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植物学课程生态课堂重建

2018-03-31 06:42:50巩红冬
生物学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智育植物学子系统

巩红冬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合作 747000)

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主渠道,从产生之日起就担负着全面育人、发展完备人性的责任[1]。目前高校植物学课程普遍偏重于学术性,植物学课程传统课堂教学侧重知识传授,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2]。植物学课程在进行智育的同时,应该渗透德育、美育、体育、行育。只有这样,才能通过重建植物学课程生态课堂,使植物学课程课堂教学回归到课堂本真[3]。本文通过对植物学课程生态课堂构成的分析,从智育子系统、德育子系统、美育子系统、体育子系统和行育子系统几个方面探讨了植物学课程生态课堂的重建问题,以期丰富植物学课程生态课堂重建理论,指导植物学课程生态课堂重建实践,进而全面提高植物学课程教学质量。

1 植物学课程生态课堂构成

植物学课程生态课堂是基于人的生命的健康、全面的发展,围绕植物学科知识体系,从智育、德育、美育、体育和行育等各个方面构建的一种开放的、有机的课堂生态系统[4]。该系统主要包括智育子系统、德育子系统、美育子系统、体育子系统和行育子系统五个最为重要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不是相互游离、互不相干的,而是相互联动、互生共长的。因此,植物学课程生态课堂是在生态学和教育学双重视野下建立的一个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多样性、共生性和动态平衡性等基本特征的全面育人课堂[5]。针对目前高校植物学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的现实,致力于植物学课程生态课堂的重建,就是要实现从注重智育为本的传统课堂向以促进学生生命主动、健康、全面、持续的成长与发展为本的生态课堂的回归。

2 智育子系统

在植物学课程课堂生态系统的五个子系统中,智育子系统是最大的子系统,也是处于核心位置的子系统。人们在“教育意味着教学,教学意味着知识”(美国教育家赫钦斯)的影响下,长期重视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植物学课程也不例外[6]。究其本质,知识蕴含着有利于生命发展的多方面价值,知识可以促进学生认识、精神、能力、实践等方面的发展[7]。植物学课程智育过程学生要掌握植物学科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备植物学科的基本研究思想、方法和实验技能,了解植物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智育既是德育、美育、体育和行育的基础,也是其生长点,植物学课程课堂教学应以智育为中心。

3 德育子系统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智育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德育的过程[8]。因此,德育子系统是与智育子系统相伴而生的,植物学课程实现德育功能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9]。植物学课程德育过程学生要形成植物体机能与结构相统一、局部与整体相统一,以及植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相统一和植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通过对植物多样性的学习,提高保护植物资源的生态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通过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学习,增强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4 美育子系统

丰富多彩的植物界孕育着无限的美,她在给人类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因此,植物学课程的美育功能是显而易见的[10]。在植物学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通过对植物界各种美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植物界美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有五颜六色的花瓣和叶片等所呈现出来的色彩美、也有千变万化的果实和种子等所呈现出来的形态美,还有巧夺天工的花粉表面纹饰等所呈现出来的结构美,等等。学生通过感知、领悟、评析、操作植物界的各种美的形态,提高自身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理念与能力。

5 体育子系统

植物界各类群在饮食、医药、美容、化工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说植物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11]。通过植物学课程课堂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与卫生保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形成健康生活的情趣,有利于学生健康的生活。因此,在植物学课程智育过程中结合相关植物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体育是可行而且是必要的。藻类植物中许多种类不仅本身就是常见的食材,而且从中提取的许多物质可作食品稳定剂、牙模型材料、化妆品填充剂等;菌类植物一方面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制取抗生素,另一方面又可以引起人类疾病;地衣植物在药用和食用的同时,又被用作染料和香料的原料;苔藓植物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因而对人类健康有重要的贡献;蕨类植物中的许多种类也是常见蔬菜,也作药用或用作农药;裸子植物的有些种类的种子可供食用,有些种类可提取抗癌药物;被子植物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人类的衣食住行与其不无关系。

6 行育子系统

植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表现的较为迅速,植物科学技术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等方面密切相关,因此要在植物学课程智育过程中结合学生生活、社会实际中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实践行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行动的智慧与能力[12]。行育子系统是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直接联系的子系统,通过行育实现植物学科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一体化以及植物学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中学习植物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把握植物学的核心概念,运用植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行育也要突出植物学课程教学与全球化问题解决的密切关系。

7 植物学课程生态课堂重建

植物学课程生态课堂重建要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价值取向,植物学课程要围绕这一目标构建课堂生态系统,植物学课程教学设计则要以学生生命的成长与发展需要为原点。植物学课程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智育范围内,应该提升到促进学生生命整体发展的高度。植物学课程课堂生态系统的智育子系统、德育子系统、美育子系统、体育子系统和行育子系统五个子系统不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干的,而是综合互动,有机构成课堂生态系统的。

7.1 以智育子系统为中心,生成其他子系统

智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居于最基础、最核心的位置,因此智育子系统在课堂生态系统中处于中心位置。围绕智育子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生成德育、美育、体育和行育子系统,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智能、品德、审美等方面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植物学课程课堂教学必须依托智育,融入德育、美育、体育和行育,这也是任何一门学科课程所义不容辞的责任。

7.2 在植物学课程生态课堂重建中避免盲目求全

结合植物学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取适切的若干个子系统,不是每个课堂都适合于

各个子系统的。子系统的生成有赖于植物学科知识的性质,有些学科知识易于渗透美育,有些知识易于渗透体育,而有些学科知识则易于渗透行育。依据植物学科知识的性质自然而然的,而不是牵强生硬的生成相应的子系统,以便生成的子系统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

[1]马艾斯.试论课堂教学的本质[J].现代教育论丛,2010,31(12):30-32.

[2]南文斌.新时期高校植物学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7,34(1):110-112.

[3]李素真.论生态课堂的特征和构建策略[J].高教学刊,2017(5):73-74.

[4]吴晗清,孙 目.生态学视域下“生态课堂”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2):3-6.

[5]徐坤银.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本质与特征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37(18):236-237.

[6]刘 阳,唐雁飞.我国大学课程设计理念的哲学审视[J].中国电力教育,2014,30(23):4-6.

[7]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1-432.

[8]张 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50-51.

[9]于朝阳,李思敏.高校体育课程中加强德育的探究和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23(5):148-151.

[10]王 芳.校园人文植物志:一种课程教学与校园美育的尝试[J].榆林学院学报,2011,21(3):85-87.

[11]程建峰,沈允钢.植物生命活动与人类健康[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8,44(3):563-570.

[12]杨美娟,周晓燕.高校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临沂大学学报,2016,38(1):105-107.

猜你喜欢
智育植物学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科技创新 智育未来
非遗剪纸绘梦想,厚德启智育新人
再论《山海经·五藏山经》的植物学
古今农业(2021年3期)2021-11-20 06:03:42
武术,是一生的修行
金秋(2021年18期)2021-02-14 08:25:16
数据库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浅析现代美术教育的美育、德育、智育功能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6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现代农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