性特征,其发展走向具有变化性、灵活性,其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表现得不够充分。例如,在科技领域、学术领域内的一些思潮。

依据社会思潮的内涵,我们认为社会思潮与意识形态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其联系表现为: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都属于社会意识的内容,二者的存在与发展取决于一定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其区别表现为:一方面,社会思潮属于社会意识领域,作为一种思想运动、思想潮流和思想趋势,是思想体系、社会心理和思想运动的有机统一体;而意识形态作为系统而完善的理论体系,则不具有思想运动的因素和社会心理的因素。另一方面,社会思潮作为某一阶级或阶层认同和接受的思想潮流,一般不具有支配和指导整个社会活动和国家机器运转的功能;而社会意识形态,尤其是主流意识形态,是整个社会和国家的秩序与活动的思想理念支撑,在社会中具有整合社会、凝聚人心、规范政治生活的作用,其影响范围大得多。以此观之,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的关系是主导与被主导,一元与多元,引领与被引领的关系。新时期,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的重点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错误社会思潮如“宪政民主”、“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潮进行批判,揭示其为少数人私利而服务的实质,从而引导、凝聚人心,激励广大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利益变化给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带来的挑战

新时期利益关系深刻变化,“各种社会力量、各种思潮在国际大背景的支撑下纷纷登台,拼命表现自己,试图影响舆论、影响民众、影响道路选择”[2]。这对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带来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利益意识凸显及多元给社会思潮引领带来阻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过程即通过自身理论及其实践,使其在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中,实现其对大众思想意识的引领,同时也抵制和削弱错误思潮的不良影响。新时期随着利益意识的凸显,增强了人们追求利益的独立性、差异性。各种社会思想潮流发出自己的声音,以表达不同人群的价值理念和利益追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控制力。同时,人们在社会利益格局中占有的社会资源,获利的方式、水平存在差异,从而对利益的认识及其价值取向有所不同而形成多元的价值取向。人们利益意识的突显及多样化,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思潮的疏导力、批判力,增加了主流意识形态在多样化思潮中确立主导地位,在多样化观念中寻求最大共识的复杂性。

2.利益需要多样增加了社会思潮引领的难度

任何意识形态都以该时代的利益关系为基础,按照一定原则、理论、话语体系去表达、维护特定人群的利益需要。“人们更经常的是从自己的个人利益和他们存在于其中的群体的利益去形成和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念。”[3]新时期人们在逐渐满足物质需要的基础上,对社会公平、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等的需要有了新要求。同时,由于各主体在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生活方式以及职业岗位方面存在的差别,在各阶层不断流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各利益群体的需要、诉求不尽一致,甚至矛盾冲突。在社会利益关系转型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反映、维护各阶层发展的利益诉求,在统筹处理各种需要的相互关系方面,并非总是如各阶层所愿。人们利益需要的增长以及多种需要互相影响、交织,在对主流意识形态整合各方面发展的利益需要,进而对社会思潮的引领方面带来挑战。

3.利益差别较大给社会思潮的引领带来不利影响

意识形态最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对其所代表阶级阶层利益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说明、论证,并给大众施以积极影响,争取大众的认同。新时期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是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利益差别,特别是非正当、不合理的利益活动带来的收入差别,容易使人们对社会宣传的“公平”、“正义”、“民主”等核心价值观产生质疑。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党员干部背离了理想信念,奉行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价值观,以权谋私,不讲奉献精神,只为索取,其行为与主流价值观宣传的内容相背离。一些党员干部对群众的事敷衍应付,与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相径庭,破坏了党组织形象,使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抵触情绪。在此背景下,一些社会思潮借机对我国意识形态进行攻击。例如:历史虚无主义歪曲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革命史;民主社会主义主张资本主义的民主观和政治模式,等等。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现象和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凝聚力,影响对社会思潮的引领。

4.利益矛盾凸显给社会思潮引领带来的挑战

我国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对激励、号召人民大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各阶层、利益群体之间利益的摩擦、矛盾影响大众对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共识。例如,一些资本所有者不规范的行为造成企业主与职工的雇佣矛盾较多,在国有或集体企业里一些人损公肥私带来的公私矛盾较为突出;一些党政领导的不作为、乱作为致使干群矛盾较为严重等。这些问题和矛盾关联众多人群的根本利益,容易获得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形成一定群体化社会心理和认识。这使部分民众心理失衡,表现为:对社会前景悲观、忧虑,以实用主义的态度进行价值评判,较多地着眼于当下既有利益;或者对社会有抵触感甚至仇恨情绪而干扰社会。一定数量人群的心理发展成社会心理,各失衡心理的人群在社会交往中容易形成群体效应。近年来由于社会利益矛盾如涉及住房拆迁、土地征收、生态环保、医保社保等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较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利益矛盾,一定程度地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亲和力、号召力,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对现实利益关系的解释力,进而影响对社会思潮的引领。

三、利益变化下社会思潮引领的路径

我们应立足新时期利益变化的现实,采取措施,因势利导,探索有效路径,以促进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

第一,把重视人民利益的阐释与重视人民的诉求相结合。在引领社会思潮的过程中,主流意识形态应注重对现实社会利益关系发展变化的阐释,消除人们对现实利益的疑虑,端正人们对现实社会利益发展的认识,增进人们对现实社会发展的信心。同时,主流意识形态应注重对人们现实利益需要、诉求以及利益观念需要进行有效引导。具体来说,一方面,引领社会思潮应注重对现实利益的阐释。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诸如阶层之间利益差别较大、利益冲突矛盾等热点难点问题,常常为社会思潮所诟病,以吸引大众眼球,俘获大众芳心。为此,主流意识形态应进行理论创新,丰富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和方法,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用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释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现实境遇。正确阐释我国面临的挑战、困难和机遇、优势;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阐释我国面临一些重大社会问题产生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原因。同时宣传和解释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政策等,提高人们对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的认知。例如,宣传好“四个伟大”“五位一体”“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等战略思想,这些发展战略、举措关系党和人民的切身利益。让人民为着自身利益而抵御错误思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非难和诋毁,增强人民的“四个自信”。另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应注重人民的利益诉求。在引领社会思潮过实践中,通过调查研究,以知晓人民群众发展着的利益需要、诉求,这是“引领”大众思想潮流的着力点、突破口。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充分重视人民大众增长的诉求:如更稳定的收入、更满意的教育、更舒适的环境、更高质量的就业等。通过把人民合理的需要、诉求化为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行动纲领,出台一系列强有力的应对措施,下大力气加以逐步解决,以逐步满足人民发展着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大众深刻领会、认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进而缓解、消除多元价值观念的冲突、矛盾,统一了党和人民的思想和行动。

第二,把利益的协调与心理的疏导相结合。多样化社会思潮涉及利益问题,涉及利益心理问题。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过程中,应注重把利益的协调与利益的心理疏导相结合的引领路径。一方面,在利益矛盾协调中促进社会心理的平衡。新时期的改革必然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分配,打破社会原来的利益状态,也会因利益的差别而产生一些失衡心理。由于一定利益主体有着相似的利益处境,容易产生相同的利益心理,进而产生一种影响较大的社会心理。多样化的利益心理是一些社会思潮得以传播流行的社会心理环境。为此在社会思潮引领过程中,注重对社会利益差别、矛盾的协调。通过利益协调,化解或缓解其中的利益矛盾,促进价值共识。另一方面,注重对人们心理的疏导,以心理和谐促进利益关系的和谐。社会转型中,传统社会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思想教化和行为规范功能有所减弱,而新的为大众认同的价值观念体系未完全建立,使得人们在价值选择时常常感到迷惘、困惑。社会思潮常常借助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们的社会心理而进行传播、流行。主流意识形态应进行心理沟通,旨在引导民众明辨多样化社会思潮,减少负面社会思潮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党和政府要特别关注人民群众反映的利益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回应大众的疑惑,建立对话协商的机制。通过相互对话、协商,化解群众的困惑、吸收群众合理的建议、逐步满足群众的合理利益要求,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实现有效社会心理沟通。通过利益的协调与心理疏导有机结合,在整合利益中促进民众社会心理良性发展,从而形成和谐的利益关系和良性的社会心理,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对多样化思潮的引领。

第三,把引领社会思潮与解决人民利益问题相结合。解决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的问题,不仅要从思想领域入手,还应立足于现实利益关系。一方面,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应重视对人们思想政治意识、价值观念的引导。在引领社会思潮的过程中,主流意识形态要牢牢掌握思想舆论的主导权,话语权。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舆论宣传工作的领导,是加强社会思潮引领,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保证。通过制定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政策,为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指明方向、部署任务;通过相关政策、法规实现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在社会中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的传播、流行,对人们的思想意识造成不良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应揭露、批判这些错误社会思潮为少数利益集团谋利的实质,从而增强自身的权威性和积极影响,以坚定人民大众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对党的领导的认同。另一方面,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应重视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大众的利益,在服务人民大众利益的过程中实现对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引领。意识形态的问题归根到底要通过对人们现实利益问题的解决来解决。为此,应加强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切实推进依法治国,构建完备、规范、有效的制度体系以保障人民利益的实现。从制度上保障社会各阶层群众都有实现理想、实现自身价值的权利和机会,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矛盾得到有效处理。让主流意识形态关注民生、崇尚公平、追求正义的价值取向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应人民的要求,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刮毒疗法、猛药祛疴的决心和实际行动,铁腕治党、治政、治军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强有力回击了“宪政民主”、“普世价值”等思潮的伪善性、反人民性。同时,夯实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基础和民心基础,强化了对社会思潮的引领。

猜你喜欢
思潮利益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研究生法学(2020年6期)2020-04-13 07:59:46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名作欣赏(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能源(2016年3期)2016-12-01 05:11:17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36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利益链与新垄断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