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学院发展

2018-03-31 18:14
关键词:供给办学学院

杨 军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性失衡,职专院校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在教育转型期面临求生存、谋发展的困境。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4年10月的山西省政法干部学校,多年来为推动山西的社会进步和法治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法学教育的基地,政法人才的摇篮”。尽管学院为国家输送了大量政法和管理人才,但是受制于办学空间狭小、教学设施老化、办学资金短缺等问题,学院发展遭遇一定瓶颈。目前国内关于供给侧改革的研究中,针对职专院校的较少,尤其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办学的探索不足,这一方面造成了学院自身发展举步维艰,另一方面难以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要本着“近取诸身,远求诸物”的理念,根据环境变化和时代发展,推动教育流程再造,提供高端教育产品。过去供给侧改革忽略了“结构性”,没有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认识不到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1]本文针对这一误区,立足于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办学困境的现实,从向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解决劳动力市场产能过剩,化解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的角度,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推动学院发展。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学院发展的内在关系分析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学院发展提供生产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解放生产力,强调在供给角度实现结构优化,实现长期可持续有效供给。[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全面提升学院的要素生产力,培养经济发展新动力,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推动教育创新,通过比例的调整,实现效率的改善。通过供给侧改革能够清理无效供给、去除过剩产能,提高教育产品品质,有效解决人才市场供过于求的现象。在当前中国人口红利消退,后发优势不再的背景下,必须要淘汰落后产能,运用创新去改造生产结构和生产关系。林毅夫认为供给侧改革必须要审时度势,尊重经济发展规律,把握好时间节点。[3]我国长期受到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很多人认为供给侧改革就是干预市场,这种思维误区导致供给侧改革不是解放了生产力,而是禁锢了生产力。实际上供给侧改革并不是全新的事物,早在1978年邓小平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创举之时,我国就已经开始结构性供给改革的实践。现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是在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的阶段,释放新的生产力,实现“大生产”。人类一切竞争归根结底都是生产力的竞争,一切稀缺不足都是生产力水平低造成的,教育领域更是如此,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到蒸汽机的发明,从电气化到信息时代,知识和教育是生产力革新的根本途径。目前,针对学习空间和环境的变化,通过多元投资、深度合作、专业管理、开拓学校新边界和创新办学模式,可以为学院发展提供新动力,实现教育生产力的飞跃。

(二)供给侧改革有利于发展学院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

高等教育存在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对职专院校来说,由于投资主体单一,学校发展面临困境,不能有效向社会输送人才。职专院校又面临来自普通高校的竞争,在教育资源被挤压的状况下,不得不追求名气和利益,导致脱离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盲目扩大办学条件,造成劣势供给和过剩产能,甚至出现有些学校滥发学历的现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强化市场机制对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能够全面提升教学水平,明确政府职能定位,发挥市场的作用。山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作为面向成人和普通职专学生的专业类院校,适合发展大教育观,超越传统教育观念,以终身教育为理念,在开放教育体系进行供给侧改革,这样可以不断拓展教育边界,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推动教育投入主体和经费来源的多元化、立体化。通过供给侧改革可以将学院发展的短板转化为优势,提升教育软实力,进一步发挥学院开放性的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供给侧改革有利于学院向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

当前教育领域产能过剩严重。一方面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另一方面数以亿计的务工人员缺乏教育服务,职业教育培训不能满足实际的市场化需求。传统学院体制刻板僵化,依照学科体系培养人才,没有从教育资源配置上培养人才。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实现教育资源有效供给,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岗位需求,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课程资源,改良过去僵化的考试评价体系,以多元化的供给结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过去教育高投入低产出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供给低,教育工作的内生性和开放性不足,人才培养不符合教学规律,没有有效解决教育到底“供给什么”的问题。供给侧改革以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致力于打造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建立课堂、模拟、实践三位一体的模式,给受教育者更多符合自身发展的选择。

二、当前学院发展面临的困境分析

(一)办学困境

第一,办学空间狭小。学院占地面积仅为30.46亩,现有建筑面积32 897平方米,与教育部规定生均教育资源差距很大。学院采用封闭式管理模式,住宿环境较为拥挤,体育馆、操场、餐厅、礼堂面积较小。第二,教学设施老化,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偏低。学校现有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公寓、礼堂等多数建筑建设于上世纪80年代前,基础设施严重老化,至今没有进入太原市集中供热管网,多年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整改和修缮,存在安全隐患,而且现有设备陈旧和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礼堂存在没有消防设施,学生宿舍供电受到限制,电脑等设备的使用存在困难。第三,办学资金短缺,面临生源短缺的压力,生源分数线下滑,受到办学规模影响,学院目前只有1 500多名学生,运行举步维艰,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二)教学困境

第一,管理模式落后。学院采用高中模式,学生不上课也要上自习,这种管理模式虽然有助于促进学风建设,但是扼杀了学生个性,不利于建立开放式教学环境。第二,教学理念老旧,男生宿舍没有充电设施。学院原希望学生把更多时间用在学业上,但是在信息化时代,单把学生禁锢在书本中显然是不够的。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的压缩版普通教学模式不符合职专学生的特点。尽管学校教师素质较高,口碑很高,但是学生的观念还是普遍停留在专升本上,学历思维严重,和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第三,实训教学不足。学校没有充足的仿真模拟实训体系,校企合作、课外活动组织都极为有限,缺乏全方位、多层次和开放性的教学思想,普教和成教比重较大,函授和短期培训有待加强。第四,专业建设有待加强。学院目前只有20多个政法和管理相关专业,没有紧抓市场前沿,相对来说就业压力较大,主干课程讲授课占到66%左右,实践课程效果较差,有些处于“放养”状态。

(三)发展困境

第一,守旧思维较为严重。学院作为政法干部培训基地,在管理上有行政化倾向,现代管理意识不足,对学生束缚较多,个别管理机构家长式作风严重。第二,办学理念保守。学院还停留在传统办学思维,将学生禁锢在教材之中,束缚在课堂之上,由于宿舍不能使用电脑,学生在宿舍往往也是无所事事。在传统小学校教育思维模式下,学院无法建立大教育观念,不能打造开放式教学体系,导致教学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不能实现差异化教学。第三,学院发展动力不足。尽管学院于2011年被列为政法干部培训基地;2015年被列为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2016年以来建设了“送教下乡”等课程。但是,学院仍然缺乏特色课程建设,比如对城市务工群体的培训,成人教育的发展,在线教育的开拓,针对市场前沿领域的技能培训,终身教育领域的开发等。

三、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学院发展的对策

(一)多元投资主体解决学校办学困境

学院办学困境的根本问题在于资金紧张,无力扩展校舍,更新设施,因此必须增加供给以解决学校的根本困境。第一,采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为学校筹集资金。通过“政府承担、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付费”加大对公共教育的供给。政府购买公共教育服务是在教育质量上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的背景之下产生的,[4]在新常态下,政府购买应该转变角色,从干预者向服务者转变,给予职专院校更多的财政和政策支持,通过明确政府的定位,以特有的购买方式,向学院购买整套教育服务,向社会组织购买学生的学位服务,向学院购买设施服务,以投资入股的合同制方式加大投资,改变当前学院以学养学的现状。第二,增加社会筹资渠道,鼓励社会捐赠。可以通过教学楼冠名等方式让社会贤达积极捐钱捐物,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鼓励企业捐赠设备,建立网上渠道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捐赠图书资金等。第三,充分发挥市场的配置作用。厉以宁认为,市场在教育方面发挥的作用要超过政府,长期以来,财政拨款的模式使资金利用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机制,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办学经费的多元化。比如可以将食堂、宿舍和超市等盈利机构通过招标等方式外包给社会企业,提升运行效率,增加资金来源。第四,提升学费收入。学费收入是当前学院的主要经费来源,要提升学费收入,可以增加特色课程,比如针对现在的留学热,可以开办国际商学院和国际管理学院,针对特定人群收取学费,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将国际教育引入国内。

(二)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教学管理改革

第一,创新管理模式。改变高中管理模式,建立开放式教学环境,推动宿舍的信息化建设,以良好的学校环境吸引学生入学。在信息化时代,禁止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是不利于培养新时代人才的。因此,要实现高质量办学水平就必须让学生积极接触前沿信息,可以通过任务教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进行项目研究,改变过去宿舍限电甚至限插座的局面。第二,建立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可以参考德国模式,以职业教育为重点并将职业教育贯穿人一生的结构体系,往前渗透到基础教育往后延伸到继续教育,[5]以高效的实践教学为依托,以完善的法律体系为保障,以系统的职业指导为支持,打造双师型队伍,将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相结合,打造特色教育体系。第三,增加实训教学供给。学院要积极打造模拟公司等教学模式,将模拟教学和任务教学纳入到学分制当中,增加模拟法庭和管理实践课程,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院要积极举办各种竞赛活动,给学生充分的竞争和实践机会,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针对实训基地不足的现状,学院要积极引入校企合作,推动订单式培养模式,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提升教学质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企业实训机会。第四,强化学科建设。针对市场前沿需求进行学科调整,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设置社区矫正、人民调解、电子商务、软件技术等特色专业,打造有用性的课程和品牌专业,发挥专业课程的特色优势,以培养专业技能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三)整合教育资源提升办学层次

山西省至今没有一所独立设置的本科政法类高校,也没有一所专门培养监狱戒毒警察的本科院校。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我省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实施意见》提出要推进省内法学教育培训资源优化重组,支持省内法学院校进一步提升水平。同时,国家提出各级党政机关要设立公职律师,基层社会管理和维护稳定工作也需要大量高素质法律人才,需要加大法治人才培养力度。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法学教育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筹建山西政法院校,可以说是我省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提升我省法学教育水平,培养我省急需法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教育厅晋教发[2017]7号文件:“对于个别科类特殊、在我省高等教育结构布局中具有重要补充和完善作用的成人高校,可单独改制为普通高等学校特别是高等职业学校”的精神,依托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这所成人高校筹建应用型本科层次的政法院校切实可行、正当其时,或和其他本科院校的法学专业合作筹备本科层次的政法学院,有利于改善优化我省高等教育结构。

(四)打造开放性大教育体系推动学院可持续发展

第一,加快学院去行政化管理步伐。“分散的权力系统能够形成相对健全的与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确保大学的平衡发展。”[6]学院必须要实现人财权的三足鼎立,确保收支明晰,财务透明,提升管理组织能力与质量,建立绩效管理和末位淘汰制度,打造学院良好的声誉,提升持续发展能力。第二,建立开放式管理观念。政府要对学院简政放权,学校减少对学生不必要的束缚,增加对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关心,切实为他们解决问题,并且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比如,课外实训环境、仿真实验室使用环境、模拟法庭实习机会等。学院要改变传统“小学校”的办学思维和管理模式,建立自身的后发优势,努力打破体制瓶颈,将教学从书本和课堂上推展到社区教育、网络教育、在线教育,做实合作项目,根据市场环境和供求关系培养专业人才,将学历教育发展为终身教育。第三,针对学生差异,建立层次化教学体系。对于全日制普教学生,可以建立个性化教学体系;扩大成人教育范围,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和乡镇专业人才,开展线上和线下教育,比如开展特色的营销课程提升管理能力;拓展短期培训业务,利用政策优势积极加大对政法干部的培训,提升学院的影响力;可以开展夜校、乡村教学点、周末教学、微课、慕课、国际通用课程、职业资格、互访互学等方式扩大教学资源的覆盖面,优化供给侧的结构性,满足不同群体的教学需求。

结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优化学院教育资源配置,给学生更多更好的选择,推动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必须要简政放权,加大投入,促进多元化投资,改善学院办学条件。学院自身要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解放思想,开发理念,创新路径,面向社会打造开放式的教学系统,从而实现扩增教育有效供给,提升教育供给质量,优化教育供给结构和创新教育供给路径的目的。

猜你喜欢
供给办学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海盗学院(7)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