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林 曹海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重视舆论引导,加强理论武装,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改革攻坚中社会群体利益矛盾凸显,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多元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再加上西方国家的思想侵蚀和文化渗透,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对意识形态安全做出了深刻的理论思考,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网络自媒体技术的平民化发展不断加强,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当前,世界形势、我国情形和党的状况都发生了变化,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总体而言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从国际来看,各国经济、文化交往的进一步深化,一方面推动了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另一方面也使国外各种思想文化纷纷涌入我国,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资本主义从未间断过对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渗透,且伴随着渗透方式和手段的更新变化呈现出日益隐蔽化和多样化的特点。通过国家间政治互动、经济交流、文化交往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持续对我国进行隐蔽的意识形态渗透。西方的一些反华势力为了争夺意识形态阵地和笼络人心,也在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渗透,积极在我国培养西方国家的“利益代言人”,极力宣扬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三权分立”等充满西方价值观的理论,大肆抹黑中国的国家形象和政府形象,散布网络谣言,制造意识形态混乱。部分西方敌对势力还总是企图在我国发动“颜色革命”,妄想在我国上演“和平演变”,甚至想要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摧毁我国的政治制度。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借助文化全球化来推行文化霸权以及文化渗透,冲击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通过多种渠道传输西方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以此来强化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妄图支配我国民众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观念,扰乱我国的主流思想文化阵地,威胁我国的文化安全。
从国内来看,伴随市场经济而来的各种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地位与话语权产生了冲击,严重影响了民众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支持和信仰,削弱了其汇聚力量、紧密团结群众的能力。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剧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变性的特征。一些人的价值信仰发生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质疑,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遭到动摇。
近年来,互联网新媒体发展迅速,为人们了解世界文化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使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随着新媒体的不断传播,传统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化冲击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线型传播方式,改变了旧的宣传模式和宣传话语体系,瓦解了国家对传统传播渠道的垄断,削弱了国家对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网络信息化条件下,互联网成为舆论斗争的主要场所,新媒体传播导致舆论扩散的加速和信息传播的失控,从而增加了有效控制社会负面舆论的难度。作为文化安全的核心问题,意识形态安全已经逐渐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在互联网时代,能否守住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直接关乎党和国家的命运。以苏东剧变的发生为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的意识形态防线被攻破。新媒体传播条件下,如何有效防止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渗透,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严峻考验。
习近平指出,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端重要的地位,作为文化安全的内核,意识形态安全能否得到保障,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他从意识形态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三个角度着重阐述了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将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地位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第一,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一定的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和政党的一面旗帜,它以理论形态集中表达该阶级或政党的利益诉求,发挥着思想动员、理论阐释、方向导引、力量凝聚等重要功能,是获取政治认同的重要来源。“古今中外,任何政党要夺取和掌握政权,任何政权要实现长治久安,都必须抓好舆论工作。”[2]必须通过意识形态的教化和传递,来向社会成员论证其领导和执政的正当性。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激烈,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都在努力竞取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他们千方百计诋毁马克思主义,污蔑中国共产党,破坏党的政治认同,威胁党的领导地位,干扰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因此,为了维护和巩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3],号召全党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系统性地推进党的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给我们的中心工作提供思想保障和政治保证。
第二,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要保证国家的长期稳定,执政者需要把权力转化为权威,建立起民众对政权体系的认同。为此,除了要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外,还必须“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程度”[4],通过意识形态的教育来增强他们对于现存政权的认同。要建立对权威的信仰,就必须恢复信仰的权威;要把人从外在的政治说教中解放出来,就必须把这种政治笃诚变成人的内心世界。习近平强调全面加强意识形态的建设,是从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个重要的战略角度论述的,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2]只有不断改善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建构起人民群众对政治制度的认同,进而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塑造稳定的政治局面,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最终得到保证。
第三,意识形态安全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伟大精神的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同志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3]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意识形态的价值浓缩,也是中国精神的集中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多大范围和程度上得到培育和践行,直接关系到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5],政权的瓦解往往从思想意识领域开始,一旦丢掉了思想阵线,其他阵线也很难守住。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6]的伟大事业,需要科学的理论武装。马克思主义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险寻找到的科学理论指南,我们从中获取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引领我们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人类社会发展等三大规律的认识,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7],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第二,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凝心聚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究其根本是“做人的工作”[8],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厚植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基因,夯实共建共治共享的思想根基。具体到实践中,就是要增强“四个自信”,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第一,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习近平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3]首先,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只有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才能真正践行引领导向、凝心聚力的职责和使命。而坚持党性原则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坚定政治立场,坚持党的政策方针,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从反映党的意志、表现党的观点、维护党的权威、加强党的团结等角度来搞好宣传思想工作,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意识形态工作也必须坚持人民性。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党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应着力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8]的根本问题,既能够恰当反映人民群众当下的现实情况,又能够因地因时制宜地开展工作,把服务人民、造福人民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下功夫研究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第二,一元化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这里所说的一元化,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一元化指导思想,这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也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经典作家揭示社会发展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9]。自有阶级以来,历史上也从来没有哪个社会真正实行过指导思想多元化。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地位,这是思想文化领域举旗定向的关键。丢掉一元化指导,意识形态工作就会丢掉灵魂,迷失方向。与此同时,又要认识到,当今社会是一个思想观念多样并存的社会,各种价值观念相互激荡。正视这个现实,就必须坚持一元化指导的前提下包容多样,引领多样化思想的发展。很多思想观念虽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但也不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分析研判和思想引导。不承认这点,意识形态工作就难免僵化。
第三,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相统一的原则。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尤其是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写照。习近平指出,“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8]。当前,这个“真实”就是经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奋斗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实现越来越近。这一切的伟大成就,都是党领导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是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的产物。媒体在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时就理应将重点放在宣传这一“真实”,“集中反映社会健康向上的本质,客观展示发展进步的全貌。”[2]而不是揪住某些细枝末节,以偏概全,混淆视听。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能只看到黑暗,看不到光明。当然,这不是不可以揭露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但立场和态度必须是人民的,不是为了揭露而揭露,为了批判而批评,而应该是建设性地提出意见,正确引导民众理性认识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处理好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之间的关系。我们既要正视和善于接受舆论的监督和批评,又必须划清是非界限,增强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不做无原则的好好先生,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必须勇于亮剑,旗帜鲜明地同各种错误思想展开批评和斗争,坚决守住意识形态阵地。
第四,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的原则。这一原则有两层内涵,一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容上的继承和创新,二是意识形态工作的理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上的继承和创新。就前者而言,要不忘老祖宗,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精髓,对其基本原理真懂真信;与此同时,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理论创新中进一步夯实理论自信。就后者来说,要直面国内外环境发生的变化及网络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挑战,使意识形态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8],在意识形态的话语方式、表达途径、模式载体等方面多做探索,使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紧跟时代发展和受众的需要,贴近大众生活,解决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面对国内外的各种威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其中,文化安全占有重要地位。而文化安全的核心就在于意识形态安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就必须维护国家指导思想的安全,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必须维护人民政治信仰的安全,保护民众精神健康发展免受资本主义错误观念的毒害;必须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的安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维护民族精神的安全,弘扬和发展民族精神,建设美好精神家园。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哲学,而是实践的科学,必然要随着实践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保持蓬勃的生命力,便是由于其对科学的遵循、对革命的坚定以及对实践的自觉,也在于其能够顺应各个时代的要求,不断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7],我们要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同时,他又指出,创新是理论的生命之源,要“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7],使它永葆生机。现实来看,新的历史时期,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实现“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避免宣传思想工作出现“失语”“失势”“失声”“失态”的问题,也必须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创新话语体系,增强其理论阐释力和现实说服力,丰富其时代内涵,发挥其对其他意识形态的引导和整合功能,守住意识形态安全底线。
“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政治这一关。”[2]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逐渐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中要善于利用网络舆论,不断创新网络宣传方式,积极传播正能量,在网络信息平台培育成熟的正面舆论阵营,引领网络舆论走向。要遵循网络传播的规律,重点把握时、度、效的统一。时,强调的是网络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时效性。适应网络舆论传播迅捷的特点,必须先人一步、先声夺人,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第一时间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做好重大信息网上发布,回应网民关切,主动有效进行网上引导。”[10]度,强调的是网络舆论引导的分寸和尺度。既要牢牢把握网络舆论的话语权、主导权,又要尊重和支持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保证舆论引导适度而不过度。效,强调的是网络舆论引导的效果、效益。网络舆论引导要以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为重要使命,“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3]
意识形态建设作为一项社会实践,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需要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建筑师”来总体规划、齐抓共管、共同努力。首先,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10],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度和政治辨别力,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站定立场,在政治原则问题上敢于发声、敢于斗争,起到“领头羊”和“主心骨”的作用。其次,要构建大宣传格局,充分挖掘各个部门、各条战线的能量和作用,紧密结合意识形态工作与其他领域的各项工作,共同形成强大合力。其中,宣传思想部门作为承担重要责任和使命的“一线部门”,务必守土有责、尽职尽责。做好甄别对待红、黑、灰三个地带的工作。“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11]党报党刊等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要坚定政治方向,坚守党性原则,弘扬主旋律,巩固党和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为国家建设大局服务。同时,各大高校作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也要积极配合各级党委开展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其他各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也必须坚定“四个自信”,既做业务专家,也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配合好各级党委和宣传部门的工作,共同捍卫国家意识形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