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心态的三重解读

2018-03-31 09:55:58张九海
社科纵横 2018年6期
关键词:佛系心态

张九海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 300384)

网络流行语变幻莫测、“你方唱罢我登场”,近期伴随着“中年油腻男”的调侃,“佛系”一词在青年中也日渐流行。“佛系”的大概意思是: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平安喜乐,一切随缘。网络流行语是社会心态的晴雨表,正确引导和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1]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揭示“佛系”心态的三重意蕴,这有利于正确分析“佛系”心态的出现原因、社会作用和正向引导。

一、“佛系”心态可以是社会压力的逃避和焦虑

无论是“佛系”、“丧文化”、“中年油腻男”还是“葛优躺”,这些社会亚文化流行的背后,其实都击中了现实社会的一个痛点:累。这种社会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发展节奏加快、技术进步的加速度、信息时代的来临给人们带来时不我待的压力感和被时代抛弃的惶恐感。

二是社会转型期所带来的利益分配格局发生变化。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的工作生活需求基本上由国家安排好了,只要按部就班遵循即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就业、住房、养老、教育、医疗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面对的利益分配方式和实际生活状况也产生分化,在自我价值和社会认同的过程中产生不协调因素,出现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感和焦虑情绪。

三是阶层分化过程中的失落感。一方面是人们的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凸显、成功的强烈愿望,还有少数人在“成功学”和营养过剩的“心灵鸡汤”的刺激下,物质和精神欲望的极度膨胀,希望一夜暴富、一飞冲天、一举成名,无限追求香车美女豪宅,难填的欲望终究成为自我的枷锁。而另一方面是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上升通道变窄,有人发出了“寒门难出贵子”的阶层固化慨叹。社会转型期的确给人们提供了迅速成功的机会,这主要集中在金融、互联网、演艺、房地产等行业。“富二代”、“官二代”、“红二代”、“拆二代”、“穷二代”这些词汇的出现折射了家庭出身和人生境遇的差异,一部分人依靠突破道德底线,钻转型期政策的空子,打法律的擦边球寻求“灰色地带”,甚至公然违法获得巨额财富。有的人贪污受贿、网络诈骗、非法集资、非法传销、恶意炒作等,导致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社会心态失衡。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主观欲望和客观现实的张力面前,一部分人的基本物质和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寻求阶层的上升通道却只有一丝光明,就转而寻求“佛系”的逃避,自己找个理由而随波逐流。

四是整个社会“佛系”舆论情境的裹挟和影响。在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自媒体兴起的背景下,电视台、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对社会压力和浮躁焦虑的渲染,对“佛系”心态的扩散和放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社会情绪具有较强的非理性和易感染性,人们受到“佛系”心态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在这一社会生态中寻求归属感、安全感和社会力量支持,在某种程度上缓解社会压力、孤独、不平衡等负面情绪。

可见,一部分人的“佛系”心态是对巨大社会现实压力的反抗、逃避、焦虑和浮躁,具有犬儒主义的某些特征。既然基本生活要求已经满足,向上竞争又充满着厌倦疲惫甚至绝望,那就“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再承受剧烈竞争的压力,选择容易走的路。对什么事情都“无感”了,不愿意付出,不愿意心动,不愿意触摸一切美好而富于挑战的事物。避免任何冲突、反抗、争论、诱惑,不再有激情、理想和奋斗的欲望,不再拥有“诗和远方”,在一种自己认为的清心寡欲、朴素自然、顺其自然的生活中获得自己认为的自由。

二、“佛系”心态抑或是泛娱乐化的调侃和放松

面对社会生活的压力和挑战,人们有一种趋乐避苦的天然本能,要自我放松、纾解压力、适度远离现实。逃避、叛逆、释放、娱乐、放松、自嘲、调侃、自我安慰虽然在心理学意义上有所差异,但都是对现实的一种反动,是主客体之间不协调的一种负能量情绪的一种宣泄。人们可以寻求虚幻的、虚拟的“快乐”甚至不惜跨越道德底线和法律界限,来抵消现实的压力,寻求心灵的慰藉和满足。弗洛伊德认为,压抑本能冲动是必要的,然而不能过分。如果压力过大,反作用力就会冲破限制,影响人的理性。面对压力,我们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依次提升的三种反映:或消极逃避、悲观失望;或自我安慰、自我疗伤、自我放松;或积极应对,转化为正能量。这一一对应于本文“佛系”心态的三种解读。

当前,人们面对的是一个文化多元化、世俗化、大众化、泛娱乐化的情境,以网络为背景和技术支持的诸多媒体:网络、自媒体、app、移动终端、电视台、电台、广播、报刊等,时时刻刻在制造着泛娱乐化的节目:选秀、速配、玄幻、游戏、冒险、侠客、古装、宫斗等。素荤调配、阴阳怪气、自我矫情、无厘头、不男不女……这些娱乐快餐追求快乐主义原则和快感,只需要简单调动我们的眼睛和耳朵,不需要调动我们的心灵,不需要我们深刻、高尚、严肃,不在乎什么营养不营养的,“乐呵乐呵得了”。

在“泛娱乐化”的文化氛围中,“佛系”作为网络流行语不断被人们传播、加工,以自我调侃自我解嘲的方式成为人们的释压工具,也迅速发酵:佛系追星、佛系购物、佛系员工、佛系恋爱、佛系学生、佛系健身、佛系朋友圈、佛系食客、佛系养娃。“佛系”一词似乎显得特别高端前卫时尚,透露着这一种与世无争、自信下的自我嘲讽,看破红尘的无奈等色彩。

其实,这种调侃倒也无妨,既然生活不易,为何还不允许人们洒脱地与生活和解?人们在网络空间交往中,获得一种自我安慰的“通感”有何不可?特别是“90后”一代中,年龄最大的已经年近而立之年,面对已经被上一代占据的差不多的社会资源和话语权,面对沉重的经济压力,面对别人优越的生活条件,面对自己的“初心”,只好在自信为底色的情绪中调侃戏谑。

虽然“佛系”的说法把佛教无欲无求、清心寡欲的概念嫁接到自己身上,但也无须过多地与儒释道联系。虽然“佛系”的说法有着些许消极逃避、悲观失望的色彩,但它是强势生活下的弱势群体的心灵自我保护,不是绝对的悲观失望,也不同于灰色调较重的“丧文化”。“丧文化”的符号是“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其实并不是很想活”、“漫无目的的颓废”、“什么都不想干”、“躺尸到死亡”、“颓废到忧伤”。“丧”是不想工作、情绪低落、欲望低下,一切皆空,无所执;而“佛系”是在看似“无执”中“有执”,是“只顾攀登莫问高”、“只重过程,莫问结果”,以“无所谓”的态度降低了心理的期待值,得到的都是幸运,失去了也不会觉得可惜,“佛系不是丧,而是历尽千帆后的成熟”。

也不能把“佛系”青年等同于“垮掉的一代”。虽然和“佛系”一样,作为青年亚文化的流行语如“葛优躺、宅文化、二次元、小确幸、丧文化、屌丝”一度盛传,但是无须过度解读和过度担忧。这不是青年一代的自暴自弃,而是负面情绪的自我消解。

三、“佛系”心态应成为宽容达观的正能量

“佛系”心态实际指向的是现实物质和精神满足状况与欲望之间的关系。美国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提出:幸福=效用/欲望,幸福是效用(现实生活状况)和欲望(个人物质和精神欲求)之间的比值。按照这一说法,幸福感的提升,与现实物质和精神的满足和欲望的减少密切相关。一个社会及其成员的适度的欲望,可以刺激和促进社会的发展,但要把握好欲望与其满足程度之间的良好关系,欲望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好的。“佛系”看似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使“佛系”心态的一种可能的发展指向是无欲无求,但这与日本学者大前研一提出的日本的“低欲望社会”不同,日本的“低欲望社会”是在社会发展,一部分国民对物质的需求基本满足,从而需求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一部分人因为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导致其理念发生变化。

“佛系”心态发展的另一种积极发展指向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调适。追求心灵的感悟和超越,积极乐观、豁达宽容、忧喜随缘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样可以乐观面对生活中的逆境和挑战,放下心态和身段,放下焦虑和不安,柔软却坚韧,以理性平静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百态。现实社会如万花筒般变换太快、套路太多、剧情太急,没有一点“佛系”,怎能在这千转百回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平和地活下去?体验生活境遇的丰富性和人生的超越性对于人生具有较高的价值,所以不能简单地把“佛系”视为消极逃避的人生观。有人说中国人“得意时儒家,失意时道家,绝望时佛家”,这如果是人们面对现实的一种自我心理调适,可能是暂时的心理状态,其效果未必多么悲观。我们要把握好超越、超脱与务实的关系,悲喜有度,“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佛系”是“90后”独特的“叙事方式”,不能苛求每一代都完美,也没有必要耸人听闻地提升到人性堕落的高度。一篇网文《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引来万千解读,对其过分指责是不应该的。朋友圈的善意点赞、正向鼓励,而不是不加分析的“怼”;打车过程中的对司机的体谅,地铁排队不煞费苦心,堵车时的安静从容;恋爱中对看电影、旅游、洗碗等的“小事不争执原则”;健身、饮食的随遇而安;网络交友的与人为善,重缘惜缘;养娃重吃穿、兴趣班不过分追求,不执着于“穷养”“富养”的教条式的争论,不一定都要求孩子“成名成星”;平平安安上班,安安静静下班,工作有耐性,不无原则刻意恭维上司有什么不好?

罗曼·罗兰也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2]。“佛系”心态也折射了“90后”青年从年少轻狂到“为赋新词强说愁”再到历经沧桑后的成熟。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快、领域多、元素丰富,许多事都是多重的选择,面对一些无关原则和不破底线的小事,不必锱铢必较、刻薄尖酸,“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多一些大度包容、率性而为、笑而对之有何不可?正所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1]青年人心有梦想、身有担当,但也“压力山大”、偶有彷徨。谁的青春不迷茫?全社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正确评价、认识和引导青少年亚文化,帮他们走出集体焦虑的迷思。青年一代要培育良好心态,平静从容,明确是非,懂得坚持与随意的辩证法,懂得工作与休闲的分寸感,在奋斗中获得杰出事业、幸福生活和辉煌人生。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法]罗曼·罗兰,傅雷译.米开朗基罗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佛系心态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22
Z世代:拒绝内卷,不再佛系
佛系
青年作家(2021年1期)2021-05-22 01:43:06
法系妈&佛系爸
37°女人(2020年9期)2020-09-10 01:35:42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中学生博览(2020年3期)2020-03-25 02:50:03
做谦逊的人
三国漫——佛系
动漫星空(2018年10期)2018-10-26 01:29:04
佛系枪手
NBA特刊(2018年11期)2018-08-13 09:29:16
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