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与草原岩画文化传承保护

2018-03-31 12:52崔银河
社会科学家 2018年4期
关键词:岩画草原文化遗产

崔 燕,崔银河

(1.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2.大连理工大学 人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十九大政治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加强创新能力与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十九大报告同时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这段话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国际视野和世界情怀。“一带一路”被写进了党章,党章明确指出,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的一条就是民心相通,民心相通主要靠文化,靠交流。我们知道,由于历史、宗教、文化等方面不同,相互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就特别重要;这方面更应重视草原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的历史对接。学者研究成果认为,草原丝绸之路“其时间范围可以定位为青铜时代至近现代,主体线路是由中原地区向北越过古阴山(今大青山)、燕山一带的长城沿线,西北穿越蒙古高原、南俄草原、中西亚北部,直达地中海北陆的欧洲地区。沿线经过的主要古代城市有辽上京(今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元上都(今正蓝旗元上都遗址)、集宁路(今集宁路古城遗址)、天德军(今丰州古城遗址)、德宁路(今傲伦苏木古城遗址)、哈喇浩特(今额济纳旗黑城遗址)、哈剌和林(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哈剌和林遗址)、讹答剌(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市)、塔拉斯(吉尔吉斯斯坦西北部)、托克马克(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等地”[1]。上述研究结论表明,经内蒙古草原地域通往他国的草原丝绸之路历史悠久,比西汉时张骞通西域时间还要早就有了草原丝绸之路。近些年,在蒙古国诺言乌拉、高乐毛都匈奴墓葬出土的玉饰件、漆耳觞、汉式铜镜、棺椁葬具以及写有汉字的丝绸与青铜鍑等文物,都是沿草原丝绸之路和他国进行商品交换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

相关研究证实,草原丝绸之路走向与地域分布基本与“一带一路”建设蓝图相吻合,因而,如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重视对草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掘,该地域沉淀了前人智慧的文物、文化遗产就能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我国和沿线多个国家开展了15个境外联合考古项目,对5个沿线国家开展了文物修复方面的援助,平均援助资金达上亿元。”①经济日报,2017年10月21日。与此同时,国内各省、自治区也在加快进行“一带一路”建设与文化遗产发掘保护,积极努力地从传统文化中发掘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作为草原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草原岩画地域分布广泛,发掘出的岩画凿刻年代久远,属于世界上最早年代岩画之一,其自身历史价值和文化史价值理应得到更多重视。目前已探明、发掘出的草原岩画集中在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地域和草原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分布范围是:

1.阴山岩画。阴山岩画也叫“巴彦淖尔岩画”,分布于阴山山脉东自海流图盆地西到狼山西端近三百公里大山深处。主要岩画点有:乌拉特中旗几公海勒斯太沟、地里哈日沟、胶得尼沟、韩乌拉口等地;乌拉特后旗红山口、大坝沟、滴水沟、巴日沟等地;磴口县格尔敖包沟、巴音乌拉台地、默勒贺图沟、乌斯台沟、布顿毛德沟等地。此外,乌拉特前旗马鬃山、中蒙边境鬼谷等地也有一些岩画群。阴山岩画总计约五万余地幅。

2.阿拉善岩画。阿拉善岩画主要分布在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曼德拉山及戈壁地区,考古工作者先后发现了约一万余幅各类题材古代岩画。阿拉善岩刻(岩画)具有鲜明地方色彩。主要特点是图像密集,分布范围集中,刻痕新鲜,原始社会晚期作品占多数,岩画题材以表现远古人类活动为主,野牧占多数,其他动物形象岩画为数也不少。

3.赤峰红山岩画。赤峰红山岩画主要为解放后在赤峰红山文化区域发现的各朝代岩画,总共也有近万幅,分布地域为克什克腾旗百岔河岩画、砧子山岩画、松山区阴河岩画等;赤峰红山岩画以反映古代社会草原地域百姓日常生活与宗教情结内容为主。从凿刻手法与技艺看,其年代大约从数千年前阶级社会初期到封建社会晚期。

4.呼伦贝尔地区及大兴安岭远古岩画。呼伦贝尔地区及大兴安岭远古岩画主要是分布于呼伦贝尔地区根河市阿娘尼山岩画、鄂伦春自治旗麒麟山岩画、鄂伦春自治旗神指峰岩画、鄂伦春自治旗伊龙山岩画等。岩画分布在高耸、险峻山体和巨岩上,集中反映了人类远祖时期远古文明。大兴安岭地区发现的岩画主要有三类内容,第一类是人物,有些人物可以分辨出男女。第二类是动物,有狼或犬、马、野猪、鹿、虎、飞鸟(似龟形)等图案。第三类是其它图形,还有一些是相对比较抽象的日、月图案。

内蒙古草原岩画具有不菲的文化史价值。这方面首推是远古广告史学术价值。最具代表性的应是内蒙古阴山山脉几公海勒斯太沟发掘出的具有明显指路路标的几十幅广告岩画,比如一幅巨大岩画布满了大大小小古驼鸟、马、行羊、驼鹿等,有的呈狂奔状,有的惊恐地抬起脑袋四处张望,有的没命地逃跑,可能已经意识到了危险的迫近;岩画左面、右面、中间都有猎人或张弓搭箭、或手挺长予,指向这些被围住的猎物。这幅巨大岩画显然是要告诉古先民,岩画所在地区是一处大规模狩猎场,这里可打猎、能收获可供食用的动物。有明显指路作用的几十幅路标广告岩画有的已被收藏在阴山岩画博物馆。岩画上凿刻的古驼鸟和驼鹿在距今一万年前就已灭绝。以此为据,可以推断出这几十幅岩画的年代至少在一万年以上,因而可认定,这些远古时期指路路标广告距今已有一万年以上历史。另一个断代史证据是距今一万年前河套阴山地区就有了古人类生存与活动的考古发现,从这一层面分析,采用类推法断代史考据,亦可推断出至少一万年前河套阴山地区古人类的狩猎活动是其主要生存方式。再者,阴山山脉几公海勒斯太沟发掘出的所有岩画没有一个古文字,连最为原始的象形文字也不见一个,由此可证实其产生于古文字出现之前。正是由于当时没有文字,古代先民只能用刻凿图形的最为古老原始的方式记录他们的活动轨迹,因而这些有着明显指路意图的岩画无疑就是最早的路标广告,其年代远远早于中外广告史书籍记载的西方原始广告。

内蒙古阴山山脉发现的有着上万年历史的具有社会类、公益类广告内容的岩画,除了时间要远远早于西方学术界认定的其他国家的“世界上最早的广告”,同时亦证明了一个重要历史文化现象,即北方草原地域远古广告文化应是世界历史最为悠久的广告文化遗产!

除世界广告史价值之外,北方草原走廊带岩画无疑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留下的文化瑰宝。从另一层面看,草原岩画的文化史价值不仅体现在精神文化层面,同时亦贯穿于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岩画囊括了考古、历史、艺术、宗教等诸多学科内容,是一部重要的百科全书。草原岩画以古朴、粗犷、凝练的文化艺术风格,表现了远古时期北方草原地区生活着的人类其生产生活、宗教萌芽、精神世界、审美取向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并且在世界范围成为考古学、历史学、文化学、民族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因此,研究岩画对于发挥其在历史传承、艺术创作、考古研究以及民族文化传承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岩画能够进一步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能够有力地促进各民族间大团结,同时应看到,研究岩画对今后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是一种可贵的文化支撑。

西起阿拉善草原,东到大兴安岭,古代岩画几乎遍布整个北方草原走廊带,今天,人们既有幸见证它们的存在,并可通过研究以发掘其所具有的考古学与文化史价值,但同时又很不幸,因为我们将亲眼目睹那些珍贵文化遗产在大自然变化中被侵蚀或者被人为破坏,以及由于不正当保护措施等诸多因素影响下,许多草原岩画图像已变得模糊不清、甚至缺失被盗,它们正逐渐失去昔日光彩,濒临消亡。

近几年,国内关于各地岩画遭受严重破坏的新闻屡见不鲜,岩画这一延续了上万年的文化遗存极有可能毁于现代人类之手,现状着实令人痛心。如下面相关报道:“宁夏史前虎王岩画遭到不法分子的严重破坏”①新华网宁夏频道,2006年3月22日。、“内蒙古骆驼山古代游牧民族岩画破坏严重”②新华网呼和浩特,2008年3月31日。“内蒙古大兴安岭远古岩画内涵尚未破解却已濒临毁灭”③新华网,2011年5月4日。等。作为笔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内容,课题组成员亲自前往草原岩画发掘地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山脉和阿拉善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该地域岩画保存状态堪忧,由于经历了漫长岁月风吹日晒、自然腐蚀,再加上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损毁程度正逐步加剧;好几处岩画由于缺乏有效保护措施,已风化脱落,个别岩画并被人为剥离,原本完整的岩画变得残破不全,农牧民、游客经常在刻有岩画的岩石上休息、践踏,诸多现状令人急虑,加大岩画保护力度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令人焦虑的是,北方草原地域很多承载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岩画在人们的经意或不经意间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很多岩画正是由于人们缺乏科学保护知识,加上过度开发利用,在维修抢救上采取了不恰当的保护措施,导致岩画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出现了不可挽救的困难。基于岩画特殊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其自身明显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做好抢救保护工作已到了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的阶段。基于此情况,笔者建议:首先要加大对岩画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岩画,齐心协力保护人类共有的珍贵文化遗产。其次,针对其特殊性,尽快制定出一系列相应保护措施和科学维修手段,设法延长岩画寿命,让岩画能够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岩画研究专家陈兆复认为:岩画保护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把岩画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二是多学科合作,培养岩画保护人才,加强对我国已发现的岩画点的研究,在不损坏岩画的前提下,采取摄影、录像、临摹、拓本、模型等一切手段及时记录保存。[2]发现贺兰山岩画第一人李祥石也提出应尽早建设岩画博物馆、建立岩画网站等文化保护措施的建议。[3]此外还可采取以下措施:与教育部门合作,将岩画作为一门了解人类发展史的中小学通识教育课程,让青少年学生以岩画为题材进行绘画、雕塑、文学创作等活动,培养他们自发保护岩画的意识。其次应逐步完善文物保护单位的监测预警体系,积极采纳国际上针对岩画保存修复的高科技手段。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3D影像扫描、纳米抗紫外老化、纳米抗风沙磨蚀、纳米疏水防覆冰、纳米防霉菌等多项现代化高科技术手段将被中国科研工作者应用到岩画保护中,并有望成为未来“治疗”岩画病害的主要手段。

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内蒙古岩画保护与研究学会和内蒙古岩画研究院,以加强内蒙古岩画的研究与保护工作;组织开展了阴山岩刻的抢救性保护普查,并首创野外电子视频监控系统和阴山岩刻数据库,召开了数次相关专题研讨会进行深入研究,与国内外岩画组织机构进行业务合作和学术交流,使阴山岩刻更进一步为国内外认识和了解。2012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文广局专门组织技术力量对阴山岩画进行了详细普查,普查工作历时一年,普查组对整个阴山山脉地区分布的所有岩画逐一进行标志、登记、归类、整理。通过普查,巴彦淖尔市境内东西340公里、纵深6公里的阴山山壑中共发现153个岩画分布群,总计有5万余幅岩画。位居阴山西段的格尔敖包沟和大坝口两大岩画区已被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目前,已有160多个岩画国家的近30处岩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做为岩画大国却榜上无名。面对这一情况,2012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上,国家文物局决定把内蒙古阴山岩刻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发起冲刺,这意味着阴山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

综上所述,就当前现实情形来讲,不仅是岩画、同时应当更加重视对北方草原地区其他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既要关注有形制造物,更需注重与之相关的无形文化,并从民族传统文化和技艺层面,对其共同性与特殊性及其发展变化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和研究,使草原积淀起的民族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同时还应注意这样一种不正确传播导向,就是有些地方政府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只是单一为了旅游经济,为了吸引更多外地游客,这种将保护与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建立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认知基点上则只能使得北方草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陷入一个怪圈,绝对不是一个正确方向。

本论文的另一关注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党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经济新战略所涵盖的内容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既有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与国家,也有中国内地——满洲里——俄罗斯——欧洲共同体国家,中国内地——二连浩特——蒙古国——俄罗斯——欧洲共同体国家等数条新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沿线主要途经北方草原走廊连接西域国家、草原北部境外国家、古代北亚国家等;新丝绸之路则将整个北方草原走廊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连接地段;如此一来,草原文化与“一带一路”文化传播就成为中华文化向外扩展、传播、产生国际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文化关注点,因而必须重视北方草原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毫无疑问,民族文化只有通过广泛传播才能为不同地域广大百姓熟知,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不同国度的异域文化,最好的途径就是对本国本民族文化广泛对外传播。对此,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已做出决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质遗迹保护、图书研究、文物考古等领域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俄罗斯、蒙古国建立合作机制。扩大教育交流与合作。”①内蒙古日报,2015年4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应更加重视草原地域历史极为悠久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对于草原地域有上万年历史的岩画的保护与抢救性发掘必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从整个文化战略构架看,北方草原走廊地域数万年人类活动史已证明:草原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于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的开展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明显强化了中原内地与北方草原及域外诸国的文化往来。借助于丝绸之路,内地与草原间的经济文化、民间文化的传播就会有更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要“树立文物保护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他就此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各级文物部门要不辱使命,守土尽责,提高素质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②人民网,2016年4月12日。,总书记从敬畏历史的高度掷地有声地回答了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切实有效地予以保护与传承的问题。是的,历史文物在当代社会除了其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所具有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文化遗产保护能够激活集体记忆,增强民族凝聚力。因此,必须重视草原岩画所具有的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

猜你喜欢
岩画草原文化遗产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孜孜荣岩画
阴山岩画
可可托海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