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18-03-31 06:20涟源市农机局王先全彭代清
时代农机 2018年1期
关键词:农机土地作业

■ 涟源市农机局 王先全 彭代清

1 农机合作社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和财政支持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等政策和项目的带动下,涟源农机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内部管理逐步健全,服务规模逐年扩大,综合效益明显提高。截止2017年10月,全市已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由2013年的2家增加到50家,其中全国农机示范社1家,省级农机示范社3家,现代农机合作社27家;合作社社员695人,从业人员720多人,其中常年聘用123人,专业技术人员185人;拥有各种农机具1200多台套,其中拖拉机146台,收割机189台,插秧机235台,配套农机具302台套,烘干设备32台套,遥控飞行喷雾机23架,机库棚面积12600m2,维修车间 560m2,机具原值4500多万元,固定资产7800万元。2016年合作社承包土地面积2.6万亩(1亩=667m2,下同),完成作业服务面积5.3万余亩,服务农户2万余户,作业服务收入2100余万元。

2 农机合作社的主要类型、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

2.1 农机合作社主要发展类型

农机合作社几乎都由种植大户发展而来,其类型主要有3种:

(1)农机大户联合型。共18家,占总数的36%。这一类型的理事大多是农机大户,本身有一定的技术、人才、场地、设施和管理经验,通过强强联合,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群体优势,提高了规模经营效益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如兴家、家红等农机专业合作社。

(2)村干部牵头型。共12家,占总数的24%,这一类型以本村机械为主,主要服务于本村及周边农业生产,理事长为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主要发挥管理和协调作用。如长溪、吉丰等农机专业合作社。

(3)致富能手带动型。共20家,占总数的40%,这一类型是由农村中经济实力雄厚、组织协调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牵头,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及周边的农机大户组织起来,利用各自的机械自愿结合,共同服务。如万和、敬农等农机专业合作社。

2.2 农机合作社的主要管理方式

农机合作社均制定了明确的章程和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维修保养、作业管理、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健全,基本形成了社员大会大事决策、理事会日常管理、监事会负责监督的运行机制。在运作模式上主要有3种类型:

(1)相对松散型。共23家,占总数的46%。这一类型大多是带机入股,机具不集中管理,农忙作业时统一调配。如田农等农机专业合作社。

(2)较为紧密型。共25家,占总数的50%。这一类型建有机库棚、有办公场所和独立院落,机械由合作社统一存放、统一管理、统一维修保养,统一联系业务,统一组织作业,统一作业和收费标准,在利润分配上,按照股份进行分红。如金鹏、润丰源等农机专业合作社。

(3)企业管理型。这类合作社以涟源市七星街镇农富、龙塘镇硕泰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合作社依托农业公司,组建了技术部、业务部、维修部、财务部,拥有标准化库棚和维修车间,机具齐全,机构健全,管理规范。

2.3 农机合作社的主要作业服务模式

农机合作社主要围绕农业生产开展农机作业、维修、培训等服务。在作业服务模式上主要有3种类型:

(1)订单作业型。农机合作社提前与农户进行协商,签订机耕、机收等作业协议,通常作业价格低于市场价,吸引农户签订订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连片作业,规模化经营,有时也采取口头协议的方式,管理较为粗放,涟源绝大部分合作社均开展了订单作业,硕泰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2016年,该社共签订作业合同5200亩,收入150余万元。

(2)土地流转型。农机合作社通过承包、租赁、股份等形式流转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开展土地规模化经营。既保证了农户的土地基本收益,同时可以抑制抛荒的现象,合作社的经济效益也比较明显。涟源各农机合作社几乎都流转了土地,多的1000亩以上,如敬农、农富、硕泰等农机专业合作社,少的也在200亩以上,如斗禾新、达长等农机专业合作社。

(3)土地托管型。农户把土地的“管理权”委托给农机合作社代为管理,有全程托管和部分托管,从水稻生产机播到机收甚至机烘,农业生产各作业环节全部或部分由农机合作社负责,合作社按合同收取作业服务和管理费用,稻谷归农户所有。这种保姆式服务,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相对容易操作,又能达到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效果,能有效解决因作业地块零散,种植品种不一、作业效率低的问题,还能为农户提供规模化、系列化农机服务,让农民省力、省钱、省心。如孙水人家农机专业合作社,2016年托管土地280亩,收入21万元。

3 农机合作社的积极效应

随着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服务能力水平大幅提高,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也越发凸显。

(1)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农业农村、社员与农户多方共赢。一是农机合作社通过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机具,大大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避免了一家一户购买农机,节约了资源。农机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了资源共享平台,机具统一安排、统一调度,减少了农机具的闲置和转移时间,也避免了“有机无田耕、有田无机耕”的尴尬局面和农田弃耕、撂荒问题出现,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同时大量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了农村的繁荣发展。2017年全市农机合作社共完成农机作业面积5.3万亩,仅此就可以解放农村劳动力2万多人。二是农机合作社通过开展作业服务,再加上政府的各种补贴,收益可观。据合作社社员反映:外出打工一年也就挣1万~2万块钱,一台联合收割机一年能作业上千亩,一亩除去成本按80块收益计算,能挣8万~9万块钱,还是农机作业好。三是无论是土地流转还是土地托管户,他们的收益也很划算。涟源土地的租赁价格大多每亩300~500元,而农户自己耕种一年除去生产成本,收益仅600~800元,辛苦一年还不如打几天零工;土地托管因服务环节不同价格不一,全程托管的价格双季稻一般1400元左右,收获的稻谷约2000元,农户收益600元左右。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举三赢的可喜效果。

(2)增强了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随着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大量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得以推广,农机装备结构显著优化。2014年涟源高速插秧机仅有1台,油菜播种机、烘干设备和遥控飞行喷雾机还一片空白,不到3年,高速插秧机、油菜播种机、烘干设备、遥控飞行喷雾机分别达到了57台、5台套、35台套和23架。农机装备结构的改善,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到2016年底,涟源机耕水平达到了91.11%,机插机播水平达到26%,机械植保水平达到了50.98%,机收水平达到了78.41%,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68.96%。同时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的扩大和服务能力的提升,让农机合作社的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产业链进一步延伸。近2年来,几乎每个合作社都开展了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个别农机合作社给合自身优势,发展了特色农业。如硕泰、万和、敬农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米初加工已初具规模,并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孙水人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打造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成为了孙水河边“最美农机专业合作社”。农富农机专业合作社投资3000万元,建起了粮食加工厂和粮油加工厂,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了产业链和价值链,成为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排头兵。

(3)建立了合作社扶贫新模式,助推了农机脱贫攻坚。从去年开始,在政府和农机部门的引导下,部分农机合作社建立了“农机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新模式,通过优先让贫困户以土地入股、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小额信贷带资入股,优先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积极参与了脱贫攻坚。如七星街镇农富农机专业合作社把无力耕种土地、家中没有生产资料的贫困户吸纳到合作社,贫困户以地入股,带动贫困户脱贫。2016年吸纳贫困户95户,入股土地300余亩,每户平均增收1500元。另一方面优先雇用贫困户。2016年雇用贫困户22人,年人均在合作社打工收入5000元左右,为农机脱贫攻坚树立了典范。2018年,杨市镇长溪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定点帮扶单位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全村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红,有望实现全村整体脱贫。

4 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经验

近年来,涟源农机合作社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1)加大资金投入是根本。从2015年开始,涟源市委市政府在财政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挤出资金对高速插秧机、育秧硬盘、育秧大棚、烘干设备、遥控飞行喷雾机等予以累加补贴。如机插秧集中育秧每亩秧田补助4000元,高速插秧机按购机补贴标准实行加倍补贴,育秧硬盘每张补助60%,育秧大棚每个补助90%,烘干设备每台套补助2万元,遥控飞行喷雾机每台补助60%,每年补助资金近300万元,大大提高了农机合作社购机积极性。

(2)加强技术培训是保障。涟源市农机部门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加强了对农机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操作水平。2015~2016年农机部门每年举办农机技术业务培训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务技能培训班10期以上,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员1000多人次,其中农机合作社的学员达到500余人次。今年,农机部门已组织了3期农机操作员培训班、2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班和2期机插秧培训班,培训人员566人次,为农机合作社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

(3)强化项目支撑是关键。一是从2014年起,借助省实施“百千万”工程项目建设的东风,涟源成功培育了硕泰、孙水人家、敬农、农富等27家现代农机合作社,争取到了810万元省、市财政奖励扶助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在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及省、市奖励资金的扶持下,每个合作社都新装备了100万元以上的高速插秧机、收割机、旋耕机、大型烘干机等大中型先进农机具。二是从2017年开始,涟源市实施了省财政支持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该项目财政投入补助资金2000万元,分2年实施,每年财政投入补助资金1000万元,其中,用于农机作业补贴的资金近700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优化了农机合作社装备结构,提升了农机合作社作业服务能力水平,为其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

(4)创建典型示范是引领。2014年,涟源市农机部门将茅塘镇孙水人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典型示范重点打造,当年该社投资150万元用于办公场地、机库棚、粮仓等方面的建设,被娄底市农机局誉为湘中最美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它的示范引领下,2年多来,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百万元的就有硕泰、农富、旺盛、润丰源、星星、敬农等农机专业合作社近10家。2016年,硕泰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示范社。今年硕泰、农富、敬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首批省级示范社,农富农机专业合作社还被推荐为国家级示范社。

5 农机合作社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制约因素

(1)现行的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一是土地流转难。由于农村长期实行土地承包经营,一家一户小块经营的现状短时间内很难扭转。涟源市有水田面积43.29万亩,但目前合作社流转的水田只有2.6万亩,不到5.3%,生产规模无法进一步扩大,严重阻碍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步伐;二是土地流转不稳定。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有的农民不愿意流转,造成作业土地不连片,降低了机械效率,有的土地流转时间短,导致合作社不敢对基础设施建设做较大投入,难以实现长远发展壮大。如2015年,杨市镇敬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因承包的土地所在村,新成立了一家合作社,村民将自家土地全部转租给了新的合作社,敬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虽有承包合同,也无可奈何,一次就减少承包面积400余亩。三是用地困难。当前,由于国家对农机合作社用地政策不够明确,国土、城建等部门对土地严格控制,使农机合作社用地十分困难,涟源市大多数合作社由于土地问题,无法建设机具库房、维修车间、粮食烘干、晒场等场所。造成大型农机无处存放。这些大型农机具有的1台高达十几、二十万元,是合作社及社员最值钱的资产,除农忙季节使用外,大部分时间闲置露天停放,风吹日晒雨淋,极大地损害了机械性能,缩短了使用年限;有些机械随处停放,影响村容村貌,还存在被偷盗等不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积极性。

(2)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机合作社发展壮大。一是政府投入不足,农田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土地由集体经营转为分散经营,农村机耕道建设比较落后,田块被分割,大田变小田,大型机械难以发挥作用,导致作业效率不高,作业成本增加,影响了农机合作社投资的积极性;二是农机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土地租赁、机具库房建设、机械购置等。由于多数合作社底子薄、融资能力差,资金匮乏已成为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制约因素。虽然与银行、信用社等协调,但是农机合作社贷款手续繁琐、门槛高,贷款依然非常困难。多数合作社想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却受到资金短缺的限制,不得不放弃或延后实施。如龙塘镇硕泰农机专业合作社两年前就计划将自己的水田承包面积扩大到1500亩,农机作业服务扩大到10000亩,但因无抵押不能贷款,致使计划一拖再拖,至今也没能实现。

(3)缺乏专业人才,影响了农机合作社发展壮大。农机合作社成员几乎都是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合作社的主要管理者也大部分是由合作社内部人员担任,其知识结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尽管在农机作业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合同化运作等方面,无论专业知识还是个人素质都存在很大欠缺,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目前主要缺乏三种人才:一是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素质较高、引领发展的带头人。二是具有较高农机操作、维修技术的专业人才。三是财务管理人才。致使农机合作社的结构松散,管理松懈,不能科学决策,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影响了合作社的长远发展。

6 农机合作社发展意见及建议

(1)加强规划引导。一是科学规划布局。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根据农业产业布局和发展现状,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编制好本区域内农机合作社中长期发展规划,规范引导农机合作社有序发展。每个乡镇要根据本镇农机化发展实际,结合土地面积,重点扶持2~4家农机合作社;全市也要因势利导重点培植10~20家农机合作社,引导他们由单纯的农机作业向土地流转、托管服务、农产品加工、农机维修等一体化经营方向的转变,由单独的农机联合向土地联合、资本联合及其他生产要素联合方向的转变。同时,对空壳社、常年不开展经营活动的合作社,要坚决剔除,不再纳入农机部门管理。二是组建联合农机合作社。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农机合作社强弱分化逐渐明显。组建联合农机合作社将是大势所趋。“猛虎难敌群狼”,相对于单个的合作社来说,联合社的服务范围更加广阔、种类更加齐全,能在营销网络、技术条件、生产设备、产品品牌、土地等资源上进行合理配置和共享,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对于快速抢占市场、打造自身品牌的农机合作社来说是一条稳妥的捷径。

(2)强化政策支持。一是要落实土地政策。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建设粮食烘干、农机场库棚和仓储物流等配套基础设施”;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中,对农机库棚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问题也提出明确要求。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机合作社用地问题,协调好国土、规划等相关部门,积极落实农用地管理政策,将合作社用地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和乡村规划,简化审批手续,及时办理许可,依法解决农机具存放等附属设施用地,破解农机合作社用地难问题。同时为了提高农机合作社承包土地的积极性,政府可先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再将流转的土地租赁给农机合作社,这样既能确保土地流转的稳定性,又能减少农机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农机合作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要加大财政投入。要继续实施累加补贴政策。要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资金中或其他项目中进一步加大对先进适用农机具的累加补贴力度,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步伐。要继续开展农机作业补贴。财政支持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只实施到今年底,为确保政策的延续性,稳步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建议政府整合项目资金,继续开展农机作业补贴。三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从调查看,杨市和珠梅等田凼,因基础设施完善,农机合作社发展非常好,基本实现了农业全程机械化。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快对荷塘、渡头塘、桥头河、七星街等农业重点乡镇的机耕道建设,并逐渐覆盖全市,制定规划,整合资源,尽快把自然条件较好的田凼的机耕道建设好。要实行以奖代投政策,鼓励农机合作社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合作社办公场地、机库棚和维修场地等基础条件,提高合作社发展质量。三是要实施金融政策倾斜。金融机构要积极推动农机抵押贷款业务,研究制定对农机合作社购买大中型农业机械和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政策。同时建议政府出资建立风险担保基金,专门为合作社提供抵押和担保,保障合作社建设发展资金的需求。四是要抓好典型带动。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管理科学、运作规范的农机合作社给予重点扶持培育,认真总结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多种渠道,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充分发挥示范性农机合作社的典型带动作用。五是要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每年根据合作社需要,政府统一招聘一批应届大学毕业生作为大学生村官加入到合作社,或者出台农机合作社招贤纳才政策,鼓励合作社聘请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同时设立人才培训基金。每年财政预算安排适当的资金,作为农机合作社人才培训基金,制定培训计划,按区域、分季节、有重点地对合作社的社员进行业务知识、经营管理等方面培训,提升合作社成员的整体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猜你喜欢
农机土地作业
沃得农机
我爱这土地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不一样的农机展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作业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
分土地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