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彦彦
(合肥工业学校,安徽合肥 230000)
经常会有探讨是关于服装裁剪是在《服装缝制工艺》课堂上完成还是在《服装结构制图》课堂上完成效果好。如果在《服装结构制图》课上裁剪,裁剪好的服装裁片没有及时缝制,会影响裁片质量,甚至丢失裁片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学生学习服装结构制图的知识只能停留在理论上,不能实践就很难深入理解。如果等到《服装缝制工艺》课上再裁剪,学生对之前所学的知识会有所遗忘,必须复习后才能准确裁剪,既浪费时间,又影响效果[1]。然而,这不是非A 即B 的问题,本课题围绕这个问题引发了几点思考,以寻求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把服装专业课学好。
服装加工制作过程一般要经过裁剪、缝纫、整烫三个环节。三个环节在服装加工制作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就要求传授服装加工制作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必须具有系统性。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各课程有各自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没有时间也不能很好地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做到密切配合,而且也不能适应服装飞速发展变化的今天,对教学造成了影响。具体表现如下几方面。
中等职业教育服装类专业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服装结构制图》(第五版)和《服装缝制工艺》(第三版),必修品种中举例的服装在款式、结构上有很多不同。
裙装:制图书上裙装款式是一步裙,而工艺书上裙装款式是西服裙[2]。
女西裤:制图书女西裤右侧开门是装拉链,工艺书女西裤右侧开门是钉纽扣。
男西裤:第一版制图书男西裤前裤片腰口左右设反折裥各一个,工艺书男西裤前裤片腰口左右设正折裥各两个。第二版制图书男西裤侧缝装侧缝斜袋,工艺书男西裤侧缝装侧缝直袋。
女衬衫:制图书女衬衫前片收肩胸省,工艺书女衬衫前片收横胸省。
连衣裙:工艺书无连衣裙制作内容。
男衬衫:制图书男衬衫后片无折裥,工艺书男衬衫后片有折裥。
女两用衫:第一版制图书女两用衫前襟设单排扣,工艺书女两用衫前襟设双排扣。第二版制图书女两用衫前后片无省,工艺书女两用衫前后片有省。
男茄克衫:第一版制图书男茄克衫领型为方型翻驳领(女衬衫装领工艺),工艺书男茄克衫领型为平驳头西服领(西服领装领工艺)。第二版制图书男茄克衫前襟设五粒纽扣,工艺书男茄克衫前襟设三粒纽扣。第三版制图书男茄克衫前片设横向分割,工艺书男茄克衫前片无横向分割。第四版制图书男茄克衫后片有竖分割线无暗裥,工艺书男茄克衫后片有暗裥无竖分割线[3]。第五版制图书男茄克衫登闩无松紧,工艺书男茄克衫登闩有松紧。
这种不同,就使学生在服装结构制图课上绘制、裁剪出来的服装不能在服装缝制工艺课堂上运用。如果运用了就影响了服装工艺教材部分内容的学习,所以,服装缝制工艺老师只好根据服装缝制工艺教材中举例的服装款式,重新教学生结构制图。或是直接给同学们提供相应样板进行重新裁剪,影响了服装缝制工艺课程的正常进行,从而影响了学生系统地掌握服装制作工艺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服装缝制工艺和服装结构制图也不能很好地融合。
量体在服装制作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环。量体师在服装行业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岗位。尺寸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成衣是否舒适、合身、美观。《服装结构制图》只介绍了常见服装的围度加放参考尺寸,没有介绍常见服装的长度测量标准和方法以及对特体人群的测量与修补。使学生在实际应用时发生困难,对形成独立经营的能力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另外,还可以在款式变化部分增加一些实用性的服饰或具有各地特色的服饰供教学时选用,引发学生兴趣。教材内容实用价值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4]。
《服装结构制图》款式变化部分服装款式老旧,应根据时代定期更新。《服装缝制工艺》在介绍服装缝制工艺技术时,仍以传统款式工艺为主。比如传统女西裤右开门缝制工艺复杂且费时、费工,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最主要的是,学生学习了这些传统服装制作工艺后,在生活中很难运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时代对服装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迫使我们必须赶快对《服装结构制图》、《服装制作工艺》等专业课教材进行改革,以适应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应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培养目标、服装制作过程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和教材编写的原则对教材进行优化[5]。可以考虑把服装结构制图和服装缝制工艺组合为一门课程,重新选择安排教材内容,进行优化组合。
要想真正解决服装裁剪是在《服装缝制工艺》课堂上完成还是在《服装结构制图》课堂上完成效果好的问题,可以采取无缝链接式教学模式,使专业课融为一起,合作教学,相互监督,保证学生系统掌握服装裁剪、缝纫、整烫完整的工艺技术,从而使学生具有从事服装制作行业工业化生产和独立生产经营的能力,实现培养目标要求。
(1)教学的主要服装品种、款式必须一致。如果教学的主要教学品种、款式不一致,就会出现上述问题,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还容易造成两课程任课老师之间的矛盾,影响学生系统地掌握服装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2)教与学应同时开设,同步进行。只有同步,学生在服装结构制图课上绘制的服装,裁剪之后,才可能很快经过服装缝制工艺课的学习缝制成衣,容易让学生及时了解到自己学习的结果,保证教学的连贯性、系统性。教育心理学实验表明,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无论其学习结果是好还是坏,都可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两课程教师的教学要一致。即使同一品种、款式的服装,采用不同的工艺技术,制图、放缝裁剪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任课老师之间务必加强沟通,可集体备课,使服装制作工艺知识和技术保持一致。在可能的情况下,两课程最好由同一教师担任。
(4)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监督和证实它的有效性,及时反馈并对教学作出调整。以16 级服装高职3 班为例,该班的学生经过前面2 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所有基础款服装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动手能力较强。因此,在第3 年的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创造性教学,根据学生已掌握的专业知识,结合时尚前沿,以启发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其潜能,适应社会需求。学期开始前,专业课老师共同设置模块教学任务和目标,集体备课[6]。从设计、制图裁剪、缝纫、反思确定板型和款式设计等流程按模块进行教学。第一个模块是裙装,第一款裙装设计是折裥裙,经过一系列流程缝制完成之后,发现部分同学制作的裙腰和之前设计的尺寸有很大出入。解析之后发现,有的是裁剪时缝制标记不准确,有的是结构设计时,折裥的处理不太合理。由于及时反馈相应老师,加强相关内容的强调。所以整个学期,专业课老师们课前一起备课,统一服装品种和款式,而且教学要同时开设、同步进行,教学一致,还要经常沟通反馈及时跟进,形成无缝链接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系统掌握服装专业基础知识与独立制作技能技巧。
服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工序、新的管理方法的运用,使服装款式及制作工艺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服装生产技术在朝着高效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方面发展。服装制图内容适应时代流行,学生才能学有所用,也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服装工艺内容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可以提高学生服装制作的工艺技术水平,适应现代服装加工制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和专业理论的学习,时刻留意服装资讯,以市场和企业之需为导向,加强校企交流与合作,更新知识,为自己在今后教学中指明方向,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并用自身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7]。
通过教材的整合优化以及服装专业课无缝链接式教学模式和不断的教学创新,从而使理论更好地联系实际,专业课紧密相连并促进专业课更深地理解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这些改进措施在实际教学中,还需发现和证实它的有效性,但只要我们根据学科特点,遵循教育规律,不断认真研究、总结经验,对现有的课程优化组合,就一定能编写出优秀的教材,设置出科学的教学模式,提高服装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系统掌握服装专业基础知识和独立制作技能技巧,成为能从事服装制作行业工业化生产或独立生产经营的中级服装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