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2018-03-31 19:31:47尹志芳
三晋基层治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中国共产党干部

尹志芳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山西 太原 030021)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号角,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期待新气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打赢三大攻坚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落到实处,需要广大干部更加积极主动地担当作为。

一、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优秀品格

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担当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紧逼,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祖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把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扛在肩上,义无反顾担负起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回顾中国共产党97年的辉煌岁月,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尽管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任务,但始终贯穿着无私无畏、砥柱中流、为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政治本色和鲜明品格。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史。

在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勇敢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竭尽全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救人民于水火。在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一次次遭受挫败又一次次毅然奋起,愈挫愈勇、愈战愈强。数以百万的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奉献。

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拼搏、敢于奋斗,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革命胜利和执掌政权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决不做李自成”的历史清醒和对人民负责的历史担当,在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敢闯敢试、敢破敢立,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拨乱反正,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国际共运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使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时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历史担当贯穿于执政兴国、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和各方面。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后第一次同中外记者见面讲话时就庄严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肩上的重大责任,就是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2013年1月22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要有担当意识,遇事不推诿、不退避、不说谎,该承担的责任必须承担。”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强调,“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2014年2月,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鲜明地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应该担当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讲担当,要求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而且自身在担当方面为全党作出了表率,敢于担当已经成了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的一种领导行为和领导作风。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上,他亲自挂帅“深改”小组组长,啃“硬骨头”、涉“险滩”,带头攻坚克难;在惩贪肃纪上,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坚决克服干部作风上的顽瘴痼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上,扭住两个一百年的大目标,不走老路,不走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维护国家利益上,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针锋相对……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担当的精神,为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新时代党员干部更要讲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刻,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国际上,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大国之间地缘政治竞争导致国际关系不确定因素增多。在国内,今天的中国,处在技术革命、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的交汇之中,在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之后,一些领域开始进入没有先行者的“无人区”,各种不确定性、难以预知性开始显现。面对复杂的利益关系,没有担当如何触动既定格局?面对改革路径选择的歧见丛生,不敢拍板如何做到定分止争?面对改革推进过程中的杂音噪音,不能顶住压力如何实现善始善终?改革越向纵深推进,就越需要那种能站出来的脚步、能挺起来的腰杆、能扛住事的肩膀。

当前,我们的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做到日常工作敢负责、关键时刻敢担当。同时我们也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少数干部患上了“不作为、慢作为”的病症,存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的问题。有的干部只是把官位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而不是为党为民干事的平台。在他们的脑子里,工作干劲的边界线与官位升迁的临界线是完全重叠的。以官位为圆心、以利益为半径划出的圆,就是他们最大的干劲范围,干脆“不吃、不拿,也不干了”。还有的干部患上了“反腐恐惧症”,现在规矩多了,审查严了,害怕冒风险,担心踩红线,不太会在媒体与公众监督下开展工作,干脆开启“自保模式”,该抓的事不抓,该管的事不管。而这些干部只要不明显触犯党纪国法,一些党组织就采取较为“温和”的方式处理,动真格的少,从而使不担当不作为的官员照样有“位”。年年难过年年过,年年过得都不错。

因此,强化担当精神是我们党当前干部队伍建设的紧迫课题。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坚持以“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为主线,聚焦干部动力不足“不想为”、能力不足“不会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等突出问题,统筹兼顾干部工作的各个方面,抓住影响干部积极性的关键症结,为加强和改进干部工作提供了导航仪、路线图。

比如说,在改革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的今天,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奶酪,讲一些得罪人的话,做一些得罪人的事,由此有可能受到误解和非议。如果组织上不撑腰,谁还会做敢于担当的人,谁还敢做需要担当的事。针对这种情况,《意见》指出:要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坚持从对党忠诚的高度看待干部是否担当作为,注重从精神状态、作风状况考察政治素质,既看日常工作中的担当,又看大事要事难事中的表现。坚持有为才有位,突出实践实干实效,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干部,公平公正对待干部,对个性鲜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符合条件的要大胆使用。坚持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对巡视等工作中发现的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全面不到位等问题,组织部门要及时跟进,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根据具体情节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使能上能下成为常态。

再比如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难免会被蟹脚扎。一些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了失误错误,在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出现了失误错误,为推动发展出现了无意过失。如何对待这些情况?是“一棒子打死”,还是再给次机会?《意见》给出了明确答案: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错误,同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这是中央首次从制度层面对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作出规定,就是要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

三、在实践中落实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将落实责任担当概括为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具体来讲要做到“五个敢于”。

(一)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

党员干部敢于担当首先必须讲党性,有正确的是非观,在根本原则问题上要旗帜鲜明。衡量一个党员干部有没有担当精神,很重要的是看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有没有正确立场和鲜明态度,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守,看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是否坚定。

在社会思想多样、多元、多变的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是经常的、现实的,制度模式、发展方向等重大原则问题的考验也是经常的、现实的。面对否定党的领导、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历史、中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的言行,对否定党的领袖和英雄模范的言行,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娱乐化、随意化倾向,对形形色色违反党内政治生活原则和制度的现象及腐败堕落、腐化变质的腐朽生活方式,敢于批评;对一些西方国家大肆输出西方意识形态,鼓吹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利用所谓的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干涉我国内政的现象,敢于回击。在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敢于发声,敢于亮剑。如果在这些大是大非面前缄默无声,做丧失原则、不讲立场的“老好人”,就是妥协纵容、渎职失职,也不配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二)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

矛盾问题面前,最能考验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敢于担当,就是遇到矛盾不怕事,碰到问题不回避,而是敢于直面矛盾,跳进矛盾漩涡中去解决问题。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与各种矛盾、各种困难作斗争的过程,处处铭刻着敢于迎难而上、动真碰硬的奋斗足迹,我们许多优秀领导干部也是在解决复杂矛盾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需要啃的硬骨头很多。面对改革中的深层次难题,就要知难而进,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积极寻找克服困难的具体对策,决不能被困难所吓倒。面对工作中的具体矛盾,就要勇于担责负责,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努力找到化解矛盾的具体办法,决不能在挑战面前缴械。要敢于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到群众意见大、怨气多的地方去化解矛盾,到工作推不开、情况很复杂的地方去打开局面。

(三)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

敢于担当不仅要体现在平时工作中,更要体现在紧急关头上。就是在紧急关头、关键时刻没有怯懦,勇敢地站出来、顶上去,当好中流砥柱,成为一面旗帜。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我们知道,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敢于担当的共产党人为了老百姓不再受苦,为了革命事业,为了让新中国早日屹立东方,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担当,挽危难于水火,救黎民于倒悬。这些年我们也经历了不少大的急事难事,许多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展示出敢于担当的坚强意志和优秀品格。在未来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大事难事。作为党员干部,关键时刻一定要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遇到紧急情况,要有胆有识、果断决策,决不能优柔寡断、患得患失;遇到大灾大难,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临危不惧、靠前指挥,决不能玩忽职守、躲闪回避、贻误时机;遇到突发群体性事件,要及时深入一线了解真实情况,抓紧研究解决办法,决不能见事迟、行动慢,敷衍塞责、激化矛盾。应当充分相信,不论遇到什么危急情况,只要我们党员干部敢于担当,我们的党旗就能在那里高高飘扬,就能够安定民心、凝聚力量。

(四)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党员干部工作中出现失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思其过、改其行”,不敢正视错误、承担责任。知过能改需要勇气,面对失误敢负责也是担当。作为党员干部,揽功诿过是一大忌,决不能有了成绩都归自己、出了问题就推给他人。现在,每个党员干部肩上都有千斤重担,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业,缺乏可以遵循的现成经验,需要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摸索的过程中失误不可避免,人人都有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勇敢地面对工作中的失误,积极主动地去改正错误,把改正错误、总结教训的过程作为成长进步的阶梯。一个敢于担当的干部应当是一个敢于对失误负责的干部,是一个善于从失误中汲取教训、提升能力和修养的干部。古人说,“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五)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坚持原则、充满正气,对那些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歪风邪气敢于动真碰硬,敢抓敢管敢批评,不做一团和气的“老好人”。纵观党的历史,党内政治生活充满正气、充满活力,少不了共产党人敢于担当的一身正气。无论是遵义会议、延安整风运动,还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之所以影响深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内不搞“一团和气”,敢于进行思想交锋,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不但自己要始终保持坚强的党性和坚定的信念,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用自己的“一身正气”压倒一切歪风邪气。对庸懒散奢现象,对工作不思进取、推诿扯皮,要敢抓善管、严厉整治;对纪律观念淡薄、作风松懈涣散,要定铁规、出重拳;对生活糜烂、骄奢淫逸,要敢于动真格、实行零容忍;对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包括各种社会丑恶现象,要不留情面、坚决依法打击。要始终相信,邪气压不过正气,罪恶见不得阳光。只要每个党员干部都发扬认真精神,敢于较真、敢抓敢管,就会使歪风邪气没有市场,就一定能够实现风清气正。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作为。著名作家纪德曾说:不敢远离海岸线,就别想发现新大陆。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面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强调,面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伟大任务,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迎难而上,自觉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中国共产党干部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 08:14:38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8:00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当代陕西(2018年12期)2018-08-04 05:49:24
党员干部要姓“党”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04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